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67篇“ 放射性~(125)I粒子“的相关文章
-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原发性小肝癌合并Ⅰb型右肝门静脉分支癌栓的经验总结
- 2025年
- 目的探索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合并右肝门静脉二级分支癌栓的治疗策略,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小肝癌合并Ⅰb型右肝门静脉癌栓患者。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TACE组(n=16)和TACE+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组(n=16)。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首先接受TACE治疗,治疗后半个月复查肝脏CT,确认碘油沉积情况。联合治疗组在TACE后采用CT引导和红外激光制导精准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复查CT、甲胎蛋白和肝功能等,处理并发症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TACE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1.4个月,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4.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能够有效控制原发性小肝癌合并右肝门静脉二级分支癌栓的肿瘤进展及癌栓生长,为无法进行大范围肝切除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 于毅谢敖文王攀钟妮何玉成余永忠胡和平范钦桥陈书伟陈德平
- 超声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性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
- 2024年
- 去分化脂肪肉瘤(DDLPS)是一种罕见的脂肪肉瘤亚型,预后不良。本病例报告描述了1例65岁中国女性的肝脏及腹膜后DDLPS,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腹部肿物。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超声检查发现瘤体较大且出现部分脏器转移,遂行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及肝部分切除术。术后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表现为S-100(+),SOX10(-),Desmin(+)。患者愈合良好,为控制转移病灶,术后三个月行超声引导下右侧腹膜后(肝肾间隙)肿瘤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通过粒子放射治疗,达到稳定病情的治疗目标。本病例报告对该患者的治疗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从DDLPS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病理特点等方面对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提高诊疗水平。
- 杨天姿张秉宜刘捷李兴昶
- 关键词:去分化脂肪肉瘤放射性粒子超声植入治疗
-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骨转移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 2024年
-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术后骨转移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比较患者近期疗效、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卡氏(KPS)评分改善情况、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总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42例肿瘤转移患者的病灶靶区粒子植入中位数26粒;平均匹配周缘剂量(118.75±6.58)Gy,有效率52.38%,局部控制率73.81%;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疼痛程度轻于治疗前(P均<0.05);KPS评分高于治疗前,功能状态优于治疗前(P均<0.05);随访截止到2023年12月,42例患者最短PFS时间为5个月,最长PFS时间为19个月,中位PFS时间11.56(95%CI:7.2~15.1)个月;中位OS时间21.6(95%CI:15.7~26.8)个月,总生存率为47.62%;术后仅出现针道轻度渗血、低热及局部血肿等轻度不良反应。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提高肿瘤骨转移患者病灶控制率,降低癌痛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或改善功能状态,安全可靠。
- 倪效波朱思佳王真郝斌高英郝宏毅郝万庆
- 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
- 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腮腺上皮-肌上皮癌1例
- 2024年
- 患者女,65岁,右侧面部及头部麻木2个月,右侧外耳处破溃伴耳鸣、耳闷1个月,体质量下降4 kg,无其他不适,自服“阿莫西林胶囊”2周效果欠佳;无特殊既往史及家族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颈部MRI:右侧腮腺内侧咽旁间隙内团块状肿物,呈T1WI等及低信号.
