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5篇“ 教育理解“的相关文章
- 素养导向下结构化学习的教育理解、实践与创新
- 2024年
- 素养导向下的结构化学习以课程内容结构化为切入点,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知识向素养的转化,以及在社会实践中实现教育目标的三重关系;构建了以素养评价为导向的实践模型,强调教学的整体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突出了结构化学习在连贯思考、整体设计、关联实施和持续评估中的实施路径;旨在通过整合课程内容、系统设计学习过程、化知识为素养的教学实践,以促进成人与成事。
- 吴玉国万兆荣
- 如何理解场馆教育——基于不同立场的场馆教育理解差异与调和
- 2023年
- 场馆教育理解的不同立场形构了理解教育的不同视域、表达、期待、优势和局限。以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和技术主义等为代表的理论立场诠释了“以物为本”“以人为本”“技术导向”的争论。教育学、博物馆学和策展主题学科等分别从功能、身份和需求视角选择了对场馆教育的价值、本体和心理侧重。主体立场的差异表现为馆内与馆外空间所形塑的场馆与观众的二元教育理解。在此基础上,场馆教育理解差异的调和需要一种建立在深度理解基础上的“边界渗透”,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分别指导理论、学科和主体立场的对话和融通。
- 王乐
- 关键词:场馆社会教育博物馆
- 基于交互主体性的教育理解——发生现象学的视角被引量:2
- 2023年
- 从发生现象学的立场重新思考交互主体性,可以发现交互主体性作为认识得以发生的原初开端,揭示了人的一种类特性。在一定意义上,交互主体性奠定了教育发生的明见性基础,这为主体性教育回答“我们如何在一起”提供了新思路。反观现实中的学校教育,在“标准化”思维的裹挟下形塑着学生的占有性主体意识,加速了人之“类意识”的消弭。基于交互主体性的教育要透彻认识人的交互主体性,激发教育发生的原初意义,进而以敞开的教育方式,激活学生的“类意识”。
- 赵华冯建军
- 关键词:他者交互主体性发生现象学教育
- 教师入职的情感准备、心理适应与教育理解
- 2023年
- 教育是一项彰显生命自觉、洋溢着主体精神的创造性活动,新手教师意味着全新的工作体验、工作好奇心和旺盛的工作热情,意味着不断尝试、敢于挑战和新的可能性。为了更好地胜任教书育人的工作,新手教师需要进行入职的情感准备、心理适应和专业理解。教师入职的情感准备彰显德性追求,包括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崇高的理解与坚定的育人信念;新手教师入职的心理适应体现良好生命状态的激发,教师的生命主体自觉、对自身成就和学生发展的期待与对教育的专注、迷恋,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要的心理状态;教育理解是新手教师对教育的整体把握,要求教师在时代中理解教育,认识教育对象的特点,把握教育的本质。
- 马维林
- 关键词:新手教师情感准备心理适应
- 真实性学习的教育理解被引量:5
- 2022年
- 真实性学习是个体置身真实情境,通过真实问题的牵引,主动展开多角色人际交往与多向度互动的学习新型样态。真实性学习注重情境嵌入、教学生成、关系交互,是一种基于场域的学习形态。由于真实性学习本身强调个体知识、思维与德行多维协同,关注行动中探求知识,过程中生成思维,体验中塑造德性,也就成为了实现转识成智的可能路径。同时,真实性学习通过将学习的整个过程寓于生活之中,嵌入本真的现实要素,使知识学习走向意义中建构,教学活动嵌入情境中转化,师生关系走向身份中认同,真正重塑了教学生态。
- 王素云代建军
- 关键词:教学生态转识成智
- 非整体性教育理解现象论析被引量:2
- 2022年
- 教育本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却在我们的实践中呈现出各种分裂,这当然不是某种抽象的教育自身运动所致,而是教育在其承担者即教育者的意识中被机械切割的结果。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具体表现为:教育理论论述具有轻视整合的习惯;教育学科学术研究忽视工学这一领域;教育实践者缺乏反思品格和超越意识。要消除非整体性的教育理解现象,我们当然可以本着对实践的关怀,努力提出一些我们认为有效的建议,但较为谨慎的做法还是努力描画整体性的教育理解的模样,在整体视域下对教育做出基本的判断。
- 刘庆昌
- 关键词:教育理解整体性教育实践者教育理论
- 《悉尼协议》范式下高职教育理解性课程研究
- 2022年
- 《悉尼协议》范式下的成果导向课程为高职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理念和框架,其具体实施的课程模式应是基于逆向课程设计理论的理解性课程。通过对理解性课程理论的梳理,明晰可指导课程建设的理解性课程理论基本内涵,并依此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的液压系统部分课程矩阵。
- 孙健张豪
- 关键词:高职教育
- 自我与他者:教育理解何以可能——基于胡塞尔到列维纳斯的现象学伦理转向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教育理解作为一种意义探究和共享的活动,既体现为智识,又蕴含着德性。教育理解的正确性以及深度和广度直接关涉着教育的有效性,甚至教育质量的高低。但在近代西方哲学“自我中心”和“理性至上”主旋律影响下产生的“主体性教育”,过分强调主体的发展以及主体权利和自由的获得。这种教育思想笼罩下的教育理解呈现出自我对他者的忽视和宰制,对他者的忽视或宰制又导致了教育文本理解和教育人际理解中的双重困境。而自我视域下的教育理解机制恰恰就是自我通过主体精神运作活动对他者占有和同一化的过程。幸而现象学伦理转向为这种困境的突破提供了哲学依据和理论参考,根据伦理转向后列维纳斯的他者性理论,他者具有异质性和外在性以及无限的可能性,这是一种绝对的、不能被自我同一和还原的他者。所以在教育理解过程中自我要倾听他者的生命表达、与他者进行深入对话、促使“为他性”的个体生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突破自我中心的主体性困境,才能促成有效理解的发生,使得真正的教育理解得以可能。
- 杜薇
- 关键词:教育理解自我列维纳斯他者伦理转向
- 非整体性教育理解现象论析
- 2022年
- 一、非整体性教育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第一,轻视整合的教育理论论述习惯。我们的教育理论分析偏重于“这一事物的因素”的列举与说明,但对“将这些因素构成这一整个事物的交织的方式”则疏于阐明。这种现象即是我们所说的轻视整合的教育理论论述习惯。应该说,我们的教育论述在科学分析之后未能充分进行思维上的组织综合,即便存在着形式上的组织综合,也多是形式大于内容,在接受者那里留下的当然就只是科学分析的结果了。
- 刘庆昌
- 关键词:接受者教育论述
- 高中化学教师STEM教育理解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 开展STEM教育已被证实能增强学生的学业表现、提升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新兴途径,近年来STEM教育成为学界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议题。已有研究表明,教师对STEM教育有效和充...
- 胡源龙
-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师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 刘庆昌

- 作品数:265被引量:1,618H指数:18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学 教育者 教学
- 代建军

- 作品数:143被引量:687H指数:13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教师 课程运作 课程改革 课程 教学变革
- 谷涛

- 作品数:29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衡阳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美术教育 美术 现象学 产业转型 现象学视野
- 李家成

- 作品数:230被引量:1,004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班主任 班级建设 新基础教育 教育 班主任工作
- 夏海鹰

- 作品数:118被引量:1,048H指数:20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 研究主题:职业教育 X 教育 大数据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