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篇“ 故意侵权“的相关文章
论著作权故意侵权与非故意侵权赔偿数额规定的区分——以《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为中心
2024年
《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在区分故意侵权与非故意侵权赔偿数额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该法条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明确的区分标准和司法适用建议,对故意侵权应加重惩罚,而对非故意侵权则应酌情减轻赔偿。同时,适用法律解释和类型化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认定侵权性质,合理确定赔偿数额。
巴特孟克
关键词:著作权法故意侵权赔偿数额
全责、免责还是损害分配:故意侵权案件中过失相抵的适用被引量:3
2023年
加害人和受害人一方或双方存在故意时,能否适用过失相抵存在判断困难。在加害人故意和受害人过失时,根据《民法典》第1173条的表述,应当适用过失相抵。但这否定了《民法典》颁布前排斥过失相抵的态度,没有充足理由,容易造成司法者的困惑。受害人存在故意时,既可适用第1173条减责,又可适用第1174条免责,缺少区分依据。双方均存在故意时是否适用过失相抵缺少法律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也比较混乱。比较法上,从共同过失发展到过失相抵,教义学上的“同种类过错才能相抵”发展出了很多例外,但没有理论能够予以充分解释。法典规则的不同不影响普遍法理的抽象。通过归纳案例可以发现:行为人故意中的预见内容影响了法律适用的结果。一方当事人存在故意时,如果故意的预见内容包含了另一方当事人的过失,应当对损害承担全部责任,排除过失相抵的适用;作为例外,如果一方当事人故意的预见内容不包含另一方当事人的过失,则可以适用过失相抵;双方均存在故意时,如果可以互相预见到对方的行为,能够适用过失相抵。
李鼎
关键词:过失相抵故意侵权可预见性
董事故意侵权责任的可保性研究
董事责任保险的发展受市场和监管两方面影响。本文通过对保险公司承保董事故意侵权风险的正当性进行分析,探索董事责任保险承保范围扩张的可能法律路径,进而对董事责任保险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以探讨在某种程度上将董事故意侵权...
刘丹丹
关键词:故意行为董事责任保险可保性道德风险
论商标故意侵权的体系化规制被引量:15
2020年
对商标故意侵权进行体系化规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商标权益、遏制故意侵权故意侵权的规制方式与商标法的保护对象具有契合关系。商标法对故意侵权的规制集中体现在规制商标恶意抢注、将故意帮助他人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认定为侵权行为、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等三个方面。关于商标恶意抢注人主观上的“认识因素”是“明知”还是“应知”存在着认识分歧。商标法没有明确规定恶意抢注人对被抢注商标的使用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没有充分考虑到区分间接侵权人主观故意与过失的价值。应当将“故意”的认识因素限定为“明知”,并将“明知”区分为“实际明知”和“推定明知”。在立法表述上用“故意”取代“恶意”。在司法实践中,将“恶意”作为“故意”的严重形态进行考量。仅以“故意”作为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情形应当限于“侵害法益”。应当为故意侵害商标权益的行为一体设置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王国柱
关键词:故意侵权明知恶意抢注惩罚性赔偿体系化法益侵害
论我国刑法视野中的无罪过故意侵权行为——以殴打诱发特殊体质被害人死亡案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对于殴打诱发特殊体质被害人死亡的行为,法院的裁判往往支持有罪指控,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定性,这种定性值得商榷。合理定性需要先厘清刑事罪过与民事过错的关系,夯实理论基础。事实表明,行为人的殴打行为构成故意侵权。由于其事先对被害人特殊体质并不知情,因而不能预见到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所以故意不能及于死亡结果,故意止于违法;因为不能预见,所以其主观上对死亡结果也不存在犯罪的过失,过失止于侵权。既无犯罪故意亦无犯罪过失,其行为无罪。最终只能对其故意侵权行为提起过失侵权之诉。我国《刑法》第十六条应当解释为"无罪过行为",而不应解释为"意外事件",从而为侵权责任的认定留出空间。
