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85篇“ 新石器遗址“的相关文章
- 福建海岛型新石器遗址出土陶片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3
- 2023年
- 福建平潭是华南地区新石器时期海岛型遗址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南岛语族从福建向南太平洋岛屿传播的关键区域。该时期典型遗址出土的陶器作为最直接的文化遗存,对于研究区域内文化交流和传播过程有重要作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福建平潭海坛岛北部壳丘头遗址、东花丘遗址和龟山遗址出土陶片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了10件典型陶片和52个土壤样品的地球化学元素,以此为基础分析区域内不同文化时期的史前文化交流特征。同时结合闽东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演化和史前人类活动,探讨这一文化交流特征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①陶片化学元素组成分析显示壳丘头、龟山、东花丘3个遗址的陶土原料和产源地离散性弱,说明3个遗址在制陶取土环境上存在相似性;但龟山遗址D01号陶片化学元素组成与剩余陶片和遗址土样存在较大差异。②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指示出自壳丘头文化期至黄瓜山文化期平潭地区有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和文化交流增加的趋势。③海平面波动、史前人类文化的延续和陶器烧制技术的提高是福建沿海地区文化交流增加的原因。
- 卫俊杰靳建辉左昕昕范雪春王晓阳危长福任永青邱俊杰谭典佳
- 关键词:陶片化学元素文化交流主成分分析
- 宁绍平原东部新石器遗址地层碱土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对海水入侵事件的指示被引量:1
- 2023年
- 宁绍平原东部地区孕育了丰富灿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但目前发现的遗址地层中普遍存在着不同时期文化堆积中断现象。选择井头山遗址和鱼山遗址两个剖面进行AMS14C测年、有机地球化学和碱土金属元素分析,探讨稀醋酸提取的碱土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的特征和原因,同时通过与研究区其他新石器遗址地层记录对比,识别区域性的水文环境变化事件。研究结果显示,稀醋酸提取的碱土金属元素Sr和Ca含量对海岸带低地环境的海水入侵事件十分敏感,是海陆过渡带有效的水文环境代用指标;而Ba含量的变化更加复杂,在两个遗址的中全新世地层中普遍呈现为低值,显示其不仅受水体盐度影响,而且与本地河流输入的泥沙量密切相关。通过区域性地层对比,认为宁绍平原东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存在3次大范围海水入侵事件,分别发生于大约6300、5300和4500 cal.aBP,主要由相对海平面上升或极端风暴事件造成,是新石器遗址文化堆积中断的主要原因。
- 潘昱孙国平雷少吴莹莹王张华
- 关键词:BA水文环境
- 杭州湾沿岸平原新石器遗址海侵地层及极端风暴事件的数值模拟
- 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增加了海岸带风暴潮、水涝灾害和海水入侵的风险。杭州湾沿岸是我国遭受风暴潮灾害的典型区域,同时人口和经济高度密集,因此亟需掌握该区极端风暴事件的发生特征。作为我国新石器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和稻作农业的发祥地...
- 王硕
- 关键词:数值模拟海平面上升风暴潮良渚文化
- 文献传递
- 鲁东南新石器遗址时空格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被引量:7
- 2019年
- 针对史前文化遗址的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分析环境变化对人类聚居地带来的影响,对发现和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鲁东南地区史前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区域地形地貌等条件分析遗址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遗址点主要分布在高程50~200m、坡度0~6°、坡向朝南且距离河流200~2100m的范围内;且遗址点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聚集性,不同时期人类活动聚集中心存在迁移现象。由此得出古代人类倾向于选择海拔高度低,坡度小,向阳且靠近水源的地方聚居,且不同时期农业经济类型和社会的发展程度一定程度的影响了人类活动中心的位置分布。探究了鲁东南地区3个时期遗址时空分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中心的聚散特征。
- 孔琪刘冰刘欢
- 关键词:新石器遗址
- 陕西梁山村旧石器遗址与河南仰韶村新石器遗址释光测年研究
- 我国黄土高原的厚层黄土堆积不仅记录了古地理与古环境的变迁,还保存有较多数量的古人类遗存。近年来,学者们在黄土高原东南及秦岭地区发现了较多的古人类、旧石器、新石器遗址。但由于测年材料缺乏和测年工作的不足,一些重要遗址的绝对...
