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篇“ 新生乳鼠“的相关文章
C57BL/6生乳肠神经胶质细胞的提取与培养
2025年
背景: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免疫激活、内脏高敏感、肠道菌群失调等,其中炎症促使免疫细胞释放炎症递质,损伤肠神经系统。肠神经胶质细胞是肠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肠道神经炎症的良好细胞。原代肠神经胶质细胞对于探索肠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疗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获得该细胞的方法大多较繁琐,因此找到一种便捷、快速提取该细胞的方法十分关键。目的:建立优化分离培养及鉴定小肠神经胶质细胞的方法。方法:通过过量吸入异氟烷处死0-7 d龄C57BL/6乳,将其浸泡于体积分数75%乙醇消毒后腹正中线开腹取出十二指肠(幽门下1 cm至屈氏韧带上1 cm),用1 mL注射器充满DPBS反复冲洗肠内容物至肠道半透明,剥离肠系膜及血管。将十二指肠剪至1 mm大小,放入含0.25%EDTA胰酶中消化20 min后加入等量DMEM/F12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用100μm细胞滤器过滤后离心,加入1 mL DMEM/F12完全培养基重悬后培养细胞,细胞贴壁生长密度至80%时消化传代。细胞培养至第3代时用标记肠神经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细胞胶体饱满,突起向外延展,可以传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阳性。该方法可成功分离培养肠神经胶质细胞,且操作简便,为肠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
赵楠丁勇修航刘鹏飞梁国刚
关键词:乳鼠肠神经系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一种生乳灌胃器
本实用型公开了一种生乳灌胃器,包括两块竖板,两块竖板对应的一侧面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板,横板的顶部固定贯穿安装有给药管,给药管的顶部开设有内腔体,内腔体的内部均匀设有若干块电加热片,且若干块电加热片均电性连接有温控器,...
苏艳伟郭锦锦刘克勤杨继鑫朱雅琪
一种生乳心梗模型穿刺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乳心梗模型穿刺器及其穿刺装置和使用方法,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特殊形状的蹄形夹,其设置在生乳心梗模型穿刺器的手柄的一端,由于其他特殊的形状与心肌弧形表面完全贴合,对心脏形成包抄,解决了穿刺时心脏左右晃...
司晓云何翔钟林涛宋豪语易正蓉代传芬邓娜郑红梅郭海俊唐倩
生乳肠道铁过载模型的建立
2023年
目的通过灌喂硫酸亚铁·七水化合物(FeSO_(4)·7H_(2)O)建立生乳肠道铁过载模型,并探讨适宜的建模铁浓度。方法将30只生的乳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6只),于乳出生后第2~7天分别给予灌喂0 mg/kg、10 mg/kg、50 mg/kg、100 mg/kg、300 mg/kg的FeSO_(4)·7H_(2)O溶液,记录干预期间乳的体重变化。于出生后第8天处死各组乳,取回肠组织,进行HE染色、普鲁士蓝染色观察各组乳回肠组织的病理变化及铁沉积情况,检测各组乳回肠组织的总铁含量及铁蛋白重链1(FTH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乳的体重均呈增长的趋势(均P<0.05);出生后第3天,B组和D组乳体重低于对照组,且D组乳体重低于A组和C组(均P<0.05);出生后第7天,D组乳的体重仍低于对照组、A组、C组(均P<0.05),而A组、B组和C组的乳体重与对照组乳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乳回肠组织均出现Gruenhagen's间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及铁沉积,且C组和D组乳回肠组织的总铁含量均增加(均P<0.05),其中C组乳上述现象最为明显。(3)B组、C组和D组回肠组织的FTH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灌喂FeSO_(4)·7H_(2)O溶液可以建立生乳肠道铁过载模型。每天灌喂100 mg/kg的FeSO_(4)·7H_(2)O溶液(铁浓度为20 mg/kg)可在短时间内造成生乳肠道出现较为明显的铁沉积,但不会明显影响乳的肠道吸收功能及体重增长。
黄桂连韦冰梅黄清梅韦巧珍曾晓铧陈玉君
关键词:铁过载肠道新生儿硫酸亚铁动物模型
电针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血清减轻体外生乳神经细胞的缺糖低氧损伤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电针血清”对生乳皮质神经细胞糖氧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and reoxygenation,OGD/R)损伤的作用。方法将成年SD大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电凝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7 d后对各组大进行腹主动脉取血,离心,抽取上清,分离生24 h内SD大皮质神经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血清”组。对照组以含正常大血清的培养基培养,模型组进行OGD 2 h后复糖复氧24 h处理,“电针血清”组先以含“电针血清”的培养基培养24 h,其余操作同模型组。