夏尊文
论比较过错制度在故意侵权中的适用被引量:7
2017年
传统侵权法拒绝将比较过错制度适用于故意侵权领域,作为拒绝适用依据的"性质不同"理论、"补偿受害人、威慑并惩罚侵权人"的政策依据及故意侵权不能比较之传统规则,都受到一定的挑战。因果关系分配责任之标准、"性质不同"理论的外强中干、单独侵权人应为各自行为的份额负责任、严格责任领域适用比较过错的尝试等都为比较过错适用于故意侵权提供了合理性依据。在解决"过失侵权人可能承担高于故意侵权人比例的责任、不可知或非当事人的侵权人过错比例能否比较及受害人不能受偿部分如何分配"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未来《民法典·侵权责任法》应当考虑将比较过错制度适用于主观故意不明显的故意侵权、主观故意明显但有诱发性原因的故意侵权等特殊领域,当事人的过失可减轻故意侵权人责任,以及将比较过错制度适用于一般情形下过失侵权人责任比例的确定,这不涉及故意侵权人责任的减轻。
董春华
关键词:与有过失过失侵权故意侵权
第三人视域下故意侵权精神痛苦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被引量:1
2014年
精神痛苦损害赔偿制度肇始于英美法系,在故意侵权领域中,实质受害人及相关第三人都可就其精神痛苦严重程度向加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并获得相应的法律救济。第三人与实质受害人有无亲属关系直接影响加害人精神痛苦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借鉴英美法系的相关条款,大陆法系部分国家已相继制定并实施了第三人精神痛苦损害赔偿制度。中国现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仅对受害人基础权益受损所产生的精神损害予以救济,不符合保护受害人精神权益之实质。为此,有必要摆脱"无基础权益受损即无精神损害赔偿"的桎梏,有条件地认可第三人精神痛苦损害赔偿制度。其间,要合理界定第三人与实质受害人间的"密切关系"程度;规定第三人在侵权现场且以加害人知其在场情形为要;为了减少精神痛苦主观性带来的滥诉风险,建议附带第三人之严重精神痛苦的客观医学证据。
夏琳
关键词:故意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专利故意侵权的认定标准
为了充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遏制故意侵权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建议引入惩罚性赔偿,以鼓励专利权人积极行使权利,实现专利法保护和激励创新的立法宗旨。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前提是故意侵权,因此...
周琪
关键词:故意侵权蓄意放任
文献传递
比较法视野下故意侵权理论体系之构建被引量:15
2010年
故意侵权必须从过错责任和过失侵权的"阴影"中走出,描绘独立的法律图景。从意思责任属性出发,故意的认识中应当包含违法性意识。故意侵权的判定应以行为人自身为参照系,遵循主观标准。有别于过失侵权,对故意侵权应放宽责任构成之判定标准,在赔偿范围上实行加重,使行为人承担实质侵权责任,并应通过列举,将违背善良风俗致害行为、诈欺性服务、诱引违约、恶意侵害等故意侵权常见类型有效纳入理论体系当中。
马栩生
关键词:故意侵权违法性认识惩罚性赔偿
故意侵权
故意侵权是一种以故意为要素和特征的侵权行为,是过错侵权的一种类型细化,进而形成了故意侵权、过失侵权和无过失侵权三种基本类型。故意侵权的功能强调的是预防损害,其责任构成与传统过失侵权不同,要求有行为、不利影响、故意和因果关...
丁海俊
关键词:故意侵权构成要件归责原则

相关作者

阳庚德
作品数:19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侵权法 矫正正义 故意侵权 功利 考量
王国柱
作品数:52被引量:407H指数:1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知识产权 著作权 默示许可 著作权法 侵权
夏琳
作品数:17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
研究主题:英美法 损害赔偿 故意侵权 精神损害赔偿 损害赔偿制度
何刚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LLC SEAGATE RE 故意侵权 专利诉讼
李晓桃
作品数:20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 不正当竞争案 枫叶 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