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2篇“ 文化再生产“的相关文章
- 文化再生产理论下的东巴造纸非遗手工艺产品创新探索被引量:2
- 2025年
- 东巴造纸手工艺是我国纳西族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但在现代社会,传统的东巴纸产品已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亟需创新发展。文化再生产理论为东巴造纸非遗保护与创新提供了新视角。基于此,在梳理文化再生产理论在非遗保护中应用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东巴造纸传统工艺与发展现状,从文化符号再解读、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融合、产品功能拓展等方面,探讨了文化再生产视角下东巴造纸非遗保护的思路,并进一步从产品设计、材料、工艺、文化创意四方面,提出东巴造纸非遗手工艺产品的创新策略,以期为东巴造纸手工艺乃至其他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
- 彭湛王昱
- 关键词:文化再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
-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再生产:基于广州车陂龙舟民俗的研究
- 2025年
-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历史文脉,它对维持地方社会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城市化和现代化在消解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也在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和存在价值。通过对广州车陂的案例研究发现,地方管理者以传统龙舟民俗文化赋能社区治理工作。在民俗文化与社区治理的融合发展中,不仅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也实现了民俗文化再生产与社区良性治理的双赢效果。实践证明,民俗文化唯有有机嵌入现代社会生活之中,才能重新焕发自身的社会生命力,才不至于沦为博物馆中缺乏社会生命的文化遗产。
- 温士贤
- 关键词:民俗文化文化遗产文化再生产
- 文化再生产视角下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分析——“职教20条”颁布5年后的重新思索
- 2025年
- “职教20条”颁布5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效果显著。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与政策意志不同频的困境依然存在。文化再生产理论“惯习—场域—文化资本—符号暴力”的概念给这种困境提供了深层次的解释路径。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文化再生产视角下的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分析需根据时代发展重新思索,最终才能找到适合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破解路径。
- 王莉
- 关键词:文化再生产文化资本
- 文化再生产理论视角下我国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异质性及其路径调适
- 2025年
- 以往学术界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多是在“城市”和“乡村”二元格局的宏观层面进行考察,鲜有从“教师数字素养”这一微观层面进行探讨。基于学校教育承担文化再生产和阶层再生产功能的内在机制,通过深度访谈发现乡村教师在数字素养方面具有的异质性表征,阻碍了城乡之间实现更高质量教育公平。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教师数字素养,以高智能生产力为基础、以高算力生产力为导向、以高素质生产力为保障,促进乡村教师生成“城乡二重性”资本、合力共建乡村教师的“再语境化”场域、培养乡村教师“物或损之而益”的惯习为实践路径,以支持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教育的现代化与公平化。
- 陈恩伦高杨
- 关键词:文化再生产乡村教师教育公平
- 龙舟兴乡:乡村振兴视域下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实践考察与机制探赜
- 2025年
- 文章运用参与观察、口述访谈及实地调查等方法,以贵州“镇远赛龙舟”为案例,探讨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实践策略与运行机制。研究认为:“镇远赛龙舟”以龙神崇拜为习俗信仰,以非遗展演为文化景观,以龙舟竞渡为记忆纽带,以乡愁记忆为情感介质,通过仪式操演、场景生成、集体欢腾、再造乡愁的策略,实现了自身的文化再生产。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积极主导、乡村精英参与策划、普通村民文化自觉、多元主体协同聚力的运行机制,是推进再生产的关键所在。从“镇远赛龙舟”探讨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的实践策略与运行机制,旨为民俗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和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童国军王明建
- 关键词:民俗体育文化再生产
- 从小说到电影:跨艺术载体的文化再生产——茅盾三部经典小说在不同年代的电影改编
- 2025年
- 茅盾的小说《春蚕》《林家铺子》《子夜》都是中国新文学的经典作品,分别在1930年代、1950年代以及1980年代被改编为电影上映,这三部电影作品又分别成为代表左翼话语、阶级话语以及人道主义话语的作品。被改编的电影不管如何忠实于原著,都不仅仅是对经典的再现,而是以不同的时代文化和丰富的电影元素回应、参与、改写、建构社会文化,这一文化再生产的过程与社会历史、文化记忆均密切相关。
- 刘茉琳
- 关键词:小说经典电影改编文化再生产
- 以公共空间文化再生产提升城市民族工作
- 2025年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城市民族工作的主线。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专门对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作出了进一步部署,明确了城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平台定位。城市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是各民族全面互嵌共融的重要平台载体,城市民族工作是新时代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关系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推进。本文结合田野调查资料,探讨论证通过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再生产推进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平台建设的新路径。
- 赵泽琳
- 关键词:城市民族工作
- 基于文化再生产的品牌形象升级设计实践与研究
- 2025年
- 以“农文旅设计创新项目”栾川印象品牌升级为样本,完整呈现接到该项目后的审题、破题、解题过程,希望能和同行交流探讨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类似设计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对栾川印象8大系列150余款农产品的梳理和取舍,选出关键样本,分析品牌包装形象的现存问题,结合品牌升级和转型的需求,提出设计创作思路和实施路径,根据市场需要把当地的文化资源和品牌形象相结合,实现品牌升级和识别度提升。因地制宜的农文旅设计创新实践项目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和很多的可能性。
- 王蕾
- 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乡村美育课程建设研究
- 文化再生产是落实建设乡村、美化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思想源泉,乡村美育课程是学校教育弘扬民族文化自信、实现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在实践下创新,在教育中实现再生产。加强乡村学校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
- 郭利娇
- 关键词:文化再生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西部地区中职学生隐性辍学的生成动因及文化再生产机理
- 2024年
- 伴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竞争力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西部地区中职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隐性辍学现象,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堵点。中职学生隐性辍学在实践形式上表现为:“读书无用”观念下的课堂游离现象、“读书无望”态度中的座次边缘现象、“读书无趣”状态中的网络沉迷现象,其背后面临着西部地区中职学生对课堂文化符码排斥的无力抵抗、对学校管理制度区隔的被动接受、对身份认同冲突的迷茫逃避等生成动因。沿着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思路建构,可以发现西部地区中职学生的隐性辍学现象呈现出符码排斥型文化再生产、价值功利型文化再生产、情感抗拒型文化再生产等文化再生产机理,这种隐性辍学行为正在加速西部地区中职学生的底层再生产进程。
- 王瑜刘强
- 关键词:中职学生隐性辍学生成动因文化再生产理论
相关作者
- 余秀兰

- 作品数:138被引量:1,522H指数:20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教育 文化资本 高校
- 花家涛

- 作品数:65被引量:35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研究主题:民族民间体育 武术 民族传统体育 乡村 竞技武术套路
- 施芸卿

- 作品数:27被引量:33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拆迁居民 养育 抚育 育儿 公共文化
- 李东晔

- 作品数:18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国家图书馆
- 研究主题:租界 流行文化 风情 风貌建筑 文化再生产
- 宗晓莲

- 作品数:11被引量:45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文化变迁 文化再生产 东巴文化 旅游开发 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