MTT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的存活率;TUNEL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实验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培养液中LDH漏出水平;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Wnt蛋白1(Wnt-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神经细胞核抗原(neuronal nuclear protein,Neu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血清”组神经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LDH漏出量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血清”组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LDH漏出量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Wnt-1、GSK-3β、β-catenin、Neu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血清”组Wnt-1、β-catenin、Neu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GSK-3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血清”可以减轻缺糖低氧诱导的皮质神经细胞损伤,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
李笑笑李姝洁董健健韩永升
关键词:针刺血清
M2巨噬细胞对生乳受损心脏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机制
2022年
目的以受损心脏完全再生的生乳为模型,探究极化巨噬细胞是否对心肌再生和修复产生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生健康乳并于出生后第1天或第7天行心尖切除术,切除后直接将体外极化的M1或M2型巨噬细胞注射到切除部位,根据是否注射巨噬细胞及细胞类型进行分组。术后7 d处死动物,采用组织学方法评价心肌修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检测相应心肌区域交感神经和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1巨噬细胞通过加重炎性反应抑制心肌修复。M2巨噬细胞通过减轻炎性反应、刺激交感神经和增强受损心肌组织的血管生成,显著改善心肌再生和修复。M2巨噬细胞植入后,损伤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浓度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结论M2巨噬细胞在体内可促进心肌的再生和修复,提示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可能为心脏疾病提供一种的治疗策略。
王茜张家坤刘青孙琳李晶洁
关键词:巨噬细胞
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生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生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8只7日龄SD乳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6只。乳麻醉后,解剖颈部暴露左颈总动脉,对照组仅暴露左颈总动脉,模型组及治疗组用血管夹夹闭左颈总动脉60 min后恢复血流。手术后治疗组给予利拉鲁肽注射液腹腔注射,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Longa法对乳进行神经行为障碍评分;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核因子κB(NF-κB)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神经行为障碍评分、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数、NF-κB阳性细胞数及TNF-α、iNOS、Caspase-3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行为障碍评分、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数、NF-κB阳性细胞数及TNF-α、iNOS、Caspase-3蛋白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细胞核p-NF-κB蛋白水平高于细胞质NF-κB蛋白水平;治疗组细胞核p-NF-κB蛋白水平低于细胞质NF-κB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P-1可能通过抑制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来减少缺血再灌注乳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凋亡。
李承燕周璇唐兰芬莫波陈银慧陈巧媚闫星羽敖当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1缺氧再灌注损伤核因子ΚB细胞凋亡
改良法分离培养SD生乳原代心肌细胞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快速的SD生乳原代心肌细胞分离培养改良方法。方法:取SD生乳心室,0.12%Ⅱ型胶原酶消化,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结合5-溴脱氧尿嘧啶(5-BrdU)化学抑制法纯化心肌细胞,体外培养于含5%马血清的改良DMEM/F12中,次日更换为普通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继续培养,并比较此改良方法与传统差速贴壁法的差异。结果:改良法获得的心肌细胞生长良好,接种24 h后几乎全部贴壁生长,细胞呈三角形、梭形或不规则形,个别细胞出现自主搏动,频率为10~30 beats/min不等。48 h后心肌细胞变长伸出伪足,部分细胞呈现同步搏动,频率接近50~80 beats/min。72 h后心肌细胞成菊花样交织成网,自发搏动趋于同步,频率加快至80~100 beats/min;96 h后细胞聚集成簇,呈岛屿样,同步搏动频率在100~120 beats/min左右,一周内细胞状态良好。改良法纯化原代心肌细胞的得率((1.17±0.15)×10^(6) vs(1.21±0.22)×10^(6),P>0.05)和存活率与传统差速贴壁法相当(93.3%±1.4%vs 92.2%±0.7%,P>0.05),但是改良方法获得的原代心肌细胞纯度更高(94.7%±2.1%vs 89.5%±1.3%,P<0.05),且用时较短((3.1±0.4)h vs(4.3±0.3)h,P<0.01)。结论:改良法获得心肌细胞耗时短、纯度高、结构功能保存完整,且实验重复和稳定性好,是一种理想且简单易行的的原代心肌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孟香红曾斌陈慧玲李伟东李娜徐小勇
