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69篇“ 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文章
- 甲型{1}1N1流感
- 2010年
- 2009年3月以来,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甲型{1}1N1流感。甲型{1}1N1流感原名猪流感,为避免“猪流感”一词对人们的误导,世界卫生组织将此前被称为猪流感的新型致命病毒更名为“A{1}1N1型流感”(influenzaA({1}1N1)),我国按惯例称为“甲型{1}1N1流感”。世卫组织已将该病警告级别提高到6级,表明它将会成为全球性流行病。
- 赵苹
- 关键词:猪流感甲型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流行病
- 基于核酸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甲型{1}1N1流感病毒生物传感器的建立
- 本研究基于两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建立了两种检测甲型{1}1N1流感病毒的更为快捷、方便、简单的荧光生物传感器。(1)基于三联体链置换扩增技术结合分裂Cas12a单链DNA激活剂建立检测{1}1N1的生物传感器基于三联体链置换扩增技...
- 徐瑶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三联体
- 2009—2019年晋城市新型{1}H1N1流感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分析2009—2019年山西省晋城市新型{1}H1N1流感病原学特点,为今后科学防控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将检测数据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并收集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5 180份ILI标本,其中新型{1}H1N1流感阳性351份,阳性率为6.78%;不同年度流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099,P<0.05),2009—2010年流感阳性率最高。2009—2019年新型{1}H1N1、季节性{1}H3N2和乙型流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7,P=0.311)。结论 新型{1}H1N1流感呈现出季节性流行的特点。除2009年外,晋城市新型{1}H1N1流感流行期一般在冬季,流行高峰出现在1月份左右。为了更好地防控新型{1}H1N1流感,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大力提倡预防接种。
- 王静张玉涵王云芝
- 关键词: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
- MF59和甘油-3-磷酸复合佐剂对甲型{1}1N1流感抗原体液免疫效果的作用
- 2022年
- 目的制备复合佐剂MF59和甘油-3-磷酸(glycerol-3-phosphate,G3P),探讨其用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效果。方法将G3P佐剂与MF59混合为复合佐剂,将其单独或作为复合佐剂与甲型H1N1流感抗原混匀制成疫苗。将50只小鼠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甲型H1N1流感抗原组、甲型H1N1流感抗原+MF59佐剂组、甲型H1N1流感抗原+G3P佐剂组、甲型H1N1流感抗原+MF59和G3P复合佐剂组。于第0天和第28天腹腔免疫2次。免疫后观察小鼠有无不良反应。在初次免疫后的第28及第42天取血,采用ELISA检测抗H1N1 IgG抗体水平,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凝抑制抗体滴度和假病毒中和试验评价体液免疫的保护效果。结果各组小鼠均无不良反应。MF59和G3P复合佐剂组通过腹腔免疫诱导抗H1N1 IgG的水平高于单纯H1N1流感抗原组、MF59佐剂流感抗原组和G3P佐剂流感抗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佐剂组血凝抑制抗体和假病毒中和抗体滴度也高于传统的MF59佐剂流感抗原组和G3P佐剂流感抗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F59和G3P复合佐剂甲型H1N1流感疫苗保护作用最佳,主要通过诱导产生高滴度的抗H1N1 IgG,提高血凝抑制抗体滴度和中和抗体滴度发挥作用。本研究为开发用于人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
- 王珂毛双双马心怡李玉卓李雅林
- 关键词:H1N1流感疫苗
- 甲型{1}1N1流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 2022年
- 分析患者对甲型{1}1N1流感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评价该疾病的健康教育效果,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方法:抽选本区某医院2021年9月接收的就诊患者共计580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对比9月和6月就诊患者对甲型{1}1N1流感的相关情况(疾病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知识获得途径),对甲型{1}1N1流感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并探究出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结果:9月份患者对甲型{1}1N1流感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1.63%,6月份则为66.35%,两组相比P<0.05;9月份患者甲型{1}1N1流感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19%,而6月份形成率为56.68%,两组相比P<0.05;在对患者进行调查时,医务人员询问患者是否对甲型{1}1N1流感感到恐惧,6月份感到恐惧的人数为407例(72.04%),9月份感到恐惧的人数为255例(45.15%),两组相比P<0.05。患者对{1}1N1流感的相关知识的获得途径占比居于前三的是电视电台(96.28%)、网络(74.46%)、报纸(43.36%),其次是医院宣传橱窗(27.61%)、他人讲述(27.26%)、宣传单页(18.23%)。结论:甲型{1}1N1流感是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危害较大,且传播速度非常快,加上医院的就诊患者较多,更易引起疾病传播。因此,作为一名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医院对就诊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并探究出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以此提升患者对甲型{1}1N1流感的认识,促使其健康行为形成,从而减少该疾病的传播率,对维持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 邢月梅曲宝磊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
