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54 篇“ 文化对话 “的相关文章
不仅是传声筒:口译员在跨文化 对话 中的多重角色 2025年 口译员的角色一直是口译研究的核心议题。本研究聚焦于2023年第八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 遗产节上的一次口译场景,借助基于话语的对话 式交际范式,对现场对话 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揭示了口译员在沟通中担任的信息澄清者、对话 推进者、关系构建者和语言润色者等多重角色。通过这一分析,本研究强调了口译员在跨文化 交流中不仅是口头传译者,更是跨文化 对话 的塑造者,展现了口译在文化 交流中的深远影响。The roles of interpreters have been a focal area of study in interpreting research. This study examines an interpreting episode at the 8th Chengdu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2023. Based on the dialogic discourse-based interaction paradigm, detailed analyses of on-site conversational data revealed the multiple roles assumed by the interpreter, including information clarifier, language polisher, dialogue facilitator, and rapport builder. Through this analysis,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interpreter’s pivotal roles not just in oral translation but in shaping the intercultural discourse itself, reflecting on the broader implications of interpreting in cultural exchanges. 张晓玮关键词:跨文化交流 全球文明倡议:跨文化 对话 困境的破解之道 2025年 世界文明发展史证明,融通并进始终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旋律,人类文明完全可以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碰撞相融、和谐共生,文明的进步发展需要在跨文化 对话 中汲取养分,实现自我更新。跨文化 对话 也是人类历史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其不仅是各民族文化 和传统共存的重要条件,而且是解决人类面临重大问题的最佳选择,然而其中也存在重重困境。本文试图以全球文明倡议为主题提出破解跨文化 对话 困境的可能之方。本文首先在全球文明倡议内蕴的多元视域下充分挖掘跨文化 对话 的堵点所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顽疾、“普世价值”的思想藩篱、西化主义下的自我遮蔽及单边主义的逆势而归。其次阐释了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要义: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这是跨文化 对话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价值基础与价值原则;推动优秀传统文化 的传承和创新,为不同文明自身的发展提供总的原则与指导方针;拓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人类文明指明发展方向,描绘进步路径。最后以四个共同倡导的新理念来一一回应跨文化 对话 的种种困境:坚持以平等、互鉴、对话 、包容原则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打破对话 失衡困境;坚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知,破解对话 失灵困境;坚持通过传承和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 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破解对话 失语困境;坚持以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打破对话 失效困境。全球文明倡议的落地生根能够促进文明在多极化发展中坚持平等相待,在共同价值弘扬中坚持文明互鉴,在文明传承与创新中坚持全面对话 ,在交流对话 中坚持和谐共生,最终推动各文明在多元互补共塑中共同成就一个全人类所期待的多元的对话 世界。 崔发展 张宇关键词:跨文化对话 中美跨文化 对话 :探索中国化妆品品牌声量构建路径--专访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BenLee教授 2025年 中国化妆品品牌出海路径解析:优质产品内核+“泛亚洲美学”风格+建立“制度信任”。2024年9月,《中国化妆品》杂志社携手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USC Annenberg),共同启动了学术项目《跨文化 视角下的品牌声量构建:中美化妆品市场的品牌营销与传播策略比较研究》。这一项目旨在通过对中美市场化妆品行业的深入分析,探讨品牌如何在不同文化 语境下塑造声量、拓展市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化妆品市场 化妆品品牌 制度信任 中国化妆品 跨文化视角 非遗舞蹈与跨界艺术的融合实践:创新表达与文化 对话 2025年 非遗舞蹈与跨界艺术的融合及创新表达,是保证非遗舞蹈艺术及跨界艺术均迅速发展的关键。在当今这个全球化日益加速的时代,文化 的交流与融合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跨界艺术,正是这一趋势下诞生的璀璨明珠,以独特的方式融合了多元的文化 元素,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表达。非遗舞蹈典型代表、跨界艺术的独特魅力、非遗舞蹈与跨界艺术融合的现代化趋向是艺术发展的根基与方向。 徐楚君关键词:文化对话 关于中外跨文化 对话 与跨文化 交流的思考 2024年 一直以来,世界都是一个文化 交织的大熔炉。各国的思想文化 受到国界与风俗习惯的影响,差异化较为明显。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的加剧,中外在经济和科技对抗的基础之上,更加倾向于中外各个国家之间的跨文化 对话 和交流。这种交流强调在相互了解中消除偏见,逐步尝试接受外来的优秀思想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它摒弃种族、国籍、语言、信仰的差异,以最朴素的交流方式拉近各国之间的情感关系,进而深层次感悟各国优秀文化 的艺术魅力。在发展过程中,它积极引进并将外来文化 本土化转变,革新跨文化 交流与沟通弊端,最终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积极态势。