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11篇“ 政治逻辑“的相关文章
-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及其实践策略
- 2025年
-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大政治举措,是我们党和国家当下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主要的政治实践。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人们政治实践的政治逻辑和利益诉求,对于准确把握政治行为的属性特征、发展趋势和实践结果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和政治行为源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逻辑。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等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中,各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规律性,构成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逻辑。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的政治逻辑。为了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必须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和本质要求。顺利完成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历史任务和政治使命,面临着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挑战,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否则将无法有效应对各种政治风险和政治挑战,也无法取得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伟大胜利。
- 罗建文李青利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政治实践政治逻辑政治策略
- 党内法规备案审查的运行机制及其政治逻辑
- 2025年
- 党内法规备案审查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中国特色政党治理与党内监督,加强党内法规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与工作活动。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及其制度建构不只是法治实践的过程与机制,其核心的运作还呈现出丰富的政治图景与互动关系,并遵循一定的政治逻辑。组织机制、工作机制、实践机制共同塑造了党内法规备案审查的运行机制与治理秩序,其中嵌入着一套推动法治目标与政治目标、法治实践与政治实践整合协同、互动交融的治理结构。中国特色备案审查的双轨治理结构造就了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制度的复合形态与双重功能,为党内法规备案审查治理结构的规范生成提供了稳定基础。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在规范、组织和实践层面的治理结构呈现出权力制约与权威维护、法治保障与政治保障、程序规范性与政策灵活性协同互动的结构形态。党内法规备案审查机制结构形塑的背后,蕴含强化党中央政治权威、推动政党治理现代化、提升治理的复合效能等政治逻辑。对党内法规备案审查的机制结构与政治逻辑进行深入阐释和揭示,有助于为全面理解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制度及其治理效能提供新的视角和进路。
- 曾钰诚
- 关键词:互动结构政治逻辑
- 构建整全意义上生态政治学体系的学术探索——评《绿色发展的政治逻辑》
- 2025年
- 《绿色发展的政治逻辑》是上海大学叶海涛教授的著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作为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的中国生态政治学逻辑建构研究”的结项成果,该书从剖析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入手,在阐明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政治问题的前提下,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哲学基础,重点解读了绿色发展的政治逻辑,着重分析了绿色发展的空间政治规划即主体功能区建设、绿色发展的经济制度体系及机制运行、绿色发展的制度法治保障、绿色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以及生态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等。通读《绿色发展的政治逻辑》全书,具有如下特点:彰显清晰的中国生态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意识。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入发展。
- 张富文
- 关键词:政治逻辑学术探索生态政治学生态价值观生态安全屏障
-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超大城市治理:政治逻辑、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
- 2025年
- 超大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引擎和关键载体,其治理效果直接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成效。我国超大城市治理的政治逻辑是中国式现代化,时代背景是“两个大局”,政治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追求是人民城市,实践要求是以系统思维统筹现代化过程。在这一逻辑下,超大城市治理通过链接国家与社会成为国家治理的战略之基,通过经济规模性成为现代化质量变革的动力之源,通过示范引领成为共生发展的突破之窗。面对时代重任,超大城市应加快转变治理方式,分别以党建引领、精细化治理、适应性治理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主体重塑、治理机制重构、治理目标优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履行“大国大城”“强国强城”的历史使命。
- 叶林梅畅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 新时代市县党委基层巡察制度设计的政治逻辑
- 2025年
- 市县党委基层巡察制度是由市县党委组织实施的自上而下的政治监督制度。市县党委基层巡察工作首先是县级党委对标中央巡视工作机制进行的独立自主的探索,随后得到省区市党委及党中央的重视与指导,市县党委基层巡察工作经历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制度化建构过程。从其政治生成来看,市县党委基层巡察的制度设计具有基层党组织落实与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制度优势,是基层社会稳定与基层干群关系和谐的制度安排,是党的自我革命向基层党组织延伸的制度选择。市县党委基层巡察是遏制地方保护主义、阻止中央权威资源流失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路径。
