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篇“ 斯氏狸殖吸虫病“的相关文章
鄂西北地区殖吸虫血清流行学调查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殖吸虫在十堰地区居民的感染现状。方法:抽取十堰地区5个县(市)5个调查点,对待检人群取静脉血2 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金标渗滤法快速检测试剂盒(DIGFA-kit)检测殖吸虫特异性Ig G抗体。结果:ELISA和DIGFA共检测血清2 961份,检出阳性血清127份,阳性检出率为4.29%;丹江口市血清阳性率最高,为8.28%(56/676),房县检出率最低,为2.89%(16/554),两地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人群以10岁以下儿童阳性率最高,为5.92%(17/287),其次是10-19岁阳性检出率为5.69%(32/562),50-59岁年龄组最低,为2.61%(11/421),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女性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7%(69/1578)和4.19%(58/1283),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殖吸虫感染在十堰地区仍然存在,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感染。
朱敬卫荣华刘丹丹杨树国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特异性抗体流行病学
殖吸虫实验室诊断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在我国,对于并殖吸虫方面的研究已有80余年历史,在形态学、流行学、影像学、免疫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并殖吸虫虫种繁多、分布广泛、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变,因此误诊、漏诊率较高。殖吸虫是中国独有虫种,因人为其非正常宿主,虫体侵入人体后大多数处于童虫状态,其确诊更为困难。本文主要就殖吸虫的诊断进展尤其是免疫及分子生物学方面进展作一综述。
李燕琼许红梅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病分子生物学并殖吸虫免疫诊断症状表现形态学
青蒿琥酯对殖吸虫大鼠肝脏组织理改变及功能的影响
2011年
目的 对比观察青蒿琥酯和吡喹酮治疗大鼠殖吸虫后,大鼠肝脏组织理改变及功能变化。 方法 将36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其中5组每只大鼠腹腔注射殖吸虫囊蚴25个,于感染后30 d开始用药治疗,治疗组给予青蒿琥酯50 mg/(kg•d)、100 mg /(kg•d)、150 mg /(kg•d),连续给药7 d,吡喹酮组150 mg/kg隔日给药1次,共3次。对照组不做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理改变,摘眼球取血,测定肝功能。 结果 青蒿琥酯50 mg/(kg•d)、100 mg/(kg•d)与对照组比较,肝脏组织炎症改变减轻,肝脏未出现纤维化,青蒿琥酯50 mg/(kg•d)、100 mg/(kg•d)组白蛋白显著升高、球蛋白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显著降低、白蛋白/球蛋白升高最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一定剂量的青蒿琥酯能减轻殖吸虫大鼠肝脏的损伤,具有保护肝细胞、降酶作用。
李鹏华畅灵丽王光西李珍炼陈文碧张跃辉吴桐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青蒿琥酯肝功能组织病理改变
青蒿琥酯治疗对殖吸虫大鼠血清IL-2和IL-4含量的影响
目的:对比观察青蒿琥酯(Art)和吡喹酮治疗大鼠殖吸虫后,大鼠免疫转归情况,了解青蒿琥酯是否有提高殖吸虫大鼠免疫力的作用.方法:将36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其中5组每只鼠腹腔注射...