- 曾琼萱
- 关键词:考古遗址测年
- 文献传递
- 宁家坡新石器遗址出土陶窑的加固保护性搬迁与修复被引量:1
- 2018年
- 宁家坡新石器遗址出土陶窑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庙底沟二期竖穴陶窑。由于地处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我们对陶窑采用分块切割、套箱包装运输,最后异地复原陶窑的保护性搬迁修复方案。陶窑切割搬迁与修复时采用改性环氧树脂WB-1型和WB-2型加固保护用高分子材料;修复复原采用从Y501陶窑火膛底部开始、吊装陶窑切割搬迁块拼对复原的方式;最后窑体内侧切割缝采用石膏色泥封补,外侧围裹建筑用砖,再调制石膏浆浇注固结整个窑体,最终完成陶窑的异地搬迁保护修复。
- 梁宏刚
- 关键词:新石器遗址陶窑
- 复国粹 兴中华 再创辉煌——大同新石器遗址吉家庄黑陶文化研讨会随笔
- 2018年
- 公元2018年9月17日晚,我拖着八十的老驱,踏上了去往山西大同的征程.伴随着15个小时的车轮滚动声,次日清晨,到达了久已向往的大同市.曾经的千年文化文明发祥地之一,民族文化交融之地,大同古城,悠悠沧桑,更见古韵添新辉,可谓满目盛景,观之,不禁感慨.
- 刘浩
- 关键词:文化交融新石器遗址随笔发祥地
- 中国东部滨海平原新石器遗址的时空分布格局——海平面变化控制下的地貌演化与人地关系被引量:34
- 2018年
- 中国东部滨海平原史前文化遗址分布密集,是中国最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区之一,也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区,环境变化记录丰富,为研究过去"人-地关系"提供了重要素材.本文统计了史前和商周时期遗址2000余处,其中年代确定的新石器遗址655处.利用DEM和GIS分析方法,对遗址点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发现遗址数量的变化和时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区域地貌的演化(尤其是海岸线的变化),而区域地貌的演化又受控于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早全新世早期,遗址零星分布于浙东山间盆地,远离海洋.在约9~7ka期间,中国东部滨海平原区(包括陆架区)广泛海侵,其西南和南侧为滨海的低山及岛屿,为新石器人类提供了有限的生存空间,文化类型中含有明显的"海洋成分".7ka前后是全新世海平面变化的重要转折期,海平面接近于(但是低于)现在的高度.约7ka之后海平面上升速率大幅度降低,而此时流域沉积物供给丰富,因此快速淤积成陆,海岸线东撤,陆域面积的扩大为新石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中国东部滨海平原区地势平坦,海拔很低,河网密布,又处于黄淮、江淮和钱塘江等大河的下游洪泛区,容易受到极端气候环境事件的袭扰,从而影响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迁移和演替.
- 郑洪波周友胜杨青杨青胡竹君凌光久张居中王颖颖曹叶婷黄宪荣成玥张笑宇吴文祥
- 关键词:新石器海平面变化地貌演化
- 中国东部濒海平原新石器遗址时空分布格局——海平面控制下的地貌演化与人地关系
- 近年来,全球增温背景下的海平面上升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海平面上升不仅带来了海洋灾害,同时加大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为了正确评估全球温度升高对我国海岸线变化以及对我国自然生态的影响,开展关于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地貌演化与...
- 周友胜
- 关键词:新石器遗址地貌演化海平面变化
- 文献传递
- 宜昌中堡岛新石器遗址彩陶的初步分析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通过多种分析手段对宜昌中堡岛遗址大溪文化彩陶进行了检测分析,初步揭示了中堡岛遗址彩陶胎料与彩料工艺技术特征。文章还结合周邻地区新石器彩陶的研究结果,探讨了大溪文化彩陶的区域性特征,为大溪文化彩陶手工业技术与社会研究积累了新的数据资料。
- 郁永彬吴小红崔剑锋向光华肖承云
- 关键词:新石器时期彩陶彩绘颜料
相关作者
- 朱诚

- 作品数:289被引量:2,184H指数:3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环境考古 全新世 环境演变 第四纪 遗址
- 徐时强

- 作品数:10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海岸线变迁 古环境演变 新石器遗址 新石器 古环境
- 张居中

- 作品数:154被引量:959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 研究主题:遗址 贾湖遗址 新石器时代 植物性食物 繁昌窑
- 李中轩

- 作品数:71被引量:355H指数:12
- 供职机构: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环境考古 丹霞地貌 遗址 全新世 龙山文化
- 韩立刚

- 作品数:10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研究主题:动物群 新石器遗址 石制品 化石 第四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