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057篇“ 教师培养模式“的相关文章
芬兰教育观察: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变革
2024年
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情况,芬兰的教育发展是较为成功的,其教育成果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相当程度的认可。芬兰高质量的教育发展离不开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其国内众多教育学者的努力,正是他们推进了芬兰的教育建设新进程。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知识与文化的重要性深入每一个芬兰人心中,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也由此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心里,这种尊重与信任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位位优秀负责的教师用他们年复一年的优质教育口碑逐渐积累起来的。
万雨婷魏渝沁何万国
关键词:优质教育芬兰教育芬兰人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玉溪第一小学:探索实践新教师培养模式 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基础
2024年
玉溪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充分利用专题培训、青蓝结对、基本功考核等形式构建立体的新教师多维度成长网络,探索形成“1+2+1+X”新教师培养模式,全方位助力新教师培养,努力提升集团教育教学质量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段婧婧
关键词:教师培养模式新教师培养教育教学质量多维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卓越中学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4年
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化学课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局限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核心素养便是对此进行的进一步凝练与提升。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和社会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的情况下,如何建立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推动教师教育向卓越教师教育方向发展,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本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对中学化学卓越教师培养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这些策略不仅为我国的教师教育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也对解决某些现实问题有帮助,能让我国教师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并更快地达到卓越的目标。
蔡金华王银锋张定娃钟凡匡仁云易绣光
关键词:卓越教师教师教育体系中学化学
职前职后一体化视域下高师院校小学英语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2024年
本文剖析了小学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路径。调整和优化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以岗位需求和产出导向为抓手的课程体系;打破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各自为营、封闭孤立的状态,以协同教研为突破点,加强校地开展实质性合作,进一步夯实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坚持师德优先,以课堂作为主渠道、地区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强化教育实践活动中师德养成和体验,构建师德养成职前职后一体化评级体系,最终提升高师院校小学英语教师培养质量,促进高质量就业,助力专业可持续化发展。
周成秀
美国里奇大学工作嵌入式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2024年
里奇大学(Reach University)是美国教师培养实践取向背景下的创新性成果之一。它创建了独特的工作嵌入式教师培养模式,把教师培养嵌入教学实践工作之中,将先取得学位证书后获得工作的传统逻辑序列进行了颠倒,以教师候选人的工作表现而非课程考试成绩作为是否可以取得学位和证书的衡量标准。里奇大学在以工作嵌入式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基础之上,建立了具有实践性、体验性和相关性的课程体系,以及多元且异于传统的教学实施和评价体系。基于里奇大学工作嵌入式教师培养模式的经验,我国的教师专业培养应确立清晰的人才培养定位,提供灵活的制度服务,开展高质量的教育实习指导。
洪明程婷婷
关键词:教师培养模式
党建引领下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论青年干部培养工作
2024年
近年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同样关乎到学校的未来,所以,从优秀教师队伍中选拔得力青年干部就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学校要结合实际工作,以党建引领推动青年教师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着力选拔出优秀的青年干部,培养出可堪大任的中流砥柱队伍。本文主要就焦作市外国语中学在党建引领下如何推动青年干部培养工作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王保富
关键词:青年干部
“三线六维”卓越数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忻州师范学院数学系卓越教师实验班为例
2024年
卓越教师培养是近年来师范院校普遍开展的工程项目,文章结合忻州师范学院数学系“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经验,围绕实践教学不断线、“思政教育”不断线、过程评价不断线的三条主线,从培养理念、培养路径、德育养成、技能培养、协同培养、质量评价六个维度对卓越教师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三线六维”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卓越教师培养目标,推动了师范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师范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提供可能的参考。
王鹏飞殷凤
关键词:卓越教师
面向“新工科”的车辆工程专业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2024年
“新工科”掀起了一场工程教育新革命,“新工科”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鼓励各类高校积极组织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针对目前大部分青年教师成长于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对新工科的理解及掌握不能完全达到要求,而现有的培养模式又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立足于本专业“强基础、重融合、突实践、求创新”的原则,满足社会和学生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车辆工程行业从传统机械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及共享化”发展的新趋势发展需求,如何承接新工科建设的使命,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融合发展,推进青年教师掌握复合型技能,深化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竞赛、教学研团队、科技创新”五位一体的教师能力提升体系。对达到培养一支满足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进行探究。
邵冬明许小伟何雅琴毕紫辉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
我国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建构、解构与重构
2024年
我国20余年的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经历了“自主探索期”“卓越计划期”两个阶段,已有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本硕贯通双学科分离”“本科双学科混合+教育硕士”“实践嵌入三段式”“高素质复合型本硕一体化”四种类型。这些模式对推进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推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目标定位、本硕统合方式、课程体系建构、培养体制、“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融合等方面尚存在不少值得反思的问题。在“本硕一体化”的未来探索中,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培养目标,优化本硕统合方式,加强本硕课程一体化衔接和统整,创新培养体制,促进“师范性”和“学术性”深度融合。
陈勇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体系
校企协同机制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与实施路径研究
2024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需要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来源单一、实践经验不足、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需要进一步探索校企协同机制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郭帮刘欢周恒夫

相关作者

段作章
作品数:95被引量:804H指数:15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教学理念 教学行为 教师 教学 教育现代化
胡月宝
作品数:18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洋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教师培养模式 教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自主教学 专业课程建设
张艳芬
作品数:23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保定学院
研究主题: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班级文化建设 文化 农村 小学教师
朱倩
作品数:3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一体化 教师培养模式 教师成长规律 基于教师
罗天群
作品数:15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教师培养模式 地方高师 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