搜索到220篇“ 指端皮肤“的相关文章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及有效率评价
目的:探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体效果.方法:本院将收治的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比对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成活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
张超
关键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有效率
竭七胶囊联合海肤康人工皮膜治疗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竭七胶囊联合海肤康人工皮膜治疗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泉州市正骨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1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27例接受竭七胶囊联合海肤康人工皮膜治疗者作为观察组,另外24例接受海肤康人工皮膜治疗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患指与健侧指周径差、静态两点辨别觉、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和患者自评量表(PEM)等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与健侧指周径差方面,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指静态两点辨别觉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VSS评分及PE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竭七胶囊联合海肤康人工皮膜在治疗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李杰辉庄智勇黄阿勇蔡金表郭超龙
关键词:中成药指端软组织损伤
人工真皮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皮耐克联合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探讨人工真皮联合rhaFGF与单独应用人工真皮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41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人工真皮联合rhaFGF组,n=21)和单独组(单独人工真皮移植,n=20)。通过创面愈合时间、疤痕形成情况、指端感觉恢复、指端功能恢复情况来评价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在皮温、疼痛、活动功能、痛温觉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瘢痕形成、创面愈合时间、色泽和弹性方面比较,联合组优于单独组(P<0.05)。色泽、弹性方面比较,联合组优于单独组(P<0.05)。结论rhaFGF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联合人工真皮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吴磊祁义民杨蓊勃刘康杨大伟隋吉生
关键词:人工真皮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创面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游离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疗效及对血流灌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游离拇趾腓侧皮瓣在指端皮肤缺损创面中的应用及对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手部创面缺损患者根据1∶1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游离组与对照组各44例。游离组给予游离第一足趾腓侧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结果两组皮瓣成活率都为100.0%,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游离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游离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皮瓣功能评分、近侧及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创面血流灌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端皮肤缺损创面患者应用游离第一足趾腓侧皮瓣修复并不影响皮瓣成活率,且能促进患者康复与改善皮瓣功能,提高创面血流灌注量,有利于患者指间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刘鹏侯江业陈强
关键词:皮瓣感觉血流灌注
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对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手足外科治疗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将采取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的3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采取传统邻指皮瓣修复术的30例患者设为传统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与手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与传统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与传统组(16.67%)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05)。研究组的临床疗效(96.67%)高于传统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治疗前,两组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与手功能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与手功能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治疗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传统术法,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兼具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患者的手功能和手指活动度在治疗后会得到显著改善。
梅远东陈伟飞邓智明顾晨祝伟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发症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术、逆行岛状皮瓣术对指端皮肤缺损患者恢复情况、手指外观及手指功能评分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对指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术、逆行岛状皮瓣术治疗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逆行岛状皮瓣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手指外观和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指间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术前和对照组术后(P<0.05)。术后研究组外观不满意率、痛觉敏感率、感觉麻木率、两点辨别觉检查试验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研究组手指外观与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手指感觉、血液循环、恢复工作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指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术治疗,相较于逆行岛状皮瓣术,能更好地改善围手术期指标,恢复手指功能,加快康复进程。
孟剑
岛状及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分析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及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在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5例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31例、对照组(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血清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恢复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观察组在创面愈合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及血清学指标(IL-6、IL-8、TNF-α)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各项指标较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6%(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满意度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结论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相比,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降低术后疼痛、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满意度。
朱国明徐朝龚划强
关键词: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
研究揭示人类胎儿指端皮肤中脊纹图案形成的分子机制
2023年
人类的手掌和脚底的掌跖皮肤(volar skin)上覆盖着细密的平行脊纹,称为皮纹(dermatoglyphs)。人类和许多攀爬物种中,脊纹使得这些部位的皮肤比身体其他部位更厚,也更耐磨提高了抓握力^([1])。在手指和掌指的近端2/3处,皮纹排列成近似横向脊纹,并在远端末端形成更复杂的“指纹”(fingerprint)图案(图1)。这种图案在出生前就形成并在整个生命期内保持不变,并自19世纪以来被用于个体识别以及许多先天性疾病的诊断^([2])。指纹图案的最常见类型是拱形(arch)、环形(oop)和涡形(whorI)(图1)。
海南医学编辑部
关键词:先天性疾病皮纹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2019年收治的39例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术后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术后3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4例皮瓣外观满意,手指功能良好。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建锋杨宏亮
关键词:指动脉岛状皮瓣指端缺损
指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不同神经处理方法的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指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不同神经处理方法的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行第二趾胫侧皮瓣修复的指端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神经处理方法分为趾底组和趾背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效果、恢复情况、感觉恢复情况、两点辨别觉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静息和活动状态,两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趾底组触觉、痛觉、冷觉和热觉恢复比例高于趾背组(P<0.05);术后3个月,趾底组两点辨别觉高于趾背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治疗优良率、皮瓣功能、皮瓣瘢痕、关节总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趾底固有神经与带趾背神经处理方法在指端皮肤缺损患者中的疗效均较好,但带趾背神经的患者受区和供区感觉恢复情况更好。
侯训凯石恩东冀少林赵立宁王建伟
关键词:指端皮肤缺损皮瓣修复

相关作者

杨颇
作品数:52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肘关节 皮肤缺损 皮瓣 指动脉 指端皮肤缺损
周家顺
作品数:33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肘关节 指动脉 离断 再植 指端皮肤缺损
宋开芳
作品数:101被引量:245H指数:9
供职机构: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小隐静脉 肘关节 皮瓣 医用胶 断指再植术
王安远
作品数:61被引量:185H指数:9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复拇畸形 指甲 术后 五边形 皮瓣重建
宋永焕
作品数:126被引量:392H指数:1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桡骨远端骨折 掌指骨骨折 皮瓣修复 皮肤缺损 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