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01篇“ 文学伦理学“的相关文章
道德抉择与人性救赎:《双城记》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2025年
《双城记》描述了法国社会贵族和平民之间激烈的阶级冲突和伦理困境。文章通过对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在社会背景下的交锋进行剖析,揭示了马奈特医生、德发日太太和查尔斯·达内等角色在道德难题中所做出的价值伦理选择及其影响。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贯穿着《双城记》全书,书中的关键角色在面对伦理价值选择时,努力运用理性意志来控制人类本性中的兽性因子,从而在战争的道德困境中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这种选择是化解阶级矛盾、平息战争的重要人文因素,同时也彰显了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诲功能。
杜越
关键词:《双城记》文学伦理学伦理选择
科学何以重建伦理——文学伦理学视域下的《狩猎愉快》
2025年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刘宇昆的科幻小说《狩猎愉快》其实是一个从抗拒到接受科学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小说中既表现为狐狸精艳儿从妖“退化”为人,再借由机器改造身体得以重现“妖力”的身份变化,更是处在伦理两难中的主人公“我”逐渐从困境中走出,表露爱意的漫长心路历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两人对于科学选择认知的更新变化不但揭示了伦理人接受科学选择的历史可能性,也在一定层面暗示了存在科学重建生命伦理的实现路径。二者在叙事中的调和与互动显现出刘宇昆以伦理规范引领科学选择的叙事结构和写作范式。
吕鑫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的伦理身份、选择与环境
2025年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的代表作之一,自发表以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门文本。以往从回到创作现场、探寻创作意图、关注女性悲剧等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丰富而深入的研究,但贞贞这一形象的复杂是源于她在不同伦理体系中拥有不同的伦理身份,人们对待贞贞态度的不同也显示人们各自伦理思想的差异。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文中对贞贞的两种伦理身份、独立伦理选择、艰难伦理处境以及向往的伦理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贞贞这类女性在失去贞洁后如何正常生活为导向,激发当下众人思考如何构建理想的伦理体系与环境。
唐嘉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身份伦理选择伦理环境
面向数智变革时代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第十三届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年会”综述
2025年
历经20余年的发展,文学伦理学批评业已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界的显学,是当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的代表之一。2024年12月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年会”聚焦人工智能时代文学研究的多元论题,充分挖掘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跨学科研究理论在应对当下时代变革时的巨大潜能,并对文学的未来形态与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和展望,为推动科技与人文交叉融合贡献新智慧与新方案。
王璐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
“人应该如何活?”——当代西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源流之辨
2025年
当代西方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批评理论和方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恰逢意识形态批评和解构主义分析盛行之时。它是对自然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康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反叛,它拒绝用科学研究和理性算法的方式对待文学,强调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张扬作品中的人性光辉、情感价值和实用智慧,主张回归到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关怀,探讨“人应该如何活?”并带着这个问题深入作品、索寻答案、启迪读者。当下,研究者宜深挖西方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精髓,烛照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现状,汲取中国传统伦理资源之富藏,进而将中国文学伦理思想融入世界批评话语体系中,并与之形成对话。
安宁
文学伦理学下《封神演义》父子叙事研究
2025年
《封神演义》中的父子伦理叙事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伦理教化色彩,较为全面地展现出中国传统父子间的矛盾问题。运用文学伦理学批判的相关理论能透过文学作品分析出以黄飞虎为代表的父辈责任感的缺失,以哪吒为代表的子辈屈服于父权的必然命运,这种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父子关系、血脉思想,乃至昭穆制度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曾庄玲
关键词:《封神演义》父子文学伦理学
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赛姆勒先生的行星》解读
2025年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是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主要代表作。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赛姆勒角色由“暴力受害者”逐步演变为“施暴者”,并最终转变为“反暴力者”的过程。通过分析赛姆勒所处伦理环境的构设、其伦理身份的演变以及其伦理选择的动因,深入挖掘该作品所蕴含的伦理意蕴与价值导向。本文认为,赛姆勒在历史和现实伦理环境的影响下,其信仰和道德感呈现缺失的态势,从而致使他分辨善恶的伦理意识逐渐消失殆尽,因而陷入了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混乱的泥泞中。最终在引路人格鲁纳的指引下,赛姆勒的道德伦理意识得到觉醒和回归,从而实现了反暴力伦理身份的建构。
陈洋洋仰晶晶
关键词: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
分裂的自我:文学伦理学视阈下的《摇摆时光》
2025年
扎迪·史密斯是英国青年一代作家的代表,初出茅庐便几乎斩获当年度英国的各类文学大奖,成为当代英国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因其特殊家庭背景的影响,史密斯擅长于对黑白混血儿的刻画。史密斯的长篇小说《摇摆时光》中的无名女主人公“我”,作为在黑白两种文化交织熏陶下成长的混血儿,既不能摒弃潜意识中的西方意识形态完全融入传统黑人文化之中,又无法隐藏肤色而完全融入白人文化,只能被裹挟在黑白文化中不断摇摆,在双重文化之中迷茫并分裂。文章通过分析黑白混血儿在分裂中所受到的文化冲击和身份伦理困境,引出背后对欧非关系的思考。
张爱文韩秀
关键词:伦理身份
《凝视太阳》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解读
2024年
小说《凝视太阳》是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于1986年创作的早期作品。小说聚焦于女主人公婕恩的人生经历,以婕恩为书写主题和故事核心,描绘了她在成长历程中经历的道德感情、伦理思考等方面的复杂体验。本文借助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深入分析婕恩的伦理身份、伦理困境以及伦理选择,从而进一步挖掘小说的伦理内涵。婕恩作为小说中的主角人物,她的伦理选择与道德行为深刻地反映了个人与家庭、欲望与责任之间的复杂关系。
张佳圆
关键词:朱利安·巴恩斯文学伦理学批评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批评理路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文学伦理学批评按照历史分析先行、话语主导分析阐释、道德教诲功能价值结论的理路开展实际批评。历史分析先行,既包含现实的历史语境,也指涉文学作品中虚构出的历史语境;话语引导式分析阐释,能够使文学伦理学批评把握文学作品中与伦理相关的事件、情节和结构,并根据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行为、道德现象总结出能够引起读者警戒、启发读者反思的道德案例,以此为依据阐发文学的道德教诲价值。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一味强调复归历史的伦理环境和伦理语境,容易忽视文学对当今时代的价值启示,而话语引导式分析模式容易留给读者一种预设立场和强制阐释的印象,似乎其观点、结论早已在分析阐释前形成。若是局限在话语引导式分析模式,陷入话语和文本相互印证的窠臼,忽视了文学批评应有的价值评价,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
屈冬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历史背景话语分析

相关作者

刘茂生
作品数:40被引量:206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伦理学批评 唯美主义 文学伦理学 道德 萧伯纳
聂珍钊
作品数:63被引量:2,017H指数:19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选择 道德批评 外国文学 英文
尚必武
作品数:147被引量:1,03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叙事学 后经典叙事学 叙事 访谈录 新作
邹建军
作品数:298被引量:682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地理学 诗歌 地理 组诗 地理学研究
苏晖
作品数:53被引量:167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选择 易卜生 嬗变 比较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