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647篇“ 文学翻译“的相关文章
文学翻译
本书针对我国高校翻译本科专业高年级开设的文学翻译课程编写。其目的是通过文学翻译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介绍、翻译实例理解、表达与修订过程的分析与讲评以及翻译实践的训练,帮助学习者较为深入地认识文学翻译活动,较为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文...
张保红著
关键词:翻译英语文学汉语
文学翻译
促伟合
关键词:翻译文学
汉学家梅维恒中国文学翻译的范畴化探究
2025年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数量多、文类多样,如何从一个整体角度阐发梅维恒的翻译行为,是个不小的挑战。范畴化理论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基于此,本文围绕梅维恒翻译的范畴化表征及其动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梅维恒翻译的范畴化突显问题意识及对典范的属性感知与再现,前者与垂直维度的范畴化相关,后者与水平维度的范畴化相关。其次,翻译的相关性与显著性分析表明,翻译范畴化的形成与梅维恒的内在认知及其作为汉学家观察中国事物的特定背景有关。再次,对梅维恒翻译范畴化的探索促使我们深入反思如何从翻译语言提升到翻译文明,这种宏观的翻译视角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
陈吉荣
关键词:翻译范畴化中国文学
浅析文学翻译批评发展框架
2025年
文学翻译翻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因此,文学翻译批评同样不可或缺。文学翻译批评是指依据相应的标准对文学翻译的理念、实践和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旨在提升翻译者的整体素质和翻译质量,这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文学翻译批评的发展阶段、标准及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其发展框架,以期推动文学翻译批评的进一步进展。Literary transl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with profou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equally indispensable. 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refers to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concepts, practices, and works based on corresponding standards, aiming to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translation quality of translators, which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ranslation research.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stages,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and analyze its development framework, 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邱静
关键词:文学翻译批评
文学翻译中的幽默再现——以老舍和狄更斯作品翻译为例
2025年
幽默具有民族性,中西方幽默在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上具有显著的差异,但是中文幽默的内庄外谐与英式幽默话语偏离的谐趣形成显著的共性,中英幽默均强调通过话语形式偏离产生豁人耳目的诙谐效果,构成幽默的可译性基础。老舍风趣的京味语言与查尔斯·狄更斯诙谐的伦敦叙事彰显中英幽默艺术的异曲同工之妙。在幽默翻译中,译者须积极进行跨文化协调,在译入语中找到幽默的文化“关联物”,补偿幽默再现的文化差异;同时,译者须准确理解两种语言的文体形式和修辞艺术的幽默建构意义,探求幽默的可译性;此外,译者还须运用译入语相应的话语偏离形式,再现源语文体“偏离”及修辞“悖论”中的幽默效果,以实现民族幽默艺术的美美与共。
吴庆军
关键词:文学翻译
中国青少年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折射”现象——以曹文轩作品的韩译为例
2025年
本文对韩国图书市场出版的中国青少年儿童文学作品进行了统计,将出版作品数量最多的作家曹文轩作为研究对象。站在文化翻译视角,分析总结其韩译的“折射”现象特征,借此探索中国青少年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重要性。同时鉴于勒菲弗尔在文化翻译视角下提出的“折射”概念范围广且模糊,本文将其范围局限在文本变化最明显的“简化”和“显化”上,总结了青少年儿童文学中韩翻译的“折射”现象和特征。
孟阳
泰东图书局与郭沫若早期文学翻译活动论考
2025年
郭沫若与泰东图书局是一个被学界关注许久,但又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学术领域。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阐释多被纳入创造社与泰东图书局中,或作为五四文学发展史的主要参与者被阐释。在过往历史叙事的背后,其实泰东图书局在出版郭沫若白话新诗集《女神》的同时,还出版了《茵梦湖》《少年维特之烦恼》等4部享誉五四文坛的译作,借此泰东图书局有效度过了经营危机,而郭沫若也全面融入国内五四的主场之中,而二者同时都成为五四文学发展史上绝对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他们之间关系的分合甚至一度影响了五四文学发展的走向与趋势。
张勇
关键词:翻译五四文学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两年的假期》中译本对比研究
2025年
创造性叛逆作为译介学的理论基础,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以法国小说《两年的假期》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为例,通过分析不同译者在译本中展现的创造性叛逆,探讨创造性叛逆在促进文学翻译和文化交流中的关键作用,为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传播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齐蕊亓迪王雨奇张玉婷
关键词:文学翻译译介学创造性叛逆
人工智能文学翻译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2025年
随着包括大语言模型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文学翻译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广泛讨论。基于深度学习的生成式模型在文学翻译中究竟有“创造性”吗?它是否具有“主体性”?人工智能在处理非信息文本,尤其是文学作品时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人工智能翻译的“硬伤”固然是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翻译主体的主要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人工智能在文学翻译中难以复制人类译者的“文学性”和“主体性”。而“主体性”的缺失也使得人工智能在文学翻译实践中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因此,我们对人工智能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持审慎态度,因为说到底,维护文学翻译的人文价值和伦理责任就是维护人类的尊严。
袁筱一
关键词:人工智能文学翻译主体性
文学翻译中致使语义的跨语表征
2025年
语言间致使概念的语言表征形式有共性也有不同。由于汉语意合和英语形合的不同特点,汉英翻译中致使概念的表征方式常会发生变化。本文对汉语分句型致使结构的跨语转换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基于空间隐喻,根据表征使因事件和受因事件的句法形式之间的距离来衡量汉英致使结构所承载的致使语义的强度(即致使度的高低)。研究在此基础上发现,译者在选择译文的致使结构时,要对致使度的变化进行充分考量,尤其是在翻译多重致使句时,不同致使结构的选取应将致使度的维持考虑在内。此外,译文致使结构的变化也可能源于译者对同一致使情境的不同识解。
时坤坤刘华文
关键词:汉英翻译识解

相关作者

许钧
作品数:251被引量:4,921H指数:39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翻译 勒克莱齐奥 翻译研究 文学翻译 访谈录
郑海凌
作品数:41被引量:593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翻译 翻译理论 异化 翻译 原作者
许渊冲
作品数:54被引量:1,036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文学翻译 翻译理论 翻译 译论 中国学派
谢天振
作品数:115被引量:2,076H指数:21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研究主题:翻译研究 比较文学 翻译 译介学 文学翻译
徐德荣
作品数:57被引量:37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翻译 翻译 翻译思想 儿童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