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7篇“ 放射性坏死“的相关文章
- 鼻内镜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双侧鼻咽旁颅底放射性坏死术后缺损1例
- 2024年
- 本文报道1例鼻咽癌放疗后鼻颅底坏死侵犯双侧鼻咽旁区域的患者,鼻咽癌综合治疗后6个月时出现严重的双侧鼻咽旁颅底坏死,并侵犯双侧颈内动脉。术中鼻内镜下清创后,经颌下‑咬肌前‑颞下窝隧道成功使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双侧鼻咽旁颅底缺损。术后4个月复查,患者颅底皮瓣生长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石照辉崔捷袁田刘明娜郑瑞吴硕王志远杨钦泰叶进
- 关键词:鼻内镜下颅底游离前臂皮瓣放射性坏死术后缺损
- ^(1)H-MRS和3D-ASL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探索
- 2024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脑坏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分为术后复发(TR)组23例,放射性脑坏死(RN)组17例。所有被试均接受MRI平扫+增强、DWI、^(1)H-MRS及3D-ASL检查,并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取感兴趣区(ROI)内代谢物比值[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胆碱/肌酸(Cho/Cr)、胆碱/N-乙酰天门冬氨酸(Cho/NAA)]与脑血流量(CBF)值。采用SPSS软件对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1)H-MRS指标与3D-ASL指标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最后,基于ROC曲线分析对^(1)H-MRS、3D-ASL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结果与同层面正常的脑组织比较,TR组ROI的Cho/Cr(2.527±0.565)、Cho/NAA(3.074±1.407)、CBF值[(76.666±15.961)ml·min^(-1)·100g^(-1)]显著增加;RN组ROI的Cho/Cr(1.275±0.266)、Cho/NAA(1.280±0.389)、CBF值[(33.359±8.283)ml·min^(-1)·100g^(-1)]显著降低,且TR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RN组(P<0.05);而TR组ROI的NAA/Cr值(0.871±0.344)低于RN组(1.107±0.272)(P值为0.025);相关性分析发现所有研究被试ROI的CBF值与Cho/Cr、Cho/NAA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64、0.624,P值均<0.001)。此外,ROC曲线分析发现^(1)H-MRS指标、3D-ASL指标及两者联合在TR与RN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87.00%、91.30%、95.70%,AUC值分别为0.985、0.989、0.986。结论^(1)H-MRS及3D-ASL指标对TR与RN鉴别诊断均具有很好的敏感度,联合使用可以提高TR与RN鉴别诊断的特异度,这提示^(1)H-MRS和3D-ASL技术在胶质瘤术后的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 周克阳蔡强邓灵灵代月黎彭建春陈志华
- 关键词:脑胶质瘤动脉自旋标记术后复发放射性坏死
- 多模态MRI成像对脑胶质瘤放射性坏死和复发的鉴别诊断
- 目的通过分析脑胶质瘤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患者的多模态MRI影像学表现,探讨多模态MRI成像对脑胶质瘤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鉴别诊断的价值,以期为脑胶质瘤患者放射性坏死及术后复发的准确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于2016年1...
- 宿连政
-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成像放射性坏死
-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45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以二次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的金标准。术后3~6个月,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测相对脑血容量(rCBV),弥散成像(DWI)检测表观弥散系数(ADC),磁共振波谱(MRS)检测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等参数并计算Cho/NAA、Cho/Cr比值,PET-CT检测标准摄取值(SUV)。结果45例中,胶质瘤复发34例(复发组),放射性坏死11例(坏死组)。复发组rCBV、SUV、Cho/NAA值明显大于坏死组(P<0.05),而ADC值明显小于坏死组(P<0.05);两组Cho/C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CBV、ADC、Cho/NAA、Cho/Cr、SUV均具有鉴别价值,其中rCBV效果最佳(P<0.05);而Cho/Cr无明显鉴别意义(P>0.05)。rCBV、ADC、Cho/NAA、Cho/Cr、SUV联合鉴别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9%和100%,明显优于单一指标(P<0.01)。结论单纯应用MRI或PET-CT某一序列或单一检查手段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具有一定局限性,联合应用PWI、DWI、MRS、PET-CT,可显著提高鉴别诊断准确率,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张诚麦麦提依明·托合提王继超杨小朋吴永刚
- 关键词:胶质瘤术后复发放射性坏死
- 灌注加权成像与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究灌注加权成像(PWI)与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NODDI)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胶质瘤术后放疗的80例患者进行灌注加权成像与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经过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得到odi图、ficvf图、fvec图、浓度参数的沃森分布图(kappa)及各向同性体积分数图(fiso);经过灌注加权成像得到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数(V e)、速率常数(K ep)及半定量参数iAUC的值。同时分析联合应用灌注加权成像与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在肿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价值。结果本研究80例患者中有57例脑胶质瘤放射性脑坏死患者,23例脑胶质瘤复发患者。复发组和坏死组脑胶质瘤的fiso、fxvec、fyvec、fzvec、kappa、ficvf、odi的平均值可鉴别水肿与正常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复发组K^(trans)值、V e值和iAUC值均显著高于坏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Ke 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和坏死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和检查后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对对胶质瘤复发和坏死检出率诊断效能指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仅采用灌注加权成像和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P<0.05)。结论灌注加权成像与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陈欢王红郝璐杨毅
- 关键词:灌注加权成像放射性坏死
