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2篇“ 整体性保护“的相关文章
整体性保护被引量:1
2012年
长期以来政府不遗余力地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但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办法并不足以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无法遏制金融脆弱性的发展势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可避免。因此,监管当局正在探索一种更加系统性的、被称为"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金融监管办法,以丰富和补充微观审慎政策的作用。
路易斯.I.杰克姆俄尔恩德.W.尼尔
关键词:金融监管宏观审慎政策系统性风险
笔谈:整体性保护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25年
随着全社会越来越活跃的“文博热”“考古热”“非遗热”,文化遗产从重点保护向全面保护、系统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升级成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要求。在国土空间统一管控下,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空间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管理,文物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使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区划及时、准确、标准化地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革命文物片区要坚持保护为主、规划先行和保护利用相协调的原则,确保片区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在文化生态保护区中,要将保护对象置于整个生态链中去考量,通过综合性的保护措施和多方参与,实现自然、人文、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家文化公园要围绕核心价值进行完整性保护、再现、传承,赋予遗产以新的形式、新的场景、新的意义和新的语境,在生活中让民众受益。传统村落要在传统的空间、时间、价值的完整性之上,进一步强化对生态系统、文化系统、产业系统、信仰系统等完整性的重视,从文化治理的角度探索遗产保护参与构建当地文化秩序的新路径。在生产存续背景下讨论工业遗产的整体性保护,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铭记中华民族跌宕起伏的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还可以激发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和儿童的工业文化认同。
张治强吴炎亮刘托邹统钎李华东李华东徐凤琪杜晓帆杜晓帆孙淼
关键词:整体性保护大遗址革命文物文化生态
从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管理到历史文化村落整体性保护策略
2025年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作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升乡村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历史文化村落作为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载体,其保护与传承也日益成为社会共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挑战。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保障农村居民基本居住条件的同时,实现历史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朱志刚
关键词: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管理
整体性保护视角下文化景观场域识别与解释
2025年
【目的】以价值整体认知为基础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已成共识,建立区别于单体特征提炼、突出整体特性的认知模式,探究部分是否以及如何在整体特性中发挥作用,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梳理与整合探索创新路径。【方法】通过文献归纳与演绎,总结文化景观式方法的主要步骤与核心内容,提炼场域理论的内涵与应用逻辑,剖析文化景观场域的内涵与空间实践过程,梳理其中的行动者并凝练出场域本体模型,完成文化景观场域的认知与建构。【结果】基于文化凝聚力的场效应与作用机制,揭示场域关联表征,提取文化景观场域组织结构与运行机理的形式化描述思路,最终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景观场域阐释框架。【结论】补充以关联性为首要考量因素的识别与整合方式,串联从关系论出发的文化景观分析逻辑与基于实体论的空间处理实践,推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整体性保护理念向可操作的空间规划管理方案转化。
梁芷彤杜雁夏海燕
关键词:文化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场域方法论
整体性保护视角下历史城区的有机更新路径探索——以绛州古城为例
2025年
以历史城区面临的现实困境为导向,切入整体性保护的视角,基于历史城区空间与整体性价值的关系,梳理整体性保护要素,进而探索历史营城理念延续的城区格局营造、层积性文化要素显化的城区历史传承、传统生活网络融合的城区功能提升3个方面的历史城区有机更新路径。在此基础上,以绛州古城保护更新规划为实证案例展开详细阐述,以期为其他历史城区的有机更新提供思路与参考。
付晓阳徐萌刘晓宇任瑞瑶廖春
关键词:历史城区整体性保护
历史城区整体性保护探索——以沙市为例
2025年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历史城区一度成为被遗忘的地方,其保护与发展面临着诸多矛盾。从历史城区的概念入手,介绍国内外历史城区整体性保护的理念历程,通过对沙市历史城区的演变与特征的分析,提出历史城区整体性保护的策略建议,基于整体价值体系的评估,提出三维层次的具体保护方法。试图为新时期历史城区的整体性保护提供参考。
龚军红陈宇坤
关键词:历史城区整体性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左权小花戏整体性保护研究
2025年
左权小花戏是山西晋中民间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当地人民共同的记忆与情感。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其保护与传承迎来历史性转折,但仍面临传承体系不完善、传统方式局限、区域协调不足及资料库建设薄弱等挑战。文化生态学为左权小花戏的传承提供了新视角,包括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夯实传承基础、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保护边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实现区域联动及借助数字技术建设在线平台。这些策略将为左权小花戏注入新活力,在文化生态学理念引领下,其保护与传承有望实现质的飞跃,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谱写新篇章。
张珈玮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价值认知到整体性保护:中国乡村遗产保护理念与方法的若干思考
2024年
乡村遗产是当代中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中重要的遗产类型。为推动乡村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各类保护主体通过多元协作的保护管理方式,不断延续乡村遗产的生命力。在当前城乡遗产保护的视野中,亟需突破“见物不见人”的原有保护观念,在尊重遗产价值的前提下,凸显乡村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延续遗产社区功能,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状态,在保护过程中传递中国乡村遗产的价值与意义。
杜晓帆杜晓帆
关键词:整体性保护
山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整体性保护思路与实践——以福建省漳州市铜陵镇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山海地区具有背山向海的独特空间资源,其历史文化名镇更需结合山水特征和地域文化进行精准保护与开发。通过构建整体性保护理念下的山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框架,包括系统性山水观的保护思路、完整性的遗产要素保护理念和关联性的保护传导层级,以福建省漳州市铜陵镇为例,分析了山海地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实践:①结合多源数据提炼系统性山水观和山水格局,识别历史文化名镇的区域生境和形态特征。②运用复合技术识别完整性遗产要素,包括自然遗产、物质人居环境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③构建关联性保护传导层级。在镇区层级注重价值引领、合理划定空间管控范围;在街巷层级,点线要素联动、系统营造历史城镇景观;在要素层级,分级保护,强调活态传承利用。
黄莉芸曹馨叶吴俐颖张秋仪杨迪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镇
长征红色资源的分布特征及整体性保护研究
2024年
长征是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整合长征红色资源对保护长征红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使用莫兰指数、核密度指数等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长征红色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从整体性保护视角探讨长征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发现:(1)长征红色资源形成一大极核区域与五大核心高密度区,围绕黔北地区形成“局部集聚,整体分散,一超多强”的空间分布格局;局部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冷热点分布不均;(2)长征红色资源在不同空间尺度具有不同空间格局,集中分布于高海拔、远离中心城市的近水域农村地区;(3)从整体性视角出发,长征红色资源应注重系统传承,统筹协调;加强要素资源整合,分区管理;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技术赋能,数字保护长征红色资源。
苏卉刘晓宇张炳毅陈莹
关键词:长征红色资源整体性保护

相关作者

张松
作品数:191被引量:1,832H指数:2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遗产 城市 工业遗产 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遗产
李和平
作品数:378被引量:2,049H指数:2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研究主题:山地城市 文化景观 历史街区 山地 城市更新
杨豪中
作品数:197被引量:650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农村建设 建筑 历史街区 建筑环境
何依
作品数:157被引量:698H指数:1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工业遗产 历史街区 遗产 传统村落 城市
任绍斌
作品数:78被引量:183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规划 乡村 GIS 中心城区 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