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57篇“ 政治安全“的相关文章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安全:实质意涵、结构要素与治理方向
2025年
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确保政治安全是夯实国家安全基础的重中之重。政治安全是在国家发展中政治体系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良好状态,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是其主要构成要素。维护政治安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现实需要,其核心要义就在于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没有政治安全,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安全,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在前进道路上,在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政治安全的根本地位,通过改革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内生安全能力,同时有效防范化解改革发展中面临的诸种政治安全风险,推动形成维护政治安全的长效机制,进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刘远亮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政治安全平安中国
人工智能与政治安全形态演变:一项系统研究的尝试
2025年
在人工智能时代,政治安全的内涵正在被不断深化和持续拓展,各国面临的政治安全风险也愈发复杂。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政治安全可以构建为一种政治安全系统,包含正反要素、四大结构面与动态稳定的功能。人工智能在经历从游离到输入的时序过程后,作为一种新的要素与政治安全系统发生互动。人工智能与政治安全的互动遵循“技术—应用—风险—系统”的逻辑过程,并实现对系统内其他要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全面且深刻,使得人工智能开始大面积嵌入政治安全系统,重构了政治安全结构。政治安全正在面临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更复杂的风险形态,包括权力安全、制度安全与价值安全在内的政治安全内部生态都将发生深刻变化,推动整个政治安全形态经历深刻的变革。
封帅薛世锟
关键词:人工智能政治安全
剿灭匪患 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公安捍卫政治安全纪实(上)
2025年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主力奉命赴川、滇作战,国民党潜伏敌特乘贵州兵力薄弱之际,策动土匪暴乱,疯狂袭击各级新生的人民政权,大肆进行暗杀、抢劫活动,全省31个县城及广大农村地区被土匪占领,2000余名干部、战士及积极分子壮烈牺牲。突如其来的匪患,给刚刚解放的贵州蒙上一层巨大的阴影。全省公安机关按照部署,与驻黔解放军并肩作战开展剿匪斗争,在被誉为解放贵州的第二战役中,坚决履行起捍卫政治安全的重大责任。
孟雄(整理)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二野战军人民政权匪患剿匪斗争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工程系列丛书 政治安全概论
本书的编写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从构建学科知识图谱入手,明确学科核心知识点及其演化与逻辑,兼具古今中外时空维度,学理性与实用性并重,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并举,是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有助于构建...
高祖贵编
镇反肃特 新中国成立初期贵州公安机关捍卫政治安全纪实(下)
2025年
1949年11月15日,人民解放军兵不血刃解放贵阳,掲开了贵州历史新的一页。但由于解放时间相对较晚,大批国民党特宪及溃兵趁乱涌入贵州。蒋介石任命的省政府主席谷正伦在解放军即将入黔之时,按其“应变计划”急令“党工下乡,特工潜伏”,一面组织上千名人员就地潜伏实施暗杀、破坏并伺机发动暴乱,一面从监狱里释放了800余名惯盗惯匪配合行动,疯狂给新生的人民政府“挖坑”。面对严峻复杂的社会政治形势,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发动群众,大力开展镇反肃特活动,有力捍卫了新生人民政权。
孟雄(整理)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安机关人民政权暗杀
高校筑牢政治安全防线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5年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筑牢政治安全防线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西方文化思潮“美妆”化渗透、热点话题偏颇化解读和网络技术异化等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针对此类问题,从完善新媒体监管制度、实施政治安全责任制、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为筑牢高校政治安全防线提供思想保障。
舒书
关键词:高校网络安全
政治安全中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化解
2024年
中西方社会制度的差异使意识形态安全一直处于政治安全的前沿。新时代意识形态对立引起的冲突越来越凸显,领域不断扩展,从政治领域不断延伸到经济、科技等更多的领域,对政治安全构成重大的风险挑战。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输出和渗透力度,社会转型的大变革也使意识形态领域变得空前复杂,这些都使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峻的风险挑战。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增强对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主动权和管控能力,健全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提升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政治能力。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对于保障政治安全、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陈坤王睿琦
关键词:政治安全政治能力防范化解
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的逻辑阐释
2024年
作为新时代一个具有原创性意义的重要论述,“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有着深厚的理论内涵和时代意蕴,构成总体国家安全观精髓要义的重要内容。在时代话语体系中,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分别被定位为国家安全之“根本”“宗旨”和“准则”。三者既各有其独特的内涵与定位,又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相互贯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把握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内涵要义及其相互关系,发挥三者各自的效能,将它们有机统一于国家安全现代化,为不断开创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谢波李玉菁
关键词: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
传播的负性偏向:网络政治安全风险识别及消解理路被引量:1
2024年
网络政治安全政治安全的组成部分,是政治传播安全在互联网场域的延伸和扩展。网络政治传播安全本应创造新型政治文明生态。多元主体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织,打破了网络政治传播安全应有的稳定性,带来网络政治安全的负性偏向传播风险。在个体心理认知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国家政治制度建设三者的影响下,出现网络政治安全的偏向传播。网络政治安全面临着技术偏向传播中的民主失序、权力偏向传播中的结构极化、意识形态偏向的参与抗争、地缘偏向的政治龃龉四个层次的负性偏向传播风险。应该通过适应性治理平衡技术幻象、调控规制平衡公权力监督、群己共协平衡意识形态撕裂、善政平衡圈地隐忧,对网络政治安全的负性偏向传播风险进行责任治理等,不断推进网络政治安全
张爱军宗雅宁
关键词:政治安全互联网地缘政治
作为国家安全根本的政治安全:理论意蕴、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
2024年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把“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根本重要性发挥出来,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理论意蕴,从内涵上弄清楚政治安全的内涵、内容及特性,从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上弄清楚影响政治安全的风险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制定提升政治安全的正确策略和举措。
马宝成马彦涛
关键词:政治安全国家安全观干部队伍政治落实

相关作者

马振超
作品数:57被引量:35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研究主题:政治安全 国家安全观 政治稳定 社会稳定 非传统安全
虞崇胜
作品数:323被引量:1,766H指数:2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政治文明 人民政协 政治发展 政治 民主政治
舒刚
作品数:28被引量:276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研究主题:政治安全 网络舆情 公民社会 社会转型期 政治体制
冯来兴
作品数:37被引量:119H指数:5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研究主题:政治安全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挑战及对策
李庚伦
作品数:30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边疆治理 政治安全 民族自治地方 边疆 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