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篇“ 文化无意识“的相关文章
古尔纳《砾心》中的书信体叙事与文化无意识
2024年
古尔纳在小说《砾心》中穿插的书信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写信者塞利姆的书信撰写历程具有拱型结构的特点,它展现了形象符码的更替。书信的不同处理结果使其呈现出吻合书信成规、自叙独白和宗教箴言的三种话语风格,以意义渐进的方式将隐含的文化秩序嵌套于表层之下。书信的核心层次表征了塞利姆始终以隐喻的思维模式感知世界,它与父亲形象符码的回归构成了文化无意识的流露,其根源在于伊斯兰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古尔纳曾表示自己在文化上从未担忧过被西方同化,小说彰显了他在文化认识论上对斯瓦希里文明的深厚归属感。
黄晖陈虹霏
关键词:书信体文化无意识
文化无意识视角下女性缠足的诠释学分析
2023年
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包含了人类共有的心灵特性,而后荣格学者Henderson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在共享特定文化及历史记忆的文化意识。缠足是中国特有的、历尽千年的社会文化,本文以荣格分析心理学学派的文化无意识理论为基础,以诠释学分析缠足这一社会文化的深度心理意义及留存在现代中国女性潜意识中的阴影,探寻缠足的背后的审美意义、女性自我设限的心理历程及操作背景下的两性关系,对正视当代女性的自我设限、性客体化、个性发展受阻与中国两性关系的历史文化根源有探索性意义。
叶童彤宋文里
关键词:文化无意识分析心理学缠足
论“文化无意识”——一个批评理论的概念性构建和实用性检验被引量:3
2022年
文化无意识”是文化研究和文艺批评领域一个模糊的概念,虽然一些西方理论家使用过这一概念,但并没有做过较为深入的概念性研究,其性质和工作逻辑尚需要从纯理论的视角深入探讨,其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内容和形式也仍然有待于进一步阐明。后殖民时代的文化无意识不是“文化”和“无意识”的简单叠加,而是文化无意识通过历史、心理、话语等因素的互动而建立的文化心理机制和认识论。通过从精神分析和符号学相结合的视角分析无意识文化是如何在概念层面产生文化无意识,并对文化无意识的内在逻辑进行概念性探索,可以将一个语焉不详的概念构建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文化研究理论。在构建了文化无意识的内在机制和运作模式以后,通过以该理论揭示的文化无意识的运作原理分析一些文化现象和文学作品,似可证明该理论不仅有助于认识个人和社会意识的深层逻辑,也可以建立文化研究和文艺批评的深层方法论,为一些文化理论和批评理论提供基础性理论支撑。
顾明栋
关键词:文化无意识文化无意识文化研究
古尔纳《遗弃》中的文化无意识
2022年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小说《遗弃》以半自传的形式,讲述了非洲几代印度移民跨越种族界限、突破文化屏障的爱情悲剧。作品中,古尔纳围绕着遗弃的主题,以桑给巴尔岛上的两个家庭为中心,将文化问题与爱情交织起来,从殖民、种族、信仰和性别等层面的文化无意识入手,深入展现了殖民主义对人的影响。这四重文化无意识不仅揭示了殖民主义在非洲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提供了关于后殖民时代生存出路的思考。
李阳
关键词:文化无意识殖民主义
文化无意识视域下大学生文化传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探究
2021年
通过省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解析大学生考研、考公、考编等集体无意识行为的社会文化心理机制,可以发现,成“圣(仙/佛)”和“君子不器”等传统文化在“文化无意识”机制下生成的文化传统使得“工匠精神”培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变得负重而行。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急需在“文化无意识”理论指导下对传统文化开展批判性的文化传承教育研究与实践,来达成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任树民
关键词:文化无意识就业价值取向
文化无意识的双向去殖民化被引量:9
2020年
殖民主义之所以曾在全世界无往而不胜,绝不仅仅是因为其船坚炮利的硬实力,还有其建立在启蒙理性和现代性之上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全世界人民(无论是殖民者还是被殖民者)的心理深层打上了西方文化优越、非西方文化低劣的烙印,达到了对非西方国家和人民实行精神殖民的深层目的。这种精神殖民的核心就是通过文化无意识而得以实现的。全球的文化无意识本质就是殖民无意识,对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并无例外,不同之处只是在于发生原因、心理机制、实际运作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因此,文化无意识的去殖民化必须是双向的。分析世界范围内文化意识的殖民性及其在不同社会和不同身份的人群中的表现,考察前殖民宗主国家人们的文化无意识,反思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自我殖民和精神殖民,既可为前殖民宗主国的人民去除文化自大,也可给发展中国家人民提升文化自信提供一些概念性启发。
顾明栋
关键词:文化无意识文化自信
阎连科小说中的农村文化无意识与城镇化叙述被引量:1
2020年
一“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九十年代文学”乃至“新世纪文学”等等,是中国当代文学史通常命名、概括中国当代文学特征的典型阶段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名的作家中,除极个别人的文学创作诡异地横跨几乎所有阶段外,大多数作家也基本能被这些不同概念所概括、归纳,这些概念也就成了他们文学价值的终极评价。一旦超出了所属的时代阶段,也几乎无一例外,都将由其他另一批作家所代替,翻阅诸多流行当代文学史著述,这已成“常识”。可是,阎连科的小说创作似乎是个不多见的个例,他思维和思想的延长线并未停留在他所熟悉的文学阶段和社会现实。
牛学智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十七年文学新世纪文学九十年代文学文化无意识
汉学主义视角下葛浩文英译《米》中的文化无意识研究
中国文学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西方汉学家作为译介中国文学的主力军,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同时,由于译本中存在大量对中国文化的误读误译,其翻译也受到诸多学者的质疑。究其根本,相较于文本...
张杨
关键词:中国当代小说《米》汉学主义
汉学主义视阈下汉学家的文化无意识——以葛浩文英译《米》为例
2019年
汉学家对中国文化的误读、误译屡见不鲜。本文运用汉学主义视阈下的文化无意识概念,以苏童小说《米》及葛浩文英译本为例,分析《米》英译本中误译背后存在的物质、宗教、社会文化无意识以及文化无意识是如何影响汉学家对翻译策略的选择的。最后指出汉学家的文化无意识对传播客观、公正中国知识的反向影响。
张杨曾景婷
关键词:汉学主义汉学家文化无意识《米》
文化无意识与身份建构——基于美籍华裔获得语作家的个案考察被引量:3
2018年
论文通过对弗洛伊德、荣格、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比较,从个体、群体、语言符号意识等三个层面解读文化无意识的内涵及其与身份建构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剖析获得语作家李翊云的小说集《千年敬祈》所描绘的中国转型期间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揭示获得语作品中体现的文化无意识,以及文本背后获得语作家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建构身份的心理机制,为文化无意识与身份建构研究的理论架构与分析路径提供新的视角。
唐蕾俞洪亮
关键词:文化无意识身份建构

相关作者

顾明栋
作品数:68被引量:241H指数:10
供职机构:德克萨斯州大学
研究主题:汉学主义 东方主义 跨文化研究 文化无意识 无意识
唐蕾
作品数:9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无意识 学术争鸣 学术话语 汉学主义 东方主义
潘静
作品数:6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海关学院
研究主题:集体无意识 庄子 文化无意识 天人合一 水意象
张敏
作品数:15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诗经》 学术期刊编辑 文化无意识 中国文化 认知诗学
谢剑玲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
研究主题:跨文化交流 美国电影 文化无意识 种族歧视 CROSS-CULTURAL_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