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7篇“ 斑脱岩“的相关文章
- 上扬子西缘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重要层位火山活动记录——来自滇东北地区钾质斑脱岩的信息
- 2025年
-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在扬子地块及其周缘沉积了数层钾质斑脱岩,指示了该时期高频次的火山活动,前人对其年代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处。本次工作对上扬子西缘云南省永善县石门坎剖面进行了岩石地层划分,在涧草沟组、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龙马溪组二段及新滩组中共识别出11层厚度大于1 cm的钾质斑脱岩。通过对各组界线附近钾质斑脱岩锆石U-Pb测年,分别获得涧草沟组底部界线年龄(449.9±4.3)Ma、五峰组与龙马溪组界线年龄(443.8±1.0)Ma、龙马溪组一段与龙马溪组二段界线年龄(438.5±3.5)Ma和新滩组顶部界线年龄(437.8±5.6)Ma四组年龄。结合锆石微量元素特征,认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斑脱岩来源于华夏陆块与扬子陆块汇聚背景下的俯冲-碰撞造山环境,而第一层斑脱岩岛弧背景也是对华南地区存在残留洋盆的响应,其锆石U-Pb年龄(449.9±4.3)Ma指示广西运动在上扬子西缘最初发生的时间。然而,生物灭绝与高频次的火山活动并无必然的联系。
- 王万能张耀堂李锁明吴亮袁永盛
- 关键词:钾质斑脱岩锆石U-PB测年生物大灭绝
- 华南埃迪卡拉系上部钾质斑脱岩的成因、地层对比和生命演化意义
- 华南埃迪卡拉系上部发现了多层钾质斑脱岩,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钾质斑脱岩锆石U-Pb年代学方面。然而,钾质斑脱岩的母岩浆性质、源火山构造背景、区域地层对比、地球化学对比意义以及它们对埃迪卡拉纪晚期生命演化的影响等科学问题还...
- 杨善进
- 关键词:钾质斑脱岩灯影组生物演化
- 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中钾质斑脱岩U-Pb年代学及其成因环境研究
- 2024年
- 中国华南地区晚奥陶世末期—早志留世初期沉积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同时,也发育有多套钾质斑脱岩层,斑脱岩层的多次出现证实华南地区该时期曾间歇性发生了火山活动,但对于斑脱岩的来源尚存在分歧。本文选取了四川盆地多个五峰—龙马溪组剖面内发育较多层且厚度较大的斑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和岩石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等分析方法,对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内所发育斑脱岩的年龄、火山活动持续时间及火山灰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野外观察显示,钾质斑脱岩颜色醒目,易于区分,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多与黄铁矿条带或集合体共生。X衍射结果显示,其主要由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组成,其中黏土矿物由伊利石和伊蒙混层组成,非黏土矿物以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和黄铁矿等为主。钾质斑脱岩主量元素以高K_(2)O含量、低TiO_(2)含量为特征,稀土元素成分分析显示,其轻稀土轻微富集、重稀土亏损,具负铕异常,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具有右倾的特点;对各斑脱岩内的锆石进行LA-ICP-MS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斑脱岩的形成年龄在(448±2)Ma~(440.4±5.6)Ma之间,证实该时期火山活动延续了至少8 Myr;岩浆判别图(Nb/Y–Zr/TiO_(2))指示这些钾质斑脱岩的原始岩浆为中酸性成分;依据微量元素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图(Nb–Y,Y+Nb–Rb,Zr–TiO_(2),Hf/3–Th–Ta,Nb/Yb–Th/Yb),初步认为原始岩浆形成于岛弧环境。据斑脱岩层数及厚度自北向南逐渐减少的事实,及现阶段华南大地构造性质的新认识,认为其来源可能与扬子北缘早古生代秦岭洋闭合过程中的板块俯冲有关。
- 葛祥英牟传龙门欣侯乾郑斌嵩梁薇
- 关键词:四川盆地钾质斑脱岩U-PB年代学成因环境
- 上扬子西缘早古生代斑脱岩来源及其对宜昌上升的指示意义
- 2024年
- 宜昌上升是广西运动在华南地区的阶段性演化运动,但是关于其在上扬子地区的演化时间节点仍不明确,而该时期在上扬子地区广泛沉积了数层斑脱岩。本文通过对滇东北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涧草沟组-龙马溪组岩石地层及斑脱岩年代学的研究,限定了宜昌上升在上扬子西缘的启动及结束时间分别为445±2Ma和441±2Ma,表明华南晚奥陶世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向前陆盆地过渡的盆山转换在此阶段初步完成。锆石微量元素图解显示其形成于和碰撞挤压有关的造山带背景。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SiO_(2)含量46.32%~54.64%,且具有较低的TiO_(2),微量元素表现为Rb、Ba、Th、U元素的富集,Ti和P元素亏损,Nb/Y-SiO_(2)图解显示其源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玄武岩和安山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显示其形成于俯冲带,前期主要为火山弧环境,后期则为板内环境。Hf同位素特征进一步说明早期斑脱岩具有幔源物质的加入,记录了洋壳俯冲-消减的过程。因此认为,早古生代斑脱岩来源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汇聚背景下的俯冲-碰撞造山环境,是扬子陆块向华夏陆块由弧-陆碰撞向陆-陆碰撞转换的产物。