- 彭前生杨钧婷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逻辑
- “特朗普主义”再兴起的政治逻辑及外交影响
- 2025年
- “特朗普主义”通常是指特朗普个人及其从众意识形态、政治风格、政治运动及政策行为的复合体,具有典型的右翼民粹主义属性。过去10年间,在美国经济和社会危机持续深重的背景下,“特朗普主义”从初兴到再兴,经历了从思想到组织、再到行动策略的多重蜕变。从思想特征看,“特朗普主义”是美国右翼民粹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复合物,其再兴起意味着右翼民粹主义思潮对传统保守政治渗透侵蚀的不断深化。从组织特征来看,“特朗普主义”再兴起表现为具有右翼民粹主义风格的新内阁、新组织、新智库的出现,标志着右翼民粹派政治组织模式从民粹式“个人英雄”路径向官僚化“集团政治”路径的整体转向。从行为特征看,“特朗普主义”的再兴起预示着右翼民粹派的行动模式从分散的社会怨恨政治向目标明确的理性决策模式的渐进转型。美国右翼阵营各派系之间难以调和的深层矛盾、特朗普及右翼民粹派的集体非理性心理状态,让这种多维度的深化、转向和转型过程非常艰难。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内外政策将走向更坚定也更极端的右翼民粹主义道路。
- 史泽华
- 关键词:特朗普共和党美国外交
- 技术政治逻辑下的国际组织对国内冲突的“数字调停”
- 2025年
- 数字技术与冲突调停结合已成为当前和平建设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国际组织所进行的数字调停为切入点,试图厘清数字技术介入冲突调停后产生的技术与政治互动关系。本研究认为国际组织应用数字技术参与调停需遵循技术政治所具有的双向影响特征:一方面,从政治技术化角度出发,国际组织通过数字技术介入,可利用其所具备的去中心化、扁平化社交与科学计算的技术特征,推动调停包容性与公正性,进而提升其在冲突调停中的地位。但另一方面,国际组织应用数字调停受到了国内冲突所具有的现实政治博弈的影响,因此实际无法改变其在调停过程中的权力地位。现实政治博弈通过限制国际组织在调停过程中的活动机会空间进而对其数字调停施加了限制与扭曲的作用。因此,本研究表明:数字调停发展对传统调停具有促进作用,但其本质依然需要依靠传统调停中对于冲突主体政治关系的管理。因此数字调停只有与更为广泛的调停模式进行有机整合,方可更好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国际组织利用数字技术在也门与叙利亚两场冲突中的调停以阐释此问题。
- 周亦奇
- 关键词:数字技术
- 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逻辑与实践进路
- 2025年
-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科学论断,凸显了党对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本质。党的自我革命为推进社会革命锻造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量,为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把牢正确方向和路径,并为社会革命提供强大持久的精神动能。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新征程上,伟大社会革命对党的领导和建设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只有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方能确保强国复兴伟业具有坚强领导核心,进而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续写辉煌。
- 阚和庆
- 关键词: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中国式现代化
- “嵌入式”安全:美国能源转型的政治逻辑
- 2025年
- 美国能源转型中的安全底色呈现“嵌入式”特征,尽管能源转型进程随着美国总统更迭出现波动,但能源议题中的主逻辑始终未变。促成安全逻辑嵌入美国能源转型的原因主要包括美国的安全理念传统、能源问题的权力属性与美国制度的惯性。当前,美国主要通过“联动气候议题,建构生存安全”“设置威胁情境,绑定核心利益”“耦合绿色经济,拓展多维联系”3种路径实现安全的认知性、政治性、经济性嵌入,从而使得安全逻辑成功作用于美国能源转型全过程。安全逻辑嵌入美国能源转型将产生多维度、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加速美国能源转型进程、推动能源问题“泛安全化”、引发全球治理路径变革与碳排放波动。在低碳化与地缘冲击的复合作用下,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这一趋势将持续存在,理解这一问题有利于为预测美国能源政策走向提供线索。中国要对这一现象加以客观认知,重视“安全”工具在能源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保持战略定力,避免在与美国竞争中陷入“过度安全化”陷阱。
- 黄云游
- 关键词:能源转型能源安全全球治理
- 论屈原治国思想的政治逻辑与司法逻辑
- 2024年
-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远见和在人生价值上的见解受到后世推崇。屈原提出“国富强而法立”,并推行了一系列变法举措,旨在帮助楚国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屈原的治国思想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其职权和人格特征也是这一思想产生的重要条件。屈原的治国思想包含两重逻辑:一是政治逻辑,其核心是推进国家政治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打破权力垄断、禁止结党营私、增进民生福祉、建立军功制度等方面;二是司法逻辑,强调司法程序应贯彻“循绳墨而不颇”的理念,并倡导建立严格的司法官选任标准。
- 吕凤丽张黎阳
- 关键词:变法政治制度司法公正
相关作者
- 周少来

- 作品数:123被引量:47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乡村 基层干部 政治逻辑 乡镇政府 加码
- 郑长忠

- 作品数:74被引量:44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共青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青团 青年 政治逻辑
- 林尚立

- 作品数:203被引量:3,900H指数:35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中国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 人民民主 政党
- 张力伟

- 作品数:88被引量:68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 研究主题:责任政治 协商民主 中国式民主 人民民主 民主
- 张贤明

- 作品数:106被引量:1,572H指数:2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 研究主题:责任政治 政治责任 人民民主 政府治理 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