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33篇“ 文化转型“的相关文章
数字化时代企业文化转型路径分析
2025年
数字化转型是当今企业生存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软实力。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化时代企业文化转型的必要性及其路径,通过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员工创新及战略目标的实现需求,阐明了企业文化转型的重要性。同时,本文提出了四条实施路径:强化数字思维,重塑价值观;推动文化融合,打造数字生态文化;优化组织架构,促进文化落地实践;持续教育培训,提升全员数字素养。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企业在数字化时代保持竞争力提供战略性参考。
刘卫华
关键词:企业文化转型文化融合
商业文化转型与新世纪小说中的商人形象书写
2025年
中国的“抑商”文化长久以来压抑着中国商人的生存空间,文学作品中也少见对商人群像的细致描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商业文化走上现代化转型之路,占据经济变革话语高地的商人逐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时代英雄。经历了文学史的沉淀,新世纪作家笔下的商人形象融合了现代商人的昂扬精神与古代儒商的优秀品质,并在作家们的想象化书写中实现了家国情怀的升华。然而,身处尚未成熟的商业文化环境中,商人形象必然会遭遇自我认同的困境与人格异化的道德危机,最终在“灵”与“肉”的撕扯中形成了独特的欲望景观,并与文化转型中现代性的痛苦生成过程相对应。
许馨元
关键词:商业文化商人形象文化转型新世纪文学
德国“工业文化之路”语言景观建 设对山西工业文化转型的借鉴意义
2025年
1997年,加拿大学者Landry和Bourhis首次提出“语言景观”概念,是指出现在社会公共空间内的路牌、街名、地名、广告牌、商铺招牌、政府楼宇标牌等各种语言标识牌。在全球化趋势下,文化语言景观不仅是标牌上的文字展现,而且是一种“战略资源”,还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对于山西来说,其工业文化语言景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值得深入梳理。借鉴德国“工业文化之路”语言景观发展,深入剖析山西工业文化遗产的独特属性,多渠道、多模式吸引相关主体参与工业文化遗产改造升级,以保护和开发并举完成区域工业文化景观的再生,进而打造专属于山西的工业文化遗产线路,弘扬山西优秀工业文化,为山西的长远发展增添动力。
张钰曼董雨晴穆佳伟江怡楚贺仪张宇(指导)
关键词:加拿大学者文化转型标识牌广告牌
会计核算在企业文化转型中的作用及影响评估
2025年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技术的发展,企业正面临从传统营利模式向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模式的转型压力。会计核算作为关键的管理工具,在企业文化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论文通过深入研读已有文献和案例,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分析工具,评估了会计核算在企业文化转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会计核算能够增强企业的透明度,提高效率,增加信任,有力推动企业文化转型。它不仅能够协助组织更有效地理解和管理利润与风险,为决策提供依据,还能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在助力企业文化转型的过程中,会计核算需要超越传统的财务思维,转向更加侧重于战略、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核算模式。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旨在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发挥会计核算在企业文化转型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徐娅林
关键词:会计核算企业文化转型企业社会责任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持续发展
从民族象征到身份构建:英国国家剧院的文化转型
2025年
英国国家剧院自设想建立以来经历了显著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政治转型。最初的构想深受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道德观念与启蒙思潮影响,剧院在政治与美学领域中的双重角色使其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贵族势力的衰退,剧院的目标观众及其在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引发了广泛讨论。国家剧院通过戏剧教育提升公众审美,并将弘扬民族主义视为核心使命。然而,进入20世纪下半叶,民族主义与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冲突。对围绕着建立国家剧院的思想发展的全面解析揭示了其在英国社会文化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和功能,以及在应对多元社会与身份认同挑战中的表现。
刘羽馨
关键词:民族主义身份认同文化转型文化政策
吴昌硕《重游泮水图》手卷:晚清文化转型下的艺术叙事与文人社群互动
2025年
文章聚焦吴昌硕《重游泮水图》手卷,综合运用历史学、艺术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深入剖析该作品在晚清社会文化转型背景下的艺术特色、历史叙事、人物关系网络以及其所反映的文人文化心态与社会意义。研究发现,此手卷不仅是吴昌硕个人艺术生涯与人生经历的生动记录,更是晚清文人社群在时代变革中坚守文化传统、寻求身份认同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为理解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提供了独特的微观视角。
邱晓云
关键词:吴昌硕
基于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转型策略研究
2025年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企业文化转型成为企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剖析了企业文化转型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转型策略,包括树立创新导向的价值观、构建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与思维、优化组织结构以及利用科技手段促进企业文化传播等,以期为推动企业文化转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贺莉茹
关键词:企业文化
“由文化转向文旅”——区域国别学视域下泰国清莱府拉祜族音乐文化转型研究
2025年
泰国清莱府拉祜族的音乐主要包括歌唱、器乐、歌舞三大部分。泰国清莱府拉祜族音乐与中国云南拉祜族音乐都以五声音阶为主,通过重复节奏、旋律和分层织体表现了时间的循环特性。拉祜族音乐文化是跨界族群音乐研究与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通过代代相传的歌曲和音乐演奏,将民族的历史、信仰、价值观传递给年轻一代,使拉祜族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泰国清莱府拉祜族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化跨境旅游资源,不仅包含有音乐事象层面的艺术形态特征,也具有文化发展角度的转型路径指向,在区域国别学视域下更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刘姝彤
关键词:拉祜族音乐文化跨境旅游资源
中国电影史前期的媒介考古(1897-1920)——从技术引入到文化转型
2025年
本文从媒介考古学的物质性视角切入,探讨中国电影史前期(1897-1920)的传播实践。首先,分析香港地区与上海作为早期电影技术传播核心区域,通过技术引入与文化适应推动电影媒介的本地化;其次,研究京津地区电影技术传播的差异化路径,揭示文化适应与社会接受的多重影响;最后,从放映空间的重构与传播形式创新出发,探讨电影媒介如何逐步嵌入城市公共生活,完成从“新奇玩意”向社会化文化现象的转型
郑睿
关键词:戏院
故园新韵:嘉道年间天津水西庄的盛衰变迁和文化转型
2025年
水西庄是康乾时期天津盐商查氏的家族园林,在天津园林史和文化史上占有独特地位。本文结合文献与图像,研究水西庄在嘉道年间的园林变迁与意涵重塑,总结形成机制。在园林盛衰变化的过程中,“园-文-画”之间的文化滋养关系也发生变化。
张益嘉

相关作者

赵旭东
作品数:310被引量:2,154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人类学 文化转型 文化自觉 文化 乡村
周大鸣
作品数:287被引量:2,150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人类学 农民工 珠江三角洲 乡村都市化 中国人类学
徐杰舜
作品数:436被引量:1,370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人类学 访谈录 汉民族 人类学学者 中华民族
衣俊卿
作品数:138被引量:2,402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编译局
研究主题:文化哲学 文化精神 哲学 现代工业文明 日常生活批判
乐黛云
作品数:170被引量:1,008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比较文学 中国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 文化自觉 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