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1篇“ 政治目的“的相关文章
政治目的的合理性被引量:3
2023年
人类创造政治是有目的的,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政治目的很不相同,因此政治目的存在着合理与否的问题。政治目的可划分为根本性、总体性目的和派生性、单一性目的,前者可视为政治的终极目的或终极政治目的。终极政治目的的合理性问题是政治哲学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终极政治目的合理与否是一种政治是否具有应有价值或者说是有利还是有害的根本前提和最终根据。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终极政治目的各不相同,思想家对这一问题也作出了种种不同的理论回答。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只有马克思提出的“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可以转换为“社会中所有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是真正合理的终极政治目的。这一终极政治目的的合理性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人类本性的要求,而且从历史上各种幸福观中吸取了养分,因而具有综合性和超越性。终极政治目的可以说就是政治理想的终极目的,政治理想则是对如何实现终极政治目的的谋划或设计,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合理的政治目的得以实现,政治的本性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政治才能具有它应有的价值。
江畅
关键词:政治目的政治哲学政治理想政治目标
政治目的的合理性
2023年
自古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政治目的很不相同,因此政治目的如同人类其他活动的目的一样,存在合理与否的问题。一般来说,政治是有目的的社会治理活动,是政治主体通过社会治理者对社会实施的治理,其直接目的是使社会得到治理。
江畅
关键词:政治
《南齐书》编纂之政治目的——以《南齐书·魏虏传》为例
2021年
萧子显在《魏虏传》中通过记载南齐使者与拓跋宏对话关于南朝禅让的问答,体现南朝迭代的合理性,暗含了萧衍代齐为天命所向。对北魏佛教、都城规划以及使者来访的记述,彰显了南朝文化的领先地位。全文通过叙述北魏的历史以及与南朝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南朝统治的正统地位以及文化的优越。
王云帆
关键词:拓跋宏《南齐书》禅让都城规划南齐书
陈望道译本之前的《共产党宣言》译介及其政治目的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从19世纪末开始,《共产党宣言》逐步被介绍和翻译到中国,直到1920年陈望道的汉译本出版。梳理这个译介的过程,可以看出不同政治势力对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改造的努力和尝试。资产阶级改良派翻译《共产党宣言》,是以"牖新知"启发民智为目的的,无政府主义者是为了对社会主义进行批判,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是为了启发革命热情。由于他们政治目的的不同,译介也存在较大的主观选择性。但是,这些努力客观上推动了《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者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真理,对相关著作进行翻译和介绍,为陈版《共产党宣言》出版奠定了基础。
王新刚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译介政治目的
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的政治目的微探
2017年
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联合缯、许和犬戎等势力反抗周幽王,从而导致西周灭亡。而后出现了两周之际"二王并立"的局面。在晋文公杀掉周携王后,周平王随之成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破败的镐京已无法再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因此洛邑成为了新的都城。在平王东迁洛邑的过程中,秦襄公承担了主要的护送任务。秦襄公护驾迁都,表面上看是维护周王室共主地位,其实质是为谋求晋封诸侯称号、孤立平王、壮大自己势力等最为迫切的政治目的
翟佳迪
关键词:秦襄公
孔孟倡导“三年之丧”的政治目的和文化考量被引量:9
2017年