- 脑转移瘤放射性坏死与肿瘤复发的影像学鉴别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脑转移瘤是脑内常见的多灶性肿瘤,其治疗以放射性治疗为主。放疗后肿瘤组织会出现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的病理转归,两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两者的鉴别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非常重要。MRI和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技术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相关影像学技术包括增强MRI、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等检查技术。笔者主要对脑转移瘤放射性坏死与肿瘤复发的影像学鉴别研究进行综述。
- 阮磊江明祥
- 关键词:脑转移瘤放射性坏死肿瘤复发
- 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5例疑似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对其采用CT灌注成像检查,测量术后复发病灶、放射性坏死病灶及脑组织正常区域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容量(C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对所有MRI检查疑似的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患者进行CT灌注诊断后发现,本次研究中的45例患者,有37例发生复发,8例发生放射性坏死,在CT灌注值MTT上两种患者无显著差异(P> 0.05),而在CBV、CBF、PS上复发患者显著比放射性坏死患者高(P <0.05)。结论:将CT灌注成像应用于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时,可根据CT灌注值CBV、CBF、PS进行区分,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 梅邹
- 关键词:脑胶质瘤CT灌注成像术后复发放射性坏死
- 强化T1mapping技术在鉴别脑转移瘤伽马刀治疗后复发和放射性坏死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强化T1 mapping技术鉴别脑转移瘤伽马刀治疗后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山东省立医院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56例伽马刀治疗后脑转移瘤患者,均行头部常规MRI和增强T1 mapping序列扫描,获得病灶在注射对比剂后5 min T1值(T1 5 min)、注射对比剂后60 min T1值(T1 60 min),计算T1 60min和T1 5 min差值(T1 differ),并获得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根据影像随访结果或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放射性坏死组和肿瘤复发组。采用非配对双边t检验比较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患者T1 5 min、T1 60 min、T1 differ、rCBV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T1differ值和rCBV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评价MRI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并采用Z检验比较T1 differ和rCBV值ROC下面积的差异。结果56例患者中,27例为肿瘤复发,29例为放射性坏死。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患者的T1 5 min、T1 60 min、T1 differ、rCB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1 differ和rCBV值有明显相关性,r=0.58,P<0.01。T1 5 min、T1 60 min、T1 differ及rCBV鉴别诊断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66、0.73、0.97和0.95,T1 differ和rCBV的ROC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结论强化T1 mapping图像可以用于脑转移瘤伽马刀治疗后放射性坏死和复发的鉴别诊断,T1 differ值具有较高的鉴别效能。
- 王宝刘英超赵斌赵鹏高孟张翼
- 关键词:T1放射性坏死肿瘤复发
- 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
- 2018年
-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中的应用。方法 64层双源CT第二代双源CT进行头部常规扫描,将CT灌注原始图像输送至处理工作站,利用去卷积灌注软件得到CBV、MTT、CBF、ps数值,并分析核算r CBV、r MTT、r CBF、r PS比值。结果在25例脑胶质瘤术后(MRT确诊)疑复发患者中,21例复发患者,4例放射性坏死患者。两组患者相比较,r PS、rCBF、rCBV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MTT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坏死组CBV、PS、CBF提高,而MTT有7例略降低,14例略提高。两组患者相比较,CBF、CBV数值差异(P<0.001)与PS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坏死组CBV、CBF数值降低,PS、MTT数值稍提高4例。CBF、CBV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S、MTT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具备辨别脑胶质瘤术后是复发还是坏死症状功效。
- 张明海
-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脑胶质瘤术后复发放射性坏死
- 多体素氢质子MR波谱结合ADC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体素氢质子MR波谱(1H-MRS)联合ADC图鉴别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8例胶质瘤术后放疗后行MR检查发现异常强化病灶患者的1H-MRS和ADC图资料。测量强化区、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区的胆碱(Cho)/肌酸(Cr)、Cho/N-乙酰天冬氨酸(NAA)、NAA/Cr及ADC值。比较复发与放射性坏死两组间Cho/Cr、Cho/NAA、NAA/Cr以及病灶-对侧相对ADC(r ADC)值的差异。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值最佳诊断界值及对应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胶质瘤术后复发17例,放射性坏死21例。复发组强化区、水肿区的Cho/Cr、Cho/NAA均明显高于放射性坏死组(P<0.05)。复发组强化区r ADC值低于放射性坏死组(P<0.05)。强化区Cho/Cr、Cho/NAA、r ADC值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2.470、2.825、0.538。水肿区Cho/Cr、Cho/NAA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345、1.750。结论临床可联合应用多体素1H-MRS和ADC图对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进行鉴别诊断,从而有助于及时合理的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 卢玉花赵华丽张士玉沈情梁宗辉
- 关键词:脑胶质瘤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复发放射性坏死
相关作者
- 邢振

- 作品数:83被引量:431H指数:11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MRI 扩散加权成像
- 张冰

- 作品数:306被引量:90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 张鑫

- 作品数:182被引量:55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汽车碰撞 阿尔茨海默病 MRI 海马
- 曹代荣

- 作品数:339被引量:1,564H指数:17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CT
- 曾峥

- 作品数:6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放射性坏死 功能成像 多模态 术后复发 胶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