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8篇“ 散发性大肠癌“的相关文章
散发性大肠癌发病可能性的判定方法
本申请发明提供散发性大肠癌发病可能性的判定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测定步骤,测定由采自人受试者的生物样品回收的DNA中的特定的甲基化可变区中存在的1个以上的CpG位点的甲基化率;以及判定步骤,根据基于所测定的甲基化率算...
楠正人问山裕二三井彰竹鼻健司梅泽努
IL-8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发病风险相关的Meta分析
2019年
目的 系统性地评估IL-8251T>A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发病风险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搜集有关IL-8251T>A多态性与大肠癌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采用Stata12.0和ReviewMan5.3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和95%CI。结果 纳入文献8篇,共计病例3440例,对照4757例,Meta结果未发现IL-8251T>A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发病风险相关(A vs T OR=1.058,95%CI=0.946~1.185,P=0.323;AA vs TT OR=1.110,95%CI=0.890~1.384,P=0.356;AT vs TT OR=1.039,95%CI=0.934~1.157,P=0.482;AA+AT vs TT OR=1.075,95%CI=0.972~1.188,P=0.160;AA vs TT+AT OR=1.121,95%CI=0.942~1.333,P=0.199),以对照组来源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以社会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均未发现该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发病风险相关。结论 IL-8251T>A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易感性可能无关。
谢玲李艳菊张春莉
关键词:散发性大肠癌META分析
错配修复系统与微卫星状态在散发性大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研究
本研究还对散发性大肠癌的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与微卫星状态的一致性进行对照研究。微卫星序列在整个基因组中都很丰富,但具有多态性和个体化,在不同个体中序列长度不尽相同。由于错配修复基因功能缺失导致DNA修复过程中的碱基错配无...
宫庆
关键词: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序列临床预后
散发性大肠癌血清多肽肿瘤标志物的高通量筛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以常规体检者和明确诊断的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进行多肽谱分析,统计分析获得大肠癌特异血清多肽峰,为大肠癌的分子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1)收集研究对象外周非抗凝血并记录其人口学特征,将非抗凝血进行离心分离血清并保存;2)用Dynabeads RPC18磁珠分离提取血清蛋白质,Bruker UltraFlex TOF/TOF采集信号并用分析软件Clinprot tools 2.2(Bruker)分析筛选出大肠癌血清显著差异峰;3)用SPSS13.0分析大肠癌患者和健康人多肽峰的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多肽对形成大肠癌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共获得111名健康人和94名大肠癌患者的血清多肽峰信息,其中109名健康人和91名大肠癌患者同时具有性别、年龄等人口学信息。筛选出差异多肽峰105个,其中76个多肽在大肠癌患者和健康人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P<0.05)的有:年龄,质荷比(m/z)分别为1061.10、1213.09、1607.32、1867.02、1897.95、2011.67和5078.81的七种多肽。结论:液体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系统可高效、精确地筛查血清多肽。大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的血清多肽存在差异,筛选得到的质荷比(m/z)分别为1061.10、1213.09、1607.32、1867.02、1897.95、2011.67和5078.81的七种多肽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大肠癌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马中女郑焕强王友信郭莉刁汇玲
关键词:大肠癌血清多肽
hMLH1、hMSH2、COX-2蛋白在散发性大肠癌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l、hMSH2及COX-2蛋白在散发性大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SCC标本中的癌组织hMLH1、hMSH2和COX-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hMLHl、hMSH2在60例S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6.7%、51.7%,均较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MLHl、hMSH2左半结肠癌阳性率为92.0%、68.0%,右半结肠癌阳性率为65.7%、40.0%,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hMLH1和hMSH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3.3%和26.7%,较无淋巴结转移组84.4%和60.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COX-2蛋白在60例S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3.3%,较正常组阳性率(25.0%)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2蛋白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93.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黏膜层及肌层阳性率(55.0%)低于浆膜层表达率8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COX-2低表达的病例中hMLH1和hMSH2表达缺失。结论:hMLH1、hMSH2与COX-2蛋白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SCC的发生、发展。
陈玉芳周林艳万美珍曾靖瑶
关键词:HMLH1HMSH2COX-2散发性大肠癌
散发性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的研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错配修复系统缺失的关系
微卫星是指人类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的短的串联重复序列,微卫星序列一般包含1至5个碱基对,碱基对重复15至30次,大多数微卫星位于基因序列的非编码区,与正常的组织相比,肿瘤组织的微卫星序列的碱基对发生插入或者缺失而造成序列长度...