基于此,本文就中外跨文化 对话 和交流的内在含义、国际性价值、当前交流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中外跨文化 对话 和交流的原则以及相关的创新途径进行分析,为纠正我国不良文化 思想、化劣势为优势提供借鉴。 郭鹏关键词:跨文化对话 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 汉语交际教程》“跨文化 对话 ”研究 全球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在此背景之下,各国也纷纷顺应时势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就中国而言,随着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但由于语言以及文化 背景的差异,往往容易产生跨文化 交流上的障碍与冲... 郭紫璇关键词:学习者 跨学科跨文化 的音乐文化 对话 ——“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东北亚区域音乐文化 传播与交流论坛”评述 2024年 一、“论坛”缘起为推动大连市“东亚文化 之都”建设,2023年12月23日大连大学音乐学院与大连世界音乐文化 博物馆共同举办了“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东北亚区域音乐文化 传播与交流论坛”活动。为了在学术上做充分准备,大连大学音乐学院在2023年春季成立了“大连大学东北亚区域音乐文化 传播与交流中心”,在学术观念上,统合历史、区域以及国别学研究视角,致力于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研究、音乐教育、音乐文化 产业等多方面推动东北亚地区音乐文化 在相互交流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创新;交流活动将突出东北亚地域特色,在音乐创作与学术研究层面探索超越西方的东方音乐文化 特点。 楚悦关键词:文化对话 东北亚区域 学术观念 音乐创作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民乐的跨文化 对话 探究 2024年 目的:文章探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民乐作为独特文化 载体,如何通过跨文化 对话 在国际舞台上实现传播与融合,探讨其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播机制、接受度及对中外文化 交流的影响,并分析传播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全球文化 的交流与融合提供新的视角。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通过梳理研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 政策和音乐市场的文献,了解中国民乐在这些国家的传播现状和趋势。同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乐海外演出和合作项目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民乐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传播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政府间文化 交流项目、大型国际音乐节和商业演出等形式,中国民乐实现了与其他音乐形式的有机融合。当前,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跨文化 音乐作品涌现,不仅提升了中国民乐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音乐文化 注入了新的活力。结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民乐作为文化 交流的使者,成功实现了跨文化 传播与融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 价值。尽管在传播过程中面临语言障碍、文化 差异等挑战,但凭借政府的支持、现代媒介的进步以及中外音乐人的共同努力,这些挑战正被逐步克服。未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民乐有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王宇彤关键词:中国民乐 跨文化对话 间性理论视域下老舍作品中的文化 对话 2024年 作为与世界联系最为紧密的现代作家之一,老舍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 的关系中持以客观的态度,尊重、理解、包容差异,寻求文化 间内在与外在的双重对话 。首先,民族国家危急存亡之际,老舍在传统与现代文化 的对话 中,反思、批判传统文化 ,并将其中的优秀文化 进行现代转化;其次,老舍通过《牺牲》中的毛博士与《文博士》的文志强等人批判中西文化 对话 中的畸形现象,并在《二马》中的李子荣身上寄予了个体在东西文化 对话 中的理想状况;最后,在《小坡的生日》与《大地龙蛇》中,老舍建构出不同民族国家和谐共处的生活世界,表明文化 对话 的最终指向。 孙宜学 吴秀峰关键词:主体间性 文化间性 老舍 文化对话 跨越国界的文化 对话 ——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英译路径与市场运作机制探究 2024年 文学作品国际传播是展示文化 精髓、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文化 影响力、深化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方式。积极推进当代中国文学的良性国际传播,有助于彰显当代中国文学特色,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国家文化 与文学外译政策支持下,当代中国文学作品频频获得“出海”机会,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从当前线性传播维度来看,当代中国文学国际传播可分为译前、译中、译后三个实施阶段。 邵璐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学 茅盾文学奖 文化对话 文化影响力 市场运作机制
相关作者
乐黛云 作品数:170 被引量:1,008 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比较文学 中国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文化 文化自觉 马创 作品数:15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开放大学 研究主题:帕西傣 回族 文化对话 文化适应 文化 王岳川 作品数:371 被引量:1,874 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书法 中国文化 文化输出 文化 中国书法 管恩森 作品数:17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基督教 文化对话 宗教性 《红楼梦》 红学研究 方厚升 作品数:14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研究主题:辜鸿铭 孔子 文化对话 文化交流 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