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61篇“ 提取条件优化“的相关文章
- 多花黄精多糖提取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能力评价
- 2025年
- 以多花黄精为主要原料,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多花黄精多糖,选择微波功率、固液比、微波时间为单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多花黄精多糖提取条件;利用铁离子还原能力、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综合分析多花黄精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当微波功率为350 W、固液比为1∶20、微波时间为10 min时,多花黄精多糖的提取率为8.85%,效果最优。在此条件下提取多花黄精多糖,进行抗氧化能力评价,其铁离子还原能力为(59.35±0.73)μmol FE/g dw;DPPH·清除能力为(63.24±2.31)%;ABTS^(+)·清除能力为(47.58±1.49)%。总体可达到多花黄精多糖含量为3 mg/mL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提取多花黄精多糖提取率高,适合作为多花黄精深加工食品开发手段。
- 李翔梁忠厚张先文贺灵芝陈娟鹃阮晓玲曾智文彭艳
- 关键词:抗氧化能力
- 产红色素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及色素提取条件优化和性质分析
- 2025年
-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红色素的微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对色素提取条件进行探究,获得色素后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白黄链霉菌,所产色素有2个吸收峰。最佳提取条件:80%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50℃,浸提40 min,所得色素含量最高。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色素对金属离子、光照、高温较为敏感,在储存的过程中应低温、避光,同时还应避免接触金属离子。p H的变化会使色素颜色发生可逆的改变。
- 管鹏翔刘天乐郭霄瑞戴文静郭静静
- 关键词:色素链霉菌
- 北京菊黄酮提取条件优化
- 2024年
- 通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料比、温度4个因素进行优化,确定北京菊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验证在最佳提取条件下的黄酮含量。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60 min、液料比为5∶1、温度为80℃;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采用Box-Behnken原理设计并进行实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为73%,提取时间为68 min,液料比为4∶1,温度为79℃时,北京菊中黄酮的提取效果达到最佳,为23.51 mg/g。
- 郭慧王岩杨雨佳马婉露于正阳燕傲蕾刘飞翔
- 关键词:黄酮超声提取响应面优化
- 拟微绿球藻胞内多糖提取条件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2024年
- 为研究拟微绿球藻胞内多糖(Nannochloropsis sp.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NOLP)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对拟微绿球藻胞内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的多糖进行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拟微绿球藻胞内多糖提取最佳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2.5%、料液比1:25 g/mL、超声功率100 W、超声时间10 min、水浴温度60℃,在此条件下,胞内多糖的提取率为(3.62±0.01)%。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5 mg/mL拟微绿球藻胞内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8.57±0.85)%,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2.48±0.65)%。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拟微绿球藻胞内多糖对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选取抑制效果最强的蜡样芽孢杆菌为供试菌,测定多糖对菌体细胞膜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糖对蜡样芽孢杆菌的细胞膜结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菌体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以上结果表明,NOLP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
- 刘松刘红全李慧敏徐程浩王燕姿藏颖
- 关键词:提取条件优化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
- 红刀豆种皮膳食纤维中结合多酚的提取条件优化及其消化酵解特性的研究
- 红刀豆作为一味研究甚少的药食同源资源,其种皮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结合多酚因其稳定有效的抗氧化等功能特性受到了越发广泛地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红刀豆种皮膳食纤维(RSBDF)中结合多酚的碱、酸和酶法提取条件优化及其在体外发酵过...
- 邱悦余强
- 马尾藻岩藻黄素的提取条件优化及抗氧化、抗炎作用
- 2024年
- 以马尾藻为原料,探讨岩藻黄素的提取工艺,并对纯化后的岩藻黄素进行体外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马尾藻岩藻黄素提取液在4℃避光保存25 d很稳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以新鲜冷冻马尾藻为原料,提取溶剂为90%乙醇∶丙酮=3∶1(体积比),料液比为1∶15(g/mL),提取温度为50℃、100 r/min振荡提取6 h后再超声辅助提取15 min,在此条件下岩藻黄素提取率为0.816 mg/g海藻湿重。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马尾藻岩藻黄素的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radicalabsorbancecapacity,ORAC)值为1761μmolTE/g,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IC50分别为0.102 mg/mL和0.146 mg/mL。细胞实验结果表明,100μg/mL以下的马尾藻岩藻黄素对小鼠小胶质瘤细胞(BV⁃2)无明显毒性;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模型组相比,60μg/mL的马尾藻岩藻黄素显著降低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综上所述,马尾藻中岩藻黄素的提取率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 熊海霞皮彩玉叶琬褀张桂芳卢虹玉胡雪琼董晓静
