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68篇“ 整体主义“的相关文章
生态整体主义视野下重读《白苍鹭》的生态危机和警示
2025年
在美国文学史上,萨拉·奥恩·朱厄特因其对19世纪末新英格兰地区的历史、文化语境和地理风貌的忠实自然描写,备受滥觞于20世纪90年代生态文学批评的关注。文章以被学界所忽略的唯一拥有伴侣、且有着完整家庭生活的主人公白苍鹭的雄性性别身份为切入点,重新解读朱厄特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佳作《白苍鹭》中的生态伦理观。朱厄特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把生态整体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人类一切行为的根本尺度,考察、反思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曾梅
关键词:生态整体主义《白苍鹭》主体性交互主体性
生态整体主义与生命共同体繁荣被引量:6
2024年
近代以来,人类中心主义与物质主义形成合流,这是造成严重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刻根源,也是生态整体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生态整体主义在本质上是指倡导人类彻底摈弃自身地位至高无上的价值论独断,秉持人与自然平等互利、和谐共生的一种生态社会意识形态。生态整体主义的精义在于“人与自然是个生命共同体”。生态整体主义所笃信的是,生存于地球之上的每一生命体都有平等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应以中国哲学中“侍天地”的生态责任精神,促进和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与互利共荣。就当下我国而言,生态整体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就是以“四个统一原则”,即以人为本与以自然为本的统一,与人为善和与物共适的统一,生活幸福与生态美好的统一,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的统一,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完善和创新,以促进生命共同体繁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形态。
龙静云
关键词:生态整体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
卡西尔科学哲学中的思想变迁——基础主义整体主义的回响
2024年
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早期试图摆脱马堡学派的基础主义论述,在对马堡学派的理论进行部分改造后,提出了一种以关系结构为核心的整体主义。这种不依赖于实在性的知识论,虽避免了所予问题,但也引发了批评。卡西尔认为从数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看,科学的基础是有效性,而非实在性,这也就暂停了基础主义的问题。可是在符号形式哲学时期,卡西尔似乎又回到了基础主义之中,学界普遍认为卡西尔后期存在这一转变,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他抛弃了前期理论,关系系统的论述依然有效,但是这种理性反思的解释理论缺少了一种生成上的驱动力,对于这种驱动力的探索促成了卡西尔的人类学转向。
张育瑜
关键词:卡西尔整体主义基础主义
论数据确权的方法选择及其应用——从个人主义转向整体主义被引量:5
2024年
既有数据确权方案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个人主义权利观,此种权利观主导的数据确权方案过度强调个人贡献在财产权配置中的作用,容易诱发权利冲突。数据确权应注重整体主义权利观的应用,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整体目标、以效率和正义为具体目标确定数据权益配置的方案和各数据权利的规范设计。在这一目标导向下,应确认和保护数据财产权和数据来源者权,并对两项权利作合理限定。数据财产权益配置中,一方面应确认和保护数据生产者或合法继受者的排他性数据控制者权;另一方面,应增设存在合理控制数据之事实作为权利取得的要件,限定数据控制仅及于数据、不及于信息内容,设置数据利用的强制许可制度。数据来源者权配置中,应赋予数据来源者请求数据控制者复制或移转相应数据的权利;再一方面,应以“信息来源者”和“信息直接提供者”两个要素限定数据来源者权的主体范畴,将衍生数据排除出数据来源者权的客体范畴。
宁园
关键词:整体主义
论马克思实践辩证法对非人类中心主义整体主义”认识论的超越
2024年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希望以人“不在场”的方式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其哲学认识论上体现为“整体主义”的认识范式。“整体主义”认识范式最终陷入为了拯救人而又消灭人的逻辑悖论。然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立足于“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马克思实践辩证法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既主张“整体主义”认识范式的必要性,又确立“科学主义”认识范式的实践性,为走出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整体主义”认识困境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鲁桐君左海慧
生态整体主义与生命共同体繁荣
2024年
生态整体主义是在20世纪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人类思考和探寻如何解决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而形成的一种思潮和理论体系,在本质上是指主张人类彻底槟弃自身地位至高无上的价值论独断,秉持人与自然平等互利、和谐共生的一种生态社会意识形态。
龙静云
关键词:生态环境危机生态整体主义生命共同体平等互利社会意识形态
奎因整体主义的经验心理学倾向
2024年
从以往对奎因整体主义的研究来看,人们往往侧重于梳理“还原论”和“基础论”的思想。然而,对理论渊源的梳理还不足以突出整体主义的特征,还应对奎因思想前提中与个人认知取向相关的哲学语义学观点进行分析。本文从两个层面分析奎因整体主义:一是本体论层面,二是认识论层面。无论是从本体论还是认识论层面,奎因都没有对整体主义中“整体”的边界进行限定,而仅仅说明了整体主义对基础论和还原论的超越。由此看来,与其将奎因整体主义视为“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系统理论,毋宁视为具有“经验心理学”特征的一种取向。奎因哲学思想体系庞杂,研究该思想取向有利于推动奎因总体哲学思想脉络的明晰与疑难问题的解决。From the previous study of Quinn holism, people often focus on combing the thoughts of “reductionism” and “fundamentalism”. However, the combing of theoretical origins cannot fully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lism, which also requires analyses of the philosophical semantics related to personal cognitive orientation in the premise of Quinn’s thought. This paper analyzes Quinn holism from two levels: one is ontological level, the other is epistemological level. Whether ontological or epistemological, Quinn does not define the boundary of “whole” in holism, but only explains the holism’s transcendence of foundationalism and reductionism. Instead of treating Quinn’s holism as a systematic theory of “acquiring knowledge about the external world”, it is rather an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 of “empirical psychology”. Quinn’s philosophical ideological system is complex, and the study of this ideological orientation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clarity of Quinn’s overall philosophical thought context.