- 王万能潘江涛袁永盛张耀堂李仕忠田瑜峰庞占基
- 关键词:斑脱岩锆石U-PB年龄
- 扬子板块西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斑脱岩研究——锆石U-Pb测年、微量元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 2023年
- 奥陶系—志留系之交斑脱岩分布广泛,且发育数层,是研究该时期地层年代学、地层对比、事件地层及生物大灭绝的良好载体.通过对扬子板块西缘永善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地层中的斑脱岩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加权平均值443.5±1.7 Ma,限定了地层的沉积年龄,为扬子板块西缘奥陶系—志留系火山喷发事件及地层年代学研究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也为扬子板块周缘奥陶系—志留系高分辨率地层格架的建立提供基础信息.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具有I型花岗岩类特征,形成于岩浆弧或造山带.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多期次、高频率的火山活动可能是造成生物大灭绝的主导因素.
- 王万能庞占基王浩宇王东晖于一帆
- 关键词:扬子板块斑脱岩生物大灭绝
- 云南大关新地2井奥陶—志留纪之交钾质斑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扬子地台内晚奥陶世末—早志留世初五峰—龙马溪组内沉积了多层钾质斑脱岩,但对于该时期扬子地台西缘钾质斑脱岩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文旨在通过对云南大关地区新地2井五峰—龙马溪组内沉积的钾质斑脱岩进行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分析,进一步确定扬子西缘该时期钾质斑脱岩原始岩浆类型及其所产生的构造环境。矿物学特征表明,钾质斑脱岩主要由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组成,其中黏土矿物由伊利石和伊蒙混层组成,非黏土矿物以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和黄铁矿等为主。钾质斑脱岩主量元素以高K_(2)O,低TiO_(2)为特征,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集Rb、Ba、Th、U等元素,Ti、P元素相对亏损,Ti/Th值指示了酸性火山灰的性质;ΣREE在(49.86~209.43)×10^(-6);与球粒陨石相比,轻稀土轻微富集、具Eu负异常,无Ce异常;在Nb/Y-Zr/TiO_(2)图解中,数据点主要落在安山岩和粗面英安岩之间,表明钾质斑脱岩源岩浆性质为中酸性岩浆;依据微量元素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结果,初步认为原始岩浆可能形成于岛弧环境,其火山灰来源可能与扬子北缘早古生代秦岭洋闭合过程中的板块碰撞有关。
- 葛祥英牟传龙牟传龙刘伟余谦刘伟门欣梁薇
- 关键词:钾质斑脱岩地球化学
- 中亚造山带伊犁北缘早古生代海相斑脱岩地质意义被引量:8
- 2021年
- 伊犁地块位于西天山北部,通常认为其北缘经历了晚古生代活动陆缘的演化,但对其早古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尤其是同位素定年)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在伊犁北缘果子沟地区的奥陶系黑色硅质页岩中发现多层斑脱岩(蚀变凝灰岩)夹层,奥陶系发生了强烈褶皱变形,在其中一个倒转向斜的核部和翼部选取两层斑脱岩进行了锆石U-Pb测年. 2个斑脱岩样品中的锆石显示岩浆锆石的特征,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58±2 Ma和460±2 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斑脱岩的沉积时代为中奥陶世末期(达瑞威尔阶顶部),该时代与温泉地区大陆弧岩浆岩年龄基本一致,是准噶尔洋在中-晚奥陶世向伊犁地块之下俯冲的又一证据;该斑脱岩与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火山活动时代一致,该期火山活动可能是中-晚奥陶世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大灭绝的重要原因.
- 曹胜楠王博
- 关键词:斑脱岩造山作用构造地质学
- 川北—鄂西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上段厚层斑脱岩的新发现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6
- 2020年