- 关键词:马尾藻岩藻黄素抗氧化抗炎
- 甘蔗多酚的提取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 2024年
- 以甘蔗糖蜜为原料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甘蔗多酚。以多酚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研究提取得到的甘蔗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pH值3.5、乙醇浓度50%、洗脱流速2.50 mL/min,在此条件下甘蔗多酚的提取量为(33.48±0.24)mg/g,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2.04%。此外,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随着甘蔗多酚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IC_(50)值分别为824μg/mL和2.51 mg/mL,1 mg/mL甘蔗多酚可还原2.88μmol铁离子当量。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该研究结果为甘蔗糖蜜的高值化利用和甘蔗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 赵键文崔春熊犍
- 关键词:响应面分析法抗氧化活性
- 雨生红球藻藻渣多糖提取条件优化及降血脂活性分析
- 2024年
- 为提高雨生红球藻藻渣多糖的提取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雨生红球藻藻渣多糖提取条件,并对获得的多糖进行降血脂试验。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藻渣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2.5%、料液比1∶25(g/mL)、超声功率250 W、超声时间10 min、提取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5.744±0.030)%。藻渣多糖浓度为5 mg/mL时,对胰脂肪酶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达到(94.19±0.02)%。
- 藏颖梁钟文刘松高丹黄羽诺李媚刘红全
- 关键词:多糖超声辅助提取降血脂
- 金银花废渣中绿原酸提取条件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4
- 2024年
- 为研究金银花废渣发酵后绿原酸提取率及其抗氧化活性,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1∶1)复配对金银花废渣进行混合发酵,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提取条件,并研究发酵前后金银花提取液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发酵时间71 h,发酵温度32℃,葡萄糖添加量3%,接种量1.5%。在此优化条件下,金银花废渣发酵组绿原酸提取率较未发酵组较由1.12%增加到1.63%。与未发酵组相比,发酵组金银花提取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由82.96%增长到86.64%,ABTS自由基清除率由82.17%提高到86.34%,Fe^(3+)还原力由1.03增加到1.09。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混合发酵能有效提高金银花废渣的绿原酸提取率,并能增强金银花废渣抗氧化活性。
- 袁玉雪李畅代佳和门德盈赵存朝陶亮田洋
- 关键词:绿原酸抗氧化活性
- 杨树桑黄多糖提取条件优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优化杨树桑黄多糖(Sanghuongporus vaninii polysaccharides,SVP)提取工艺,探讨SVP的抑菌机制,为天然抑菌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多糖水提醇沉法提取工艺,提高多糖提取率;通过最小抑菌浓度、生长曲线和酶活性等的测定,研究SVP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在浸提温度86℃、时间1.6 h、料液比1∶24 g/mL时,多糖的提取率为4.07%;多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000 mg/mL和1.500 mg/mL。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胞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分别升高3.7倍(P<0.05)和2.6倍(P<0.05)、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分别升高6.2%(P<0.01)和7.3%(P<0.01)、ΔOD_(260nm)分别增加了60%(P<0.01)和1.2倍(P<0.01)、胞内Na^(+)/K^(+)-ATPase的酶活性分别下降28.9%(P<0.001)和34.8%(P<0.001)、Ca^(2+)-ATPase的酶活性分别下降43.2%(P<0.001)和35.6%(P<0.001)、ATP酶的活性分别降低了20.1%(P<0.001)和34.6%(P<0.001)、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活性分别降低了23.5%(P<0.001)和28.7%(P<0.0001)、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分别降低了17.9%(P<0.01)和13.8%(P<0.01)。【结论】响应面优化后,SVP的实际提取率比预测提取率高5.71%,同时SVP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能量代谢酶等的活性相关。
- 叶卓妍周家淇林丹媛孙赫男王艳珍
- 关键词:真菌响应面抑菌活性
相关作者
- 罗志文

- 作品数:285被引量:586H指数:13
-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
- 研究主题:资源调查 蝶类 机场 生物学特性 不同生境
- 喻艳

- 作品数:16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抗氧化 桑枝 活性评价 酚类物质 酚类
- 张宏伟

- 作品数:163被引量:27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 研究主题:种畜禽 动物油脂 发酵 油脂加工 凝胶
- 徐立

- 作品数:114被引量:641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桑树 桑枝 桑椹 桑皮 黄酮
- 郑冬梅

- 作品数:98被引量:60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 研究主题:再制干酪 干酪 肉制品 凝胶特性 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