隆榴花
关键词:微卫星不稳定散发性大肠癌错配修复蛋白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
宁夏地区散发性大肠癌APC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检测宁夏地区散发性大肠癌APC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本地区APC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58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的APC基因第15外显子15-A、15-B、15-C三个区段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58例大肠癌组织中检出25例体细胞突变,突变率为43.1%(25/58),其中P.Val1125Ala、c.3811T>G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该地区散发性大肠癌的APC基因突变在大肠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C基因突变是宁夏地区散发性大肠癌常见的基因改变事件,以截短型突变为主。腺瘤癌变后APC基因突变与大肠癌的发展和预后无关。
张鑫杜勇李海高星于晶晶杨银学
关键词:APC基因突变大肠癌
hMLH-1和hMSH-2蛋白在新疆汉族散发性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蛋白在新疆汉族散发性大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SCC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5例汉族SCC组织和6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normal colorectal mucosa,NCM)中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MLH-1和hMSH-2在NCM中均表达.hMLH-1蛋白在SCC组织中缺失率为(31.6%)与NCM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MSH-2蛋白在SCC组织中缺失率(18.9%)与NCM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MLH-1在右半结肠癌中缺失率高于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P=0.006),在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中缺失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14);hMSH-2蛋白在右半结肠癌中缺失率高于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P=0.002),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中缺失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08).在SCC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0.224,P<0.05).结论:hMLH-1和hMSH-2蛋白在新疆地区汉族散发性大肠癌中有一定比例的缺失,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和发生部位密切相关,hMLH-1和hMSH-2蛋白联合检测可能为判断散发性肠癌恶性程度和临床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于静赵峰梁丽萍石雪迎
关键词:散发性结直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在大肠息肉和散发性大肠癌中的表达差异
目的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发病率最高,近年亚洲地区其发病率不断上升。我国原是大肠癌发病率相对较低的国家,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饮食习惯的西化,大肠癌的发病率...
项芳芳
关键词:错配修复大肠腺瘤散发性大肠癌
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在大肠息肉和散发性大肠癌中的表达差异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改变在大肠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腺瘤发展至大肠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炎性息肉、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和突变情况。结果大肠炎性息肉hMLH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4.76%,hMSH2蛋白的阴性表达率为0;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hMLH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21.66%;hMSH2蛋白阴性表达率为8.92%;在散发性大肠癌组织中,hMLH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27.27%,hMSH2蛋白阴性表达率为13.64%。结论本文的结果表明hMLH1和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从炎性息肉组织、腺瘤组织到腺癌组织逐渐降低,提示早在腺瘤阶段已经有MMR的基因的突变或功能异常,提示MMR基因的突变,尤其是hMLH1和hMSH2的突变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项芳芳毛高平
关键词:DNA错配修复直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相关作者

蔡国响
作品数:54被引量:379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研究主题:结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 大肠癌 散发性大肠癌 腹膜转移
汤显斌
作品数:71被引量:172H指数:7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文献复习 散发性大肠癌 病例报道
蔡三军
作品数:165被引量:826H指数:1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研究主题:结直肠癌 大肠癌 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 预后
徐烨
作品数:84被引量:567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 预后 大肠癌 直肠癌
谭云山
作品数:161被引量:949H指数:1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胃肠道间质瘤 组织芯片 肝肿瘤 石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