- 基于重庆市城口地区明中剖面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露头,对川北—鄂西地区埃隆阶—特列奇阶斑脱岩的发育特征开展系统研究,新发现多套厚层斑脱岩层。对其地质意义和科学价值进行分析,得到3点认识:(1)城口地区明中剖面共发现7个斑脱岩密集段(下志留统埃隆阶—特列奇阶新发现3个斑脱岩密集段),主要赋存于上奥陶统凯迪阶—下志留统特列奇阶的7个笔石带中;(2)埃隆阶—特列奇阶的斑脱岩密集段主要为单层、厚度超过5 cm的厚层斑脱岩,且大多出现于黏土质含量较高的层段,在自然伽马曲线上呈现峰值响应,其发育特征及自然伽马响应在川北—鄂西地区具有普遍性,可以作为该地区龙马溪组上段重要的地层对比界面;(3)根据龙马溪组上段斑脱岩密集段的分布特征,川北—鄂西地区在前陆挠曲发展期至少经历了埃隆阶早期、埃隆阶晚期和特列奇阶早期3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和前陆挠曲活动,导致沉降-沉积中心向西、向北相应发生了3次大规模迁移,这使得扬子台盆区北缘海域的封闭性变弱,上升洋流大规模涌入川北—鄂西海域。川北—鄂西地区埃隆阶—特列奇阶的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是斑脱岩密集段Ⅴ出现前后前陆挠曲和上升洋流共同控制的产物,页岩的层位随着斑脱岩密集段Ⅵ—Ⅷ的发育而向西逐渐变新;斑脱岩密集段Ⅴ与Ⅵ之间的火山活动间歇期是埃隆阶上升洋流相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的主要时期。
- 王玉满王红岩沈均均拜文华董大忠邱振李新景王灿辉
- 关键词: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斑脱岩
- 天津蓟县铁岭组新剖面钾质斑脱岩锆石U-Pb测年及Hf同位素研究被引量:18
- 2019年
- 天津蓟县西北的大喻山铁岭组剖面钾质斑脱岩夹层锆石U-Pb年龄(1439±14Ma)是约束"蓟县剖面"年代格架的重要锚点,但该剖面露头已遭到严重破坏。最近,笔者在蓟县东北、目前已禁止开采的大五尖采石场发现了铁岭组新剖面,并在其二段近底部再次确认多层钾质斑脱岩,测得其中两层LA-ICPMS锆石U-Pb年龄(1445±12Ma以及1442±10Ma);采自原大喻山剖面该组二段近底部斑脱岩夹层的样品,也获得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1439±11Ma)。以上三个年龄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与之前在原大喻山剖面及河北平泉刘家沟剖面该组二段近底部斑脱岩夹层所获的SHRIMP锆石U-Pb年龄(1439±14Ma及1437±21 Ma)也完全可比。与此同时,本文对以上3个样品锆石还开展了锆石原位Hf同位素研究。其结果显示,176Hf/177Hf值变化范围为0. 281703~0. 281880,εHf(t)=-6. 7^-0. 2,两阶段模式年龄为2200~2603Ma,高斯分布峰值为~2360Ma。这表明,铁岭组钾质斑脱岩的物源主要来自于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早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本研究为蓟县剖面乃至燕山地区铁岭组高精度年代约束及地层格架厘定等,提供了更多年代学佐证,进一步夯实了整个蓟县剖面作为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同时,对华北中元古界钾质斑脱岩夹层的锆石首次开展Lu-Hf同位素研究,为探讨这一特殊类型沉积岩的源岩及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发现剖面也为未来继续围绕铁岭组的各项研究,提供了一处露头良好、年代框架扎实可靠、可长期观测的新平台。
- 郭文琳苏文博苏文博张健李惠民周红英李怀坤Warren DHUFF
- 关键词:铁岭组LU-HF同位素钾质斑脱岩蓟县剖面
- 宜昌上奥陶统钾质斑脱岩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源区示踪意义被引量:4
- 2019年
- 中扬子宜昌黄花场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内出露多层钾质斑脱岩,斑脱岩以伊蒙混层黏土矿物为主,同时含六方双锥石英、锆石、磷灰石及铁质微球粒等,地球化学成分具有高钾、岛弧火山岩的特征。五峰组底部第一层斑脱岩εNd(t)为-3.83,锆石U-Pb年龄445.4±2.0Ma,锆石εHf(t)介于2.7~7.3之间,加权平均值为4.67±0.89,tDM2值965~1249Ma,加权平均为1127±55Ma。五峰组中第八层斑脱岩εNd(t)为-7.92,锆石U-Pb年龄444.1±2.2Ma,锆石εHf(t)介于-6.6^-11.2之间,加权平均值为-8.74±0.88,tDM2值1840~2130Ma,加权平均为1973±55Ma。斑脱岩的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元素特征、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表明其可能来自于早古生代扬子北缘秦岭地区的火山爆发,同时也限定了临湘组和五峰组界限年龄为(445.4±2.0)Ma,这些斑脱岩的频繁出现预示着晚奥陶世生物灭绝更替等重大地质事件的开端。
- 杨颖马昌前王世明
- 关键词:中扬子区上奥陶统钾质斑脱岩锆石U-PB年龄
相关作者
- 周明忠

- 作品数:43被引量:309H指数:13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钾质斑脱岩 NI-MO 农作物 下寒武统 多金属矿区
- 罗泰义

- 作品数:140被引量:936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红色粘土型金矿 黑色岩系 滇西 下寒武统
- 王玉满

- 作品数:101被引量:4,540H指数:3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页岩气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页岩 中国页岩气
- 李新景

- 作品数:56被引量:4,410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页岩气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中国页岩气 五峰组
- 苏文博

- 作品数:40被引量:787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凝灰岩 LA-MC-ICPMS 海平面变化 奥陶纪 高于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