LI Peng-hua李鹏华Chang Ling-li畅灵丽Huang Yu-qing黄玉清Wang Min王敏She Jun-ping佘俊萍Zhang Jin-ping张金平Wang Guang-xi王光西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病青蒿琥酯
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治疗大鼠殖吸虫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治疗大鼠殖吸虫的疗效。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三氯苯达唑治疗A组与B组、吡喹酮治疗A组与B组、对照A组与B组,每组5只大鼠。将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6组大鼠,每只大鼠注射15个囊蚴。治疗A、B组分别于感染后30d和60d用相应药物治疗,用药后第3d剖杀大鼠,回收虫体,计数虫体回收数和虫囊数,计算检虫率及减虫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三氯苯达唑治疗A组和吡喹酮治疗A组童虫检虫率分别为(20.00±4.72)%和(21.33±5.58)%,与对照A组(40.00±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苯达唑治疗A组和吡喹酮治疗A组童虫减虫率分别为50.00%和4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苯达唑治疗B组和吡喹酮治疗B组成虫检虫率分别为(2.69±5.95)%和(22.60±8.95)%,与对照B组(53.33±9.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苯达唑治疗B组和吡喹酮治疗B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7.50%和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与疗程的三氯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殖吸虫感染均有效,其中两药物杀灭殖吸虫童虫效果相似,杀灭成虫效果三氯苯达唑优于吡喹酮。
严亚军王文林雷霖
关键词: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斯氏狸殖吸虫
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脑脊髓型殖吸虫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大剂量吡喹酮对人脑脊髓型殖吸虫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吡喹酮治疗24例脑脊髓型殖吸虫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全部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均已消失,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患者服药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吡喹酮治疗脑脊髓型殖吸虫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耐受性好的优点。
陈文碧王光西张锡林杨兴友佘俊萍杨燕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吡喹酮
TGF-β1、TNF-α在实验性殖吸虫肝纤维化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殖吸虫大鼠肝纤维化肝脏的理学特征及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从而反映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殖吸虫大鼠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
员建武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斯氏狸殖吸虫肝脏纤维化
鄂西北十堰市殖吸虫的分布及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十堰地区殖吸虫的分布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流行区采获溪蟹镜检囊蚴,检查动物体内殖吸虫的感染情况,收集既往资料与现场肺吸虫抗原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调查的数据作统计,分析人群肺吸虫感染情况。观察人类行为、局部环境的改变对中间宿主孳生的影响。结果环境因素、特别是人类的行为对肺吸虫中间宿主的孳生有较大的影响,局部流行的区域已不具备中间宿主孳生所需的环境,水位的提升可形成更多的溪沟和山涧,有利于螺和溪蟹的孳生。调查显示人群感染率为23.37%,经防治人群肺吸虫和中间宿主囊蚴感染率都有较大幅度降低。结论鄂西北地区作为吸虫的流行区,原有的部分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孳生环境己发生了改变,动物宿主肺吸虫囊蚴的感染率及人群感染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适合中间宿主的繁和野生动物的活动,肺吸虫的疫源地也将会长期存在。
张光玉郭鄂平杨树国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
青蒿琥酯治疗大鼠殖吸虫后肝脏及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对比观察青蒿琥酯(Art)和吡喹酮治疗大鼠殖吸虫后,大鼠肝脏形态功能变化及免疫转归情况;了解青蒿琥酯能否改善大鼠肝功能,是否有提高殖吸虫大鼠免疫力的作用。 方法:将36只清洁级Wistar...
李鹏华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病青蒿琥酯治疗吡喹酮治疗肝脏功能谷草转氨酶
殖吸虫53例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食源性殖吸虫的流行学特征、临床表现及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53例住院治疗的殖吸虫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殖吸虫患者中,城镇居民占54.7%(29/53),儿童占83%(44/53),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溪蟹和生饮溪水而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胸肺型和脑型为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占62.3%(33/53),痰、粪检查均未发现虫卵,皮下包块活检后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肉芽肿和隧道样改变,误诊率达41.5%。吡喹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殖吸虫流行呈"城镇"化态势,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殖吸虫的认识。吡喹酮可作为殖吸虫治疗首选药物,而预防本的关键措施是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
郭鄂平朱洁张光玉方孝梅宋明华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

相关作者

张锡林
作品数:176被引量:377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
研究主题:约氏疟原虫 斯氏狸殖吸虫 肺吸虫病 大劣按蚊 抗原
王光西
作品数:115被引量:315H指数:8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斯氏狸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病 蠕形螨 幼虫 犬弓首线虫
陈文碧
作品数:42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斯氏狸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病 肺吸虫病 人体寄生虫学 DOT-ELISA
张光玉
作品数:54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人体寄生虫学 斯氏狸殖吸虫 旋毛虫 肺吸虫病 小鼠
佘俊萍
作品数:41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蠕形螨 斯氏狸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病 毛囊蠕形螨 病原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