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93篇“ 文学思想“的相关文章
有意味的形式:先锋小说与1980年代文学思想转型
2025年
先锋小说以反传统姿态闪耀文坛,在现实主义传统之外开辟出一条新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当代小说的发展方向。先锋小说的出现主要来自思想解放的赋能和西方文学的影响,它通过叙事形式变革实现了文学思想的突围和文学意识形态的重建,叙述生产意义,形式创造思想,由此推动当代文学思想从主流到个人以及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思想史意义。
蒋裕涵王本朝
关键词:先锋小说文学思想文学史叙事
爱情幻灭抑或革命幻灭——茅盾《幻灭》中爱欲问题的文学思想史意义辨析
2025年
茅盾在《幻灭》中到底书写了什么爱情,这种爱情与革命有何关系?从爱欲思想的角度来思考,能够进一步厘清性和爱,进而发现小说的挚爱叙事尚未展开就走向了幻灭,它的欲爱叙事则暗示革命与爱欲并非矛盾而是共生关系。这符合马尔库塞提出的革命与爱欲交互促进的理论。从叙事安排来说,小说结尾革命活动并未停止,而爱欲活动均走向幻灭。《幻灭》体现出茅盾对大革命时期革命与爱欲关系的感悟,带入一个关键问题:挚爱和欲爱叙事共同走向的虚无与革命有何关系?
杨晓河
关键词:《幻灭》爱欲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文学思想新变——以悼亡文学为例
2025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悼亡文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女性作家对“悼亡”的书写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对该时期女性作家的悼亡诗赋、祭文的分析与解读,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文学思想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贞节观的新变、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女性地位与话语权的提升三个方面。这对于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作家在“文学自觉”中的贡献有重要意义。
连捷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
李大钊文学思想研究
李大钊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革命史、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其文学创作的数量并不多,也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但分散在他文章中的文学思想对当时和现在的文学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
张静如
关键词:文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蒲松龄文学思想研究
生活于明清之际的蒲松龄,不可避免受着易代之际纷繁思想的长期熏染,亦由此生成了他独特的哲学思想、文化心态与人格精神。他一生困顿科场,然笔耕不辍、著作等身,除《聊斋志异》外,其厚重的文集、诗集中也时时闪耀着对文艺理论创造性探...
王彦
关键词:古代文学文学思想
墨子“贵义”的文学思想
2024年
墨子“贵义”的文学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相对成熟的体例。对墨子文学思想的解读首先应结合先秦论“文”的大文学语境具体展开,其内涵包括贵义与义法、述而且作、言有三表、注重文献四个层面。墨子“贵义”的文学思想,强调“言”与“行”的一体关系。这一思想的形成,与墨家的工匠出身、“清庙之守”的身份渊源、先秦诸子辩说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到清代,桐城派论文提出“义法”说,可以看出墨子“贵义”文学思想文学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裴媛媛
关键词:墨子文学思想
昭明太子的文学思想
2024年
学界普遍认为,昭明太子萧统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文选序》《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陶渊明集序》中。《文选序》中最精妙的概括,就是所谓的“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萧统编《文选》,中华书局,1977,1页),即选文一方面要注重内容雅正与精心结撰,另一方面强调含义深刻和辞藻华美。《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认为作文要“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即形式美丽而不伤于轻浮,思想典正但不过分素朴,让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完美的风致。
胡旭
关键词:昭明太子《文选序》文学思想《陶渊明集序》萧统文质彬彬
“寻根作家”90年代的文学思想研究
20世纪90年代,市场消费和信息技术开始在文学领域扩张其影响力。它们对于文学的渗透,使得文学的自主性受到冲击,并由此导致文学领域出现了媚俗化、同质化的倾向。这些问题一直延续到了当下。“寻根作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思...
孔盼君
关键词:当代文学文学思想民间立场自主性
竹内好的文学思想——围绕其“鲁迅论”
2024年
战后鹿地亘返回日本,致力于战后重建和民主化。1951年被美军以“担任苏联间谍”为由非法逮捕,卷入所谓“鹿地事件”。诉讼持续近二十年,最终于1969年被判无罪。诉讼期间鹿地亘并未停止学术工作,“从1947年开始写了20本专著,向日本社会介绍了抗战时期的中国和中国人,以及日本士兵在中国开展的反战和平活动,在消除日本对中国的误解上产生了反响”[2]。返回日本时,鹿地亘带回大量抗日战争一手资料。丸山升等成立“鹿地亘资料调查刊行会”,1994—1995年陆续出版十三卷本《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资料》。
桑浩哲(译)
关键词:竹内好文学思想诉讼期间战后重建鲁迅论
论李贽对苏轼文学思想的辩证接受
2024年
在阳明心学影响下,明代儒学思潮发生转向,以天理为本体的程朱理学开始退潮,而以情感为本体的苏氏蜀学受到空前关注。在此背景之下,李贽对苏轼的接受尤其值得重视。作为心学传人,李贽的“童心说”与王阳明的良知之说相去较远,而与苏轼的“情本论”比较接近。以此为基础,李贽对苏轼的文学思想进行了深入体认,并分别从本体论、目的论、风格论和发展论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展。由于情理关系方面的差异,李贽在对苏轼文学思想的接受中又有所批评,形成了一种激进重情、影响深远的接受模式。
梁博宇朱万曙
关键词:文学思想童心说

相关作者

张瑞君
作品数:75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思想 李白诗歌 诗歌 笔记 庄子
张玉能
作品数:439被引量:975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新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 美学 席勒 审美
罗宗强
作品数:38被引量:219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思想 文学思潮 古典文学研究 古代文论 审美能力
雷斌慧
作品数:43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浙东学派 全祖望 文学思想 嬗变 清代
张毅
作品数:161被引量:17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薄膜太阳电池 太阳电池 硒 SE 开路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