"三年之丧"原本只有少数东夷贵族在先周时代间或实行。夏人应行"七七之丧"。西周官方则行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二月之丧,但亦称为"三年之丧",可见"三年之丧"后已成了传统丧礼的通名。晚周礼崩乐坏,甚至连最守周礼的周国鲁国都不再实行"三年之丧"了。孔孟反复倡导"三年之丧",甚至说此乃三代"自天子达于庶人""天下之通丧",主要是为了托古改制,其政治目的有二:一是帮助新君利用血统上和宗教上的合法性,通过漫长丧期的逐步过渡,最终获得政治上的合法性,从而实现权力的平稳交接;二是在社会失范、君臣失序的晚周时代,通过倡导传统丧礼,进而倡导孝道忠道,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让天下重归安宁。其文化目的则是,保存先进的华夏文明,避免华夏诸族蛮夷化。
吴天明
关键词:三年之丧尚书左传忠孝
从“宋代近世说”到日本的“天职”——内藤湖南中国论的政治目的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在20世纪中国史研究领域影响广泛,然而该说却并非是纯粹的学术论说。分析内藤发表该说的最初文本《支那论》以及内藤其他相关论说可知,在其"宋代近世说"背后,有着经由历史分析推论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帝制必然灭亡,而共和政治又不能自行实现,进而劝谕中国人放弃国家统一、剖割领土、接受国际托管这样一种明确的思想理路。内藤"宋代近世说"表面以中国为研究对象,但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东洋文化中心移动至日本这样一个虚幻的假说,为日本以振兴"东洋文化"的"天职"为理由对中国采取侵略行动披上合法性外衣。而内藤在讨论这些问题时所采取的历史长时段视角,正是其政治主张具有学术色彩因而也更加具有欺骗性的原因。
黄艳
关键词:内藤湖南
常态和非常态政治下的政治目的政治手段被引量:2
2014年
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是政治发展的前提,但变迁社会的非常态政治秩序往往引发对非常规政治手段之正当性和风险性的争论。基于马基雅维利对常态政治与非常态政治的划分,归纳了常态政治下受到现代政治价值规约的政治目的与手段之关系。常态政治并非一成不变,在现代政治理论与实践中存在四种典型性非常态政治,即建国之前、制度变迁、宪政变迁与宪政困境、外部威胁。非常态政治是一种不稳定的秩序,在实现其向常态政治的演变过程中往往会以政治目的为名打破常态政治下通过法治秩序对政治手段的约束。本文还梳理并评价了相关学者与学术流派对四种典型性非常态政治政治手段与政治目的之关系、政治手段运用的正当性和风险性的阐述。非常态政治下的制度创新与持续试错促进了政治发展,规避其中的政治社会变迁风险要遵循审慎原则,在制度层面上以程序正义替代实质正义,以法治民主取代多数滥权。
张毅霍伟桦
关键词:政治手段政治目的
美国催促人民币升值背后的政治目的刍议
2011年
最近,西方国家对人民币炮轰不断,美国总统奥巴马、金融大鳄索罗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都纷纷开炮,谴责人民币汇率过低,怂恿人民币尽快升值。这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升温。美国此举,意欲何为?是像其所坚称的"维持中美贸易平衡",还是另有所图。本文正是怀着这样的疑问,以政治的眼光来深层剖析隐藏在"人民币升值论"背后的政治目的
孟舒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选举霸权金融市场
论我国慈善组织的非政治目的约束被引量:3
2010年
慈善组织是指具有慈善性质的公益性非营利、非政府组织。一个真正的慈善组织应具有以下基本要素和特征:第一,慈善性,慈善性要求慈善组织从事所有活动都应以仁慈博爱的信念为出发点,同时,也可以保证慈善组织始终以较高的道德标准进行自我约束;第二,公益性,公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人群的利益,产生组织的宗旨和目的是公共利益而非其他,一切组织的活动都不应背离这一目的
侯安琪
关键词:慈善组织政治目的非政府组织公益性自我约束道德标准

相关作者

向燕南
作品数:79被引量:20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史学 史家 明代 历史编纂学 撰述
白维军
作品数:106被引量:486H指数:12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保障 养老服务 公共服务 民族地区 养老保障
曹志
作品数:22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徽商 统战理论 新时期统一战线 徽文化 渤海国
吴楠
作品数:69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产业 可持续发展 竞争力 珠三角 产业集群
刘少华
作品数:36被引量:195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国家形象 东亚区域合作 中国国家形象 政府监管 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