- 陈林王猛高梦宇袁梦晨罗成龙周志刚
- 关键词:腮腺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影像引导
- 改良根治术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乳腺癌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MRM)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乳腺癌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华润辽健阜新矿总医院收治的8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MRM组(n=38)与联合组(n=43)。MRM组行MRM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及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预后情况。结果联合组客观缓解率(ORR)为83.72%,高于MRM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体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躯体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总体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MRM组,躯体症状评分低于MR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MR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无病生存率高于MRM组,局部复发率、病死率均低于MR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远期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M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乳腺癌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复发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并改善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欢
-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标志物生命质量
- 免疫治疗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免疫治疗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区组随机法将50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观察终点(肿瘤直径、随访1年的无进展生存期)、次要终点[不良事件、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结果研究组患者的ORR、DCR为80.00%、96.00%,与对照组患者的88.00%、1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25例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事件。接受^(125)I粒子植入联合免疫治疗的25例研究组患者中,任意级别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发生率为88.00%,其中1~2级irAE发生率为84.00%,3~5级irAE发生率为4.00%,所有级别最常见irAE为乏力,发生率为44.00%。截至随访结束,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00个月(95%CI:2.543~3.457),明显短于研究组患者的8.00个月(95%CI:5.552~10.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小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以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减小肿瘤直径。
- 魏元东彭伟王森宗恒张艳汤雷
- 关键词:免疫治疗局部晚期肺癌
- 3D打印模板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被引量:2
- 2023年
-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已用于治疗胰腺癌,但胰腺复杂的解剖结构限制了其发展。3D打印技术可通过构建高精度术前模型或术中模板而使放射性粒子植入符合个体化要求,已用于制备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模板,提高了治疗胰腺癌效果。为进一步规范3D打印模板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经国内多位专家讨论后制定本共识,供临床参考。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专家委员会刘斌黄蔚陈志瑾王忠敏李玉亮
- 关键词:胰腺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近距离放射治疗
- 基于Wnt5a信号通路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及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基于Wnt5a信号通路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及机制。方法(1)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组织学活检证实为胰腺癌,行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26例患者(26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术后2个月CT观察肿瘤大小及空腹血糖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患者组织标本Wnt5a的表达。(2)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179例胰腺癌组织和171例胰腺组织中Wnt5a的mRNA水平差异。(3)体外采用放射线照射胰腺癌Panc-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Wnt5a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体亚基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的26个病灶中有20个病灶明显减小,有效率为76.9%,胰腺癌肿瘤得到局部控制。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但仍在8.4~11.2 mmol/L范围内。GEPIA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Wnt5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胰腺癌组织Wnt5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经放射线照射后,胰腺癌细胞Wnt5a的表达明显下调,三磷酸腺苷合酶6、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4等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体亚基的mRNA水平升高,而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通过抑制胰腺癌细胞Wnt5a表达,降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复合体亚基翻译,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
- 吴颖郑凯杨冬艳董德录
- 关键词:胰腺癌WNT5A线粒体
- 放射性^(125)I粒子对人肺癌移植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对人肺癌移植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肺癌A549细胞种植入30只小鼠背部皮下,接种成功后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观察组。6天后,将1枚空白粒子植入空白对照组小鼠移植瘤内,观察组小鼠移植瘤内植入^(125)I粒子1枚,模型组小鼠移植瘤内不植入任何粒子。28 d后测定移植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计算细胞增殖指数、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及蛋白印迹法(WB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结构完整、无坏死或少量坏死,观察组细胞结构被破坏、出现大量坏死、坏死区周围细胞分布不均匀且细胞间隙增宽。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小鼠肿瘤体积减小、细胞凋亡指数及cleaved caspase-3和Bax表达升高,细胞增殖指数及Bcl-2表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抑瘤率升高(P<0.05)。结论^(125)I粒子可抑制肺移植瘤生长,诱导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调控Bcl-2/Bax/caspase-3凋亡相关蛋白发挥作用。
- 赵盼雄崔曦王大勇
- 关键词:细胞凋亡放射性抑瘤
-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特殊部位肝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评估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特殊部位肝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2015年12月—2021年12月采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49例60个特殊部位的肝脏肿瘤的临床资料。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及肝内复发率(LRR),评估与肝内复发相关的潜在因素。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少数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对症处理后好转。中位OS为12个月(95%CI:11.6612.34),中位PFS为12个月(95%CI:10.8713.13)。1年DCR、ORR和LRR分别为93.48%、60.87%和28.26%。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的血液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肿瘤复发相关因素行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来源是影响患者肝内复发时间的因素(P=0.012)。结论: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特殊部位肝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和良好的生存前景,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鲁月周波陈紫彤刘斌陈超李玉亮
- 关键词:肝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