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6篇“ 散杂居民族“的相关文章
文化交往视角下杂居民族关系研究——基于芭蕉侗族乡黄泥塘村的调查
2023年
湖北侗族是外来民族,主要是从湖南、贵州等地迁移而来,居在湖北恩施。现主要选取芭蕉侗族乡黄泥塘村侗族为研究对象,经调研得知,黄泥塘村的侗族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他们逐渐打破民族界限,积极与周边其他民族展开交往,各民族在交往中逐渐出现民族文化融合的趋势。现着重介绍芭蕉乡黄泥塘村侗族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往时主要涉及哪些方面,交往过程中呈现哪些特点,最后通过各民族文化交往中的种种表现去透视居化状态下的民族关系。
冯刚
关键词:民族文化融合交往过程文化交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杂居民族工作的政策设计与制度实践
2022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杂居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政策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杂居民族的特殊性,建立了宪法、国家政策法规和地方部门规章制度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制度实践中,开展了促进民族平等、检查民族政策执行情况,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促进就业,尊重文化习惯、提高教育水平,消除歧视性称呼、发展卫生事业等工作。政策设计和制度实践的有机统一提高了新中国民族事务治理的能力,推动了国家整合和中华民族整合。从理论上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法,在充分尊重杂居民族特点的基础上,以实现民族平等、帮助杂居民族发展为政策目标和手段,从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层面促进共同性的发展,使得各民族共同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改革开放后的杂居民族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坚持和完善杂居民族政策指明了基本方向。
张福强
关键词:散杂居民族
杂居民族传统民居形成演化机制研究--以云南省通海县兴蒙乡为例被引量:5
2022年
该文首先分析指出云南杂居民族具有历史变迁的流动性,自然地理与民族构成的复杂性两大特征。其后以兴蒙乡为典型样本梳理出能够体现历史、自然与民族特性的三个基础民居原型。进而在复杂文化生态条件下对杂居民族传统民居的演化展开研究,得出以兴蒙乡为例的杂居民族传统民居文化生态学解读。
施润
关键词:散杂居民族土掌房
杂居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以安徽二龙回族乡为例
安徽省在中国是典型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杂居省份,省内世居民族有回族、畲族、满族等,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 80%以上,居全国第九位。安徽省地处中国华东腹地,近海临江,区位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农业大...
陈子静
关键词:民族乡脱贫攻坚
武陵走廊杂居民族的文化特征与研究价值述论被引量:7
2020年
武陵走廊是位于我国内陆腹地的物资与文化通道,伴随着杂居民族的迁徙、流动与定居,武陵走廊逐渐形成了杂居民族和自治主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场景。蒙古高原南迁的蒙古族及其先民、云贵高原东迁的白族及其先民和华南北上的侗族及其先民共同构成了武陵走廊人口数量最多、分布也相对集中的杂居群体。在民族交往交流与文化互动的恒久过程中,杂居民族体现出文化变迁与文化固守并存、文化认同与边界意识明显、文化寻根与文化重构交融的重要文化特征。强化杂居民族的走廊研究视角,对推动建构有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体系、促进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走廊学”学科体系建设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王希辉莫代山
关键词:散杂居民族文化特征
杂居民族研究的扩展历程及特征——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杂居民族研究是中国民族学重要的研究领域,对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科学知识图谱是一种新的可视化文献计量技术,能直观地反映特定领域的研究热点、特点与演变趋势。以Citespace软件为基础,分析CSSCI和相关数据库资料,对文献引文、关键词共现、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文献共被引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谱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了本领域的四个扩展历程和研究特征,为后续的杂居民族互嵌式社区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王佳果姚建盛
关键词:散杂居民族民族研究知识图谱
打工经济对农村杂居民族关系的影响及调控——基于鄂渝边区两个蒙古族村落的调查被引量:2
2020年
打工经济背景下,社会矛盾触发点减少,团结互助范围扩大,平等和谐能力提升,共同繁荣发展意愿增强,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普遍提高,同时也面临着多元社会权威显现、文化消解和重构步伐加速、部分民族精英的民族意识增强等新情况。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可以从新兴社会权威引导、外来少数民族人口管理、外出打工人员民族意识教育和传统社区规范挖掘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控。
莫代山王希辉
关键词:散杂居民族民族关系打工经济蒙古族
杂居民族的族群认同与文化再造:合群经验的视角被引量:4
2019年
以合群村农耕文化节为个案,探究桑植杂居白族族群认同与文化再造的具体过程,发现合群村积极挖掘、传承白族农耕文化,在不断变迁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背景下,将发展的刚性需求整合进传统栽秧会的内涵之中,赋予了合群村栽秧会新的功能,最终复兴再造了以新的'栽秧会'为载体的农耕文化节。合群村的农耕文化节不仅体现了桑植白族的族群认同感,更是一个对外推介的文化平台和展示窗口,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尝试提炼了类型学意义上'以文化为内核、以官方行政化为主导、凝聚内部发展共同体、融入外部发展共同体'的合群经验。
高峰刘彦
关键词:散杂居民族族群认同文化再造
杂居民族研究的特征及发展历程--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
杂居民族研究是民族学重要的研究领域,自改革开放以来,该领域产生了数量相当、影响较大的研究成果,对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科学知识图谱是一种新的可视化文献计量技术,能直观地反映特定领域的研究热点、特点与...
王佳果
新中国70年杂居民族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原思明

相关作者

沈再新
作品数:43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研究主题:散杂居民族 散杂居 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 民族问题研究
王希辉
作品数:69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土家族 文化变迁 民族地区 散杂居民族 社会变迁
莫代山
作品数:65被引量:145H指数:6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土家族 土司 改土归流 民族地区 旅游背景
许宪隆
作品数:54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研究主题:家族 中华民族 回族 散杂居民族 少数民族
程芳
作品数:11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民族地区 和谐社会 新农村建设 散杂居民族 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