刘萍
关键词:整体主义还原论经验心理学
家庭整体主义的婚姻法文化释读
2024年
中华文化总体而言大体经历了从神话文化、巫觋文化、祭祀文化、礼乐文化、理性文化的演变。家庭整体主义、夫妻共同体是中华婚姻法文化的基本表征。自传说时代“伏羲女娲”夫妻一体思想,到新石器时代北斗和日月自然律从而男女牉和一体,再到商周祭祀文化“婚媾协天”之家庭一体,复到礼乐文化汉学“阴阳和合”家庭一体的思想,及至近现代科学理性时代之民法典中均从未放弃家庭整体主义、夫妻共同体思想。文章认为现有《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受到后现代解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以自由为圭臬,以原子化个人(自然人)为主体和价值取向,背离我国婚姻家庭法领域的家庭整体、夫妻共同体的实践品格,背离婚姻家庭法自身的利他、合作、互惠、伦理、整体的价值取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维护婚姻家庭法的整体主义法功能,推动婚姻家庭编领域的社会法化,是《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实施中必须认真面对的命题。家庭整体、夫妻共同体是当下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原始基因和最基本单位。
李春斌
自动化决策拒绝权的整体主义实现被引量:2
2024年
个体主义范式的自动化决策拒绝权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内核,依靠个人的理性和自主控制能力,以个人的自我保护为主展开。在此范式下形成的自动化决策二分法和个人自主检视模式难以使自动化决策拒绝权充分实现,无法对数智化社会的自动化决策风险进行有效回应。整体主义将事物整体作为基本分析单位,强调事物之间的系统性关联,与我国自动化决策拒绝权构建的基本逻辑相契合,能够为自动化决策拒绝权提供方法论基础。整体主义要求自动化决策拒绝权在价值内核上坚持人的主体价值与共同善的统一,在适用条件上强调基于整体思维的组织结构标准,在实现方式上基于先在规制对义务体系进行重塑。
崔靖梓
关键词:整体主义个人信息保护法
分形与分体:非整体主义的人类学探索
2024年
整体主义的发展及对它的批评是20世纪人类学史的主线之一。英国人类学家玛丽莲·斯特拉森在此背景下关于个体与社会、自然与文化的论述对当代人类学影响深远。她指出英国社会人类学传统中“社会”概念的缺陷,并指出“表征危机”对整体主义的批评也没有脱离部分—整体的预设。基于英国经验主义和美拉尼西亚民族志等思想资源和田野实践,斯特拉森提出用“分形”理解田野中信息存在的本真状态,并指出美拉尼西亚人有不同于欧美“个体”观念的“分体”观念,主张以局部关联重新审视部分—整体。进而,她在方法论层面阐述了非整体主义和内在必然的比较人类学,这为人类学文明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王燕彬
关键词:整体主义

相关作者

刘水林
作品数:86被引量:92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经济法 整体主义 规制 方法论 会计专业
龙斧
作品数:80被引量:185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方法论 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企业 新古典经济学 唯物主义
王今朝
作品数:121被引量:229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国有企业 方法论 新古典经济学 唯物主义 经济学
王继创
作品数:30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 方法论 整体主义 伦理实践 环境伦理学
王红扬
作品数:79被引量:920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化 方法论 城市规划 整体主义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