- 重症COVID-19与甲型{1}1N1流感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对比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与{1}H1N1流感肺炎的胸部CT影像特征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提高对重症COVID-19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确诊的29例重症COVID-19患者(简称"研究组")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与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确诊的58例重症{1}H1N1流感肺炎患者(简称"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CT表现特征。结果研究组发病早期咳嗽及咽痛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发展到重症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乳酸升高高于对照组,降钙素原、肌红蛋白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病灶分布上研究组右肺上叶、中叶的发生率及累及总肺叶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征象上研究组小叶中心结节或树芽征、支气管管壁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网格影、小叶内间隔增厚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COVID-19以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网格影为主,伴局部实变,小叶内间隔增厚常见,树芽征及小叶中心结节极少见,可合并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临床上乳酸水平升高、肌红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与重症{1}H1N1流感肺炎相比,降钙素原正常或轻度升高。
- 薛明李晶晶吕志彬张紫欣杜艳妮陈辉谢汝明
- 关键词: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
- 新型{1}H1N1流感的进化、流行与挑战被引量:7
- 2021年
- 新型{1}H1N1流感(novel pandemic H1N1 influenza A,H1N1pdm)于2009年出现,逐步取代原季节性H1N1流感;该毒株与H3N2和B型流感共同存在于流行季节。人类罹患流感耗减巨大社会医疗资源,同时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巨大挑战。10年来H1N1pdm的基因分子持续进化,本文介绍了H1N1pdm流行情况、毒株致病性、宿主适应性、生物学性状、复制感染能力、传播力、敏感药物和有效疫苗,旨在提高人们对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变异引起再次大流行的警惕,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防控提供参考。
- 谭静黄晓玲黄平
- 关键词:甲型流感进化
- 新型{1}H1N1流感继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新型{1}H1N1流感继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分析继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新型{1}H1N1流感患者412例,检查继发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新型{1}H1N1流感继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412例新型{1}H1N1流感患者中继发肺部感染137例,占33.25%。其中细菌感染91例,占22.09%;真菌感染46例,占11.1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营养状况、是否伴有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是否吸烟、空腹血糖值、淋巴细胞数、是否为孕妇/产妇、机械通气时间、早期是否给予抗菌和抗病毒治疗及APACHEⅡ评分为新型{1}H1N1流感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24 kg/m2、孕妇/产妇、早期未接受抗菌及抗病毒治疗、APACHEⅡ评分≥20分是新型{1}H1N1流感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型{1}H1N1流感患者易继发肺部感染,应特别关注体质量指数≥24 kg/m2、孕妇/产妇、APACHEⅡ评分≥20分的患者,及时给予抗菌及抗病毒治疗,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 苏维李明马士恒李伟
- 关键词:新型甲型H1N1流感继发肺部感染病原菌
- 美国甲型{1}1N1流感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4
- 2021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中国乃至全球带来了重大挑战。以2009年美国{1}H1N1流感疫情为例,通过对美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梳理,总结并分析了美国防控{1}H1N1流感疫情处置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法律基础和组织结构、监测与预警、物资储备与保障、医学科研与人才培养以及信息透明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 卫志民胡浩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甲型H1N1流感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临床特征和预后比较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对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流感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进行比较。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ECMO治疗的24例流感肺炎患者和2020年2月1日至3月31日于北京、河北等5家定点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12例新冠肺炎患者纳入研究。收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和ECMO治疗相关情况等资料并进行描述和比较,所有连续变量均以M(P_(25),P_(75))描述。结果新冠肺炎患者年龄为77(66,79)岁,高于流感肺炎患者[46(32,62)岁],P<0.05;急性肺损伤评分和建立ECMO前的呼吸ECMO存活预测量表评分分别为3.3(3.0,3.5)和1(0,2)分,均低于流感肺炎患者[分别为3.8(3.5,4.0)分和4(2,6)分](P值均<0.05)。接受ECMO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血栓并发症、出血并发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分别为4、10和5例,发生率均高于流感肺炎患者[分别为1、9和2例],P值均<0.05。新冠肺炎患者ICU住院时间M(P_(25),P_(75))为31(28,75)d,长于流感肺炎患者[27(18,39)d],P<0.05。新冠肺炎和流感肺炎患者ECMO成功撤离例数分别为6和14例,ICU病死例数分别为8和11例,撤离及病死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流感肺炎患者相比,接受ECMO支持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ECMO相关并发症较多且ICU住院时间较长。
- 唐晓蒲琳张佳莹晁灵善王睿郭冬齐慧生王文生尹福在李绪言李影袁雪杜中涛徐斌刘景院阎锡新孙兵
- 关键词:肺炎生命支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