关键词:新生乳鼠原代心肌细胞
生乳侧脑室注射rAAV2/9递送SNCA构建全脑转基因
2021年
目的快速高效地构建一种人源SNCA(hSNCA)的全脑转基因,并初步探究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对小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对生乳进行双侧侧脑室(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注射携带人源SNCA-EGFP或EGFP的重组腺相关病毒2/9(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2/9,rAAV2/9)(1.5×10^(13) genome copies(GC)/mL),在2周和3个月龄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模式及亚细胞定位,并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探究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及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的变化。结果用rAAV2/9侧脑室注射的方式成功构建了hSNCA全脑转基因,α-突触核蛋白在整个脑中广泛表达,且趋向于在嗅球、皮层、海马、间脑及中脑中高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嗅球、皮层、海马的CA2/3区及小脑的浦肯野细胞中观测到α-突触核蛋白在神经元胞核中表达的现象,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引起了胶质增生。此外,在嗅球及大脑皮层检测到α-突触核蛋白Ser129磷酸化(pS129)及聚集。结论快速成功地构建了一种hSNCA全脑转基因小模型,其α-突触核蛋白持久地高表达,并出现胶质增生和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表达的现象,为研究α-突触核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作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李国祥潘玥胡鹏杜廷福马开利
关键词:胶质增生
补充高羊毛氨酸硒对生乳十二指肠和空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021年
为探究在母妊娠期补充高羊毛氨酸硒对生乳肠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18只健康Wistar孕被随机平均分成缺硒组(0.03 mg/kg)、正常硒对照组(0.15 mg/kg)和富硒组(1.5 mg/kg),母分娩后第4天对生乳进行称重,安乐死后测定生乳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并检测生乳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与正常硒对照组相比,缺硒组和富硒组生乳的体重均无显著变化(P>0.05);缺硒组生乳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十二指肠和空肠的T-AOC、CAT、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富硒组生乳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十二指肠和空肠的T-AOC、CAT和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十二指肠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母在妊娠期补充高羊毛氨酸硒,能够提高生乳十二指肠与空肠的抗氧化能力。
韩昊洋丁涛董俊升崔璐莹孟霞李建基李建基王亨
关键词:乳鼠十二指肠空肠

相关作者

王明丽
作品数:317被引量:947H指数:1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人巨细胞病毒 HCMV 巨细胞病毒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感染
唐久来
作品数:270被引量:2,164H指数:20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儿童 引导式教育 智商 人巨细胞病毒
杜成昊
作品数:7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抗凋亡 海马神经元 缺氧缺糖损伤 谷红注射液 新生乳鼠
王亨
作品数:194被引量:412H指数:10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研究主题:奶牛 子宫内膜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山羊 硒
周惠芬
作品数:136被引量:811H指数:16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丹红注射液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谷红注射液 缺血性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