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58篇“ 文艺运动“的相关文章
- 走出“智识饥荒”:论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缘起的智识向度
- 2025年
- 人类的生存竞争,表面上是力的竞争,实为智的竞争。从智识向度出发,在近代中国三次智识饥荒时代中,追溯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缘起及其展开方式,会发现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智业使命,既相异更相维。中国近代以来的智业历程,在遭遇道咸至甲午年间的“智识冰期”后,依次经历了戊戌至辛亥初年文化运动的“启智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辩智期”以及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集智期”。由这条起起伏伏的中国左翼文艺智脉,映照出智识演化是中国政治、学术、思想、文化过渡与转折的肯綮所在,亦是助推国民精神新陈代谢的源头活水。作为“智识暗影”的重要表征,“智识饥荒”恰是人类文明史演进的一个重心所在,其与“智识进化”、“思想进化”、“学术进化”、“文化进化”乃至“文明进化”、“精神进化”等之间的互动过程,展现了人类社会的丰富图景。
- 陈金琳
- 关键词:左翼文艺运动启智集智
- 抗战文艺运动对中华民族形象的建构及启示研究
- 本研究旨在深入回顾与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发起的以宣传民族救亡、团结抗日为核心目标的文艺运动,如何有效地建构了中华民族的形象,以及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如何通过文艺运动凝聚人心、团结力量,为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
- 王东寅
- 关键词:抗战文艺运动抗日战争
- 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论左翼文艺运动三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
- 2024年
- “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是左翼文艺运动三大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生动地反映了从革命文学论争到文艺大众化讨论进程中的左翼文艺运动历史风貌,对于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范型作用。“革命”竖起了左翼文艺的道德标杆,确立了革命文学生存与发展的伦理优势;“无产阶级”标明了左翼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明确了革命文学的主体及思想立场;“大众化”初步型构了无产阶级文艺范式,解决了革命文学发展的基本路径与方法。“革命”“无产阶级”“大众化”以其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形象地演绎了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形成的关键历史进程,揭示了无产阶级文学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 周建华
- 关键词:无产阶级大众化逻辑关系左翼文艺运动
- 左翼文艺运动中儿童图像的人民性研究(1930—1937)
- 2024年
- 左翼文艺运动中儿童图像以“革命性”“大众性”为创作导向,借儿童图像揭露国民党统治区儿童疾苦的生活,唤起社会对儿童的关注,唤醒儿童自身的觉悟,唤醒广大人民团结起来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战斗,同时为延安时期“艺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左翼文艺运动中儿童图像“大众美术”的创作理念是儿童图像“人民性”的启蒙与呐喊。
- 赵晨烨
- 关键词:唤醒人民性
- 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研究综述及其当代启示
- 2024年
- 通过国内学者对左翼文艺运动的史料整理和文学史评价、理论探源、文化视野等三个主要方面的研究,指出: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研究的当代启示在于文化研究范式的引入一定要认清中国左翼革命传统与国际左翼主义之间的文化地缘差异;不能以消解“革命”为前提,要警惕由文化研究带来的“历史虚无主义”。
- 侯茗予
- 鲁迅革命文艺运动对话观考论
- 2024年
- “革命文学论争”时期,鲁迅针对创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对话场域与对话架构提出与“革命文学派”不同的思路,分属于国际共产主义文艺运动中两种相互纠葛的对话传统。鲁迅充分肯定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勃兴的必然性,并深刻总结及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新俄初期文艺运动等关于对话架构创建和对话实践探索的有益经验,以及遭遇到的普遍性理论与实践难题,在认可以思想斗争为核心的对话行为的前提下,探究如何为新兴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创建良好对话场域、理想对话架构及对话伦理规则等。鲁迅的思想成果帮助中国共产党人及革命文艺家依据20世纪20年代新俄初期文艺运动的经验,更为全面客观地思考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未来发展路径,并成为推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建立的关键性因素。
- 张先飞
- 关键词:革命文学论争
- 话语转变与政治动员——论陕甘宁文艺运动中的“下乡入伍”
- 2024年
- “下乡入伍”是抗战时期的一项重要文化政策和实践。与重口号宣传而轻组织动员的国统区大后方相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下乡入伍”作为延安知识分子了解、反映边区军民生活的重要途径,不仅得到了边区机关、学校及各类协会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组织,成为陕甘宁文艺运动的一个部分;更因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划分为各具特征的前后两期,在起到知识分子话语转变作用的同时,也对边区军民民族、国家意识的培养及其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政策制度的接受认可方面,发挥出巨大的政治动员效应。
- 冯超
- 关键词:政治动员
- 论延安文艺运动中的鲁迅与高尔基“二重奏”
- 2024年
- 鲁迅生前曾被人比为“中国的高尔基”,巧的是,他和高尔基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被毛泽东一同任命为延安“文艺大军总司令”。这样的“高配”,体现了延安文艺的价值取向。毛泽东借重高尔基出身工农而又不脱离底层人民的“无产阶级经典作家”“文学家的政治家”等身份标签为延安文艺创造“镜像”,也经由阐释鲁迅的“孺子牛”“革命家”以及“党外的布尔什维克”等鲁迅精神,将其树立为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以及“人民文艺家”的旗帜。毛泽东在看取高尔基和鲁迅的着眼点上既有交叉又各有侧重,通过对两人人格、精神、价值的阐释和提炼而为延安文艺运动赋能。毛泽东对鲁迅的阐释强调了其政治性的一面,这是对“政治鲁迅”较早、同时也是颇具历史感的评价。史料也表明,毛泽东对“政治鲁迅”的解读,受到了瞿秋白的影响。
- 赵卫东
- 关键词:毛泽东
- 通俗读物编刊社与抗战文艺运动
- 通俗读物编刊社是集创作、出版、发行于一体的民间文化机构,其源头可追溯至燕京大学校内成立的三户书社。抗战全面爆发后,与“文协”一起,成为启蒙民众、宣传抗日救国的文化主力军之一。在开展抗战宣传工作的过程中,通俗读物编刊社创作...
- 王研
- 关键词:通俗化抗战文艺运动文学大众化
- 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边地实践——以贵州“草原艺术研究社”为例
- 2023年
-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艺思潮席卷全球。偏处中国西南一隅的贵州也受到左翼文艺思潮的影响。在林青等早期共产党员的提倡和主持下,贵州青年模仿上海“左联”创建了一个全新的文艺组织——“草原艺术研究社”。通过开展一系列左翼文艺活动,“草原艺术研究社”成功地把左翼文艺和无产阶级革命理念传播到边远地区,为20世纪初贵州乃至西南中共地方党组织的创建、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草原艺术研究社”及其活动成为左翼文艺运动在边地的一次生动实践。
- 彭兴滔杨昊
- 关键词:左翼文艺运动边地
相关作者
- 赵云利

- 作品数:18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模糊语言 黑人 文艺运动 美国黑人 文艺
- 周维东

- 作品数:61被引量:139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研究主题:民国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延安时期 延安文学 民国文学
- 王嘉良

- 作品数:106被引量:184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现实主义 中国新文学 越文化 浙江潮 新文学
- 王锡荣

- 作品数:66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手稿 宋庆龄 纪念馆 致辞 文艺运动
- 胡明

- 作品数:69被引量:23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瞿秋白 文艺理论 文学 江西派 古典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