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5篇“ 掺气坎“的相关文章
小底坡长泄洪洞体型优化分析
2025年
是防止高速水流泄水建筑物发生空蚀破坏的重要结构,然而,在低Fr数流动及小底坡条件下易发生空腔回水阻塞通孔的现象,影响效果,为此,考虑在下游设置阻流坡以抑制回溯水流的不利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1:25模型试验,建立了含阻流坡的空腔积水力学模型,研究了阻流坡对小底坡长泄洪洞空腔积水情况的影响。研究表明:阻流坡主要通过改变射流冲击角θ_(2)大小来影响空腔积水情况;对于小底坡泄洪洞,根据阻流坡角度变化对积水域的影响,可将对应空腔状态分为回流满溢段、阻水优化段、净空腔段3个阶段;在试验工况中,综合考虑阻流效果和效果,最佳坡角在阻水优化段出现(21%<γ_(r)<41%),此时射流下方形成稳定空腔且水接触较为充分。本研究可为低Fr数流动下小底坡泄洪洞的体型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覃月王志刚李玲陈永灿刘昭伟
关键词:掺气坎
泄洪洞变底坡特性研究
2024年
针对高水头小底坡泄洪洞采用常规挑(跌)存在的空腔回水现象严重、稳定性差、水头变幅适应性差等问题,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结合如美水电站放空洞,对“挑+平缓坡+陡坡”的变底坡形式进行系统研究,揭示了变底坡各部位(挑(跌)、平缓坡段以及陡坡段)对空腔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水位大幅变化过程中,变底坡对应的空腔充满回水的临界水头值为73.5 m,比常规提高了29.4 m。研究结果可为高水头小底坡泄洪洞的设施布置提供参考。
宋凯陈利强张陆陈杨正丽叶俊荣
关键词:泄洪洞掺气浓度
后不同量下泄槽脉动压强特性试验
2024年
对于不同通量使得泄槽脉动压力的改变问题,文中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通过改变后通孔面积的大小来改变通量进行对比,从而研究泄槽的脉动压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通孔面积增大,浓度增加,此时脉动压强变化剧烈,水流紊动强烈,但其携带的能量又明显减小,能量分布也相对均匀,这样能够适度的减小优势频率引起建筑物的共振破坏。对于工程实践中选择最优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薛彤游翔升
关键词:模型试验掺气浓度脉动压强
一种小底坡泄槽的通保护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底坡泄槽的通保护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依序设置的:上游泄槽底板、挑、集水底板、落水底板和下游泄槽底板,以及设置在挑后的阻流墩和防浪结构,阻流墩与挑之间形成有通通道,通通道底部设置有集水底...
孙晨光冯业林吴时强赵欢吴修锋甄旋娇王芳芳贺永锋孙诗游申瑞华徐聪云周天源陈福
一种小底坡泄槽的通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底坡泄槽的通保护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依序设置的:上游泄槽底板、挑、集水底板、落水底板和下游泄槽底板,以及设置在挑后的阻流墩和防浪结构,阻流墩与挑之间形成有通通道,通通道底部设置有集...
孙晨光冯业林吴时强赵欢吴修锋甄旋娇王芳芳贺永锋孙诗游申瑞华徐聪云周天源陈福
缓坡泄洪放空洞水力特性试验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高速水流是减免流道空蚀破坏的有效措施,然而在缓底坡、大水位变幅条件下,常规难以形成稳定无积水的空腔。本文在缓底坡(3.3%)条件下,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常规连续、异型及组合的水流特性和效果,认为Fr数、坡度与水舌落点处底板坡度是影响水流入射角的主要因素;在此底坡条件下,尺寸变化的影响要远大于体型变化的影响,采用异型亦难有效解决空腔积水问题;经依托工程模型试验论证,组合流态良好,适应大变幅的运行水头,可较好地改善缓底坡空腔回流积水问题。
孙振兴王芳芳孙晨光冯业林樊顾飞吴时强
一种变坡结构、处理方法及系统
一种变坡结构、处理方法及系统,该结构包括转轴、和液压设备;转轴与液压设备均设置在泄水渠道底部;一端与转轴相连接,另一端与液压设备顶端相连接。还包括通竖井和通孔;通竖井设置在泄水渠道两侧,通竖井下...
莫军成黄略王晋之范田亿
泄洪洞无压段混凝土衬砌施工方法
2024年
为满足某水电站的泄洪洞无压段部位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采用木模板内贴宝丽板结合无压段边顶拱混凝土衬砌台车进行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混凝土成型后在平顺度、光滑度、体型控制及整体混凝土施工质量方面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木模板内贴宝丽板结合无压段边顶拱混凝土衬砌台车进行部位混凝土施工的方法,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项目施工成本、提高了项目效益,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徐飞
关键词:掺气坎混凝土衬砌施工方法
一种弓型内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弓型内切,所述为设置在过流通道底板上的跌的正面(横向面,跌面)为弧面,弧面的弯曲方向为向水流上游凸出,即向内部凹陷,且高(相对过流底板的高度)自的中线(也即...
白瑞迪刘善均徐煜航宋农龚启跃张亮刘雪纯罗茂溢
大河沿水库溢洪道增设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为研究大河沿水库溢洪道增设前置下设计方案对溢洪道沿程断面水力参数及消力池渗流场影响,采用水力模型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阶高度方案下溢洪道沿程空腔、压强特征与池内流速变化。研究表明,阶高度与空腔分布长度具有正相关,但过大的阶高度不利于空腔稳定。以阶高度1.2m为界,时均压强分别具有“先增后减”与“先增后减再二次递增”的特征,阶高度1.4~1.6m时沿程下游出流段时均压强的递增易导致入池势能过大。阶高度与池内流速为负相关,但阶高度超过1.2m后,池内具有流速二次递增段,峰值流速靠近出池口,消能降冲效果较弱。综合试验结果,认为阶高度设计1.2m更为有利。本研究可为水库溢洪道结构设计优化及模型试验分析提供参考。
孙海瑞
关键词:溢洪道模型试验掺气坎

相关作者

徐一民
作品数:57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掺气坎 泄槽 空腔长度 反弧段 模型试验
杨具瑞
作品数:188被引量:839H指数:18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阶梯溢流坝 宽尾墩 消能率 掺气 掺气坎
刘超
作品数:299被引量:546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河道 掺气坎 植被 掺气减蚀 植被群落
刘善均
作品数:271被引量:458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泄洪洞 竖井 下游河道 空蚀 消能工
王海云
作品数:51被引量:238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掺气减蚀 掺气坎 高水头 高水头泄水建筑物 泄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