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1篇“ 新骨生成“的相关文章
- 伤科黄水对兔牵拉成骨区新骨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伤科黄水对兔牵拉成骨区新骨生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对24只新西兰白兔左侧股骨进行牵拉成骨手术,手术成功后将所有兔子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实验组手术切口处及克氏针针孔处外敷伤科黄水纱布,对照组切口处及克氏针针孔处外敷酒精纱布。术后通过肉眼观察、血液学检查及X线检查,比较2组动物的切口和新骨生成情况。结果:1肉眼观察。术后3 d,实验组动物手术切口表面及克氏针针孔处色红、干燥、少许结痂、肌肉组织轻度肿胀;术后5 d,切口表面干燥,远端克氏针针孔处肤色淡红;术后7 d,切口处有大量皮毛生长,切口已愈合,针孔处无感染迹象;术后10 d,切口完全愈合,皮毛生长接近正常。术后3 d,对照组动物切口色红、较湿润,远端有少许渗液,针孔处未见渗液,肌肉组织明显肿胀;术后5 d,切口皮肤色红、轻度湿润、肿胀,有少许结痂及皮毛生长;术后7 d,远端针孔处有少许渗液,肌肉组织轻度肿胀,有中等量皮毛生长;术后10 d,切口结痂愈合,无明显肿胀,表面干燥,有中等量皮毛生长。实验组动物比对照组创面愈合快[(7.5±0.6)d,(8.3±1.2)d,t=-2.066,P=0.025]。2血液学检查。术后5 d,实验组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均高于对照组[(2.3±0.8)ng·mL-1,(1.8±0.5)ng·mL-1,t=1.836,P=0.040;(125.2±4.6)ng·L-1,(121.3±3.8)ng·L-1,t=2.264,P=0.017];术后7 d,实验组白细胞计数、中心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7.3±0.3)个·mL-1,(8.7±1.7)个·mL-1,t=-2.809,P=0.001;(4.0±0.9)个·mL-1,(5.1±1.6)个·mL-1,t=2.076,P=0.025;(54.8±1.7)%,(57.1±3.9)%,t=-1.873,P=0.037;(2.5±0.5)个·mL-1,(3.1±0.9)个·mL-1,t=2.019,P=0.028;(23.8±1.6)%,(25.3±1.4)%,t=2.444,P=0.011]。3X线检查。术后4周时的X线片示,2组动物牵拉成骨区均可见灰色低密度影,有大量新骨形成,骨皮质尚未连续;实验组牵拉成骨区骨小
- 蔡立雄杨海韵孙丙银温建强吴峰吴玢严加取
- 关键词:伤科黄水动物实验
- 不同时期转染基因对牵引区新骨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电穿孔介导的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能促进牵引区早期新生血管的形成和新骨形成。目的:观察不同时机转染基因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牵引区新骨生成的影响,探索基因导入的最佳转染时间,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全麻下行双侧下颌骨截骨及牵引器植入后,采用随机区组法分成4组,分别于造模后即刻、牵引开始时、牵引结束时在双侧牵引区注射2μg(0.1 g/L)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3组均予电穿孔刺激;单纯牵引组单纯牵引不行基因转染。各组于造模后3 d开始以0.8 mm/d、1次/d的速率进行牵引,连续牵引10 d;各组分别于固定期1,2,4,8周处死3只兔子,切取下颌牵引区新生组织行组织学检测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结论:组织学检查和形态计量学分析发现,牵引期转染组与即刻转染组、固定期转染组、单纯牵引组比较间隙内有更多的新生血管、成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等成分,各时点新生骨量与新生骨小梁宽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表明在牵引开始时(牵引期)进行基因转染较其他时间转染促进新骨生成作用明显,能够获得最佳的促进新骨生成的效果,提示牵引期是下颌骨基因治疗的最佳时机。
- 胡纯兵吴国平刘希兰永树何小川郭力
- 关键词:骨组织构建电穿孔基因疗法牵引成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新骨生成
- 基因治疗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生成及新生骨评价的实验研究
- 目的建立兔下颌骨hBMP-2基因修饰兔BMSCs牵张成骨的动物模型,研究基因治疗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生成是否有促进作用,从而为研究如何缩短牵张成骨治疗周期提供一种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成...
- 李华
- 关键词:牵张成骨基因治疗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不同时机转染基因对兔下颌骨牵引区新骨生成的影响
- 背景:自1992年McCarthy首次将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用于下颌骨畸形患者的治疗以来,DO在颅颌面外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随着经验的日益积累,人们对下颌骨DO的认识也...
- 胡纯兵
- 关键词:基因疗法牵引成骨术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骨生长因子及骨钙素在新西兰大耳兔体内植入早期镁合金/新骨生成界面的表达变化
- 2010年
- 目的观察3种骨生长因子及骨钙素在动物体内植入早期镁合金/新骨生成界面的表达变化。方法将具有钙磷涂层的Mg-Mn-Zn合金和对照组裸Mg-Mn-Zn合金分别植入新西兰大耳白兔股骨的上、下干骺端,皮下注射钙黄绿素。在植入1、2、3、4周后分别做X线检查、HE染色、荧光观察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骨钙素(BG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X线检查见植入4周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合金棒均被新生骨质包裹;HE染色及荧光染色未见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BMP-2、TGF-β1和PDGF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具有钙磷涂层的Mg-Mn-Zn合金比对照组合金更好地促进骨髓腔内移植物界面处新骨生长因子的表达。
- 潘锋柏树令张二林徐丽萍于国宁
- 关键词:骨生长因子骨钙素免疫组织化学
- 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下颌骨牵引新骨生成影响的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索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下颌骨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过程中牵引间隙新骨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50只,双侧下颌骨截骨安装牵引器后3天开始牵引,每天0.8mm,连续牵引7天后,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每组10只:A组:在牵引区注射2μg(0.1μg/μl)pIRES-hVEGF165-hBMP2;B组:在牵引区注射2μg(0.1μg/μl)pIRES-hBMP2。C组:在牵引区注射2μg(0.1μg/μl)pIRES-hVEGF165;D组:在牵引区注射2μg(0.1μg/μl)空质粒pIRES;E组:在牵引区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5组实验动物均施加电穿孔刺激。各组分别于固定期第2、4、8周取材行组织学检查和形态计量学分析,测定牵引区新生骨量和新生骨小梁宽度。结果:A、B、C组新生骨量及新生骨小梁宽度明显高于D、E组(P<0.01)。且A组明显高于B、C组,但B、C组,D、E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脉冲介导的pIRES-hVEGF165-hBMP2重组质粒体内转染可能实现成骨与血供的联合重建,使单一生长因子的效应放大,促进牵引区新骨的生成。
- 黎德平胡纯兵何小川兰永树李绍兰吴国平郭力
- 关键词:电穿孔基因疗法骨生成组织形态计量学
- 间充质干细胞及基因转移方法促进新骨生成和大节段骨缺损的修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构建含人骨形态蛋白-2(B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转染入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其向骨细胞分化,从而生成新骨并修复骨缺损。方法用重组腺病毒作为载体,将人BMP-2基因转染入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MP-2蛋白的分泌表达。观察重组腺病毒Adv-BMP-2转染后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变化,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钙化结节形成和细胞中成骨相关蛋白mRNA转录水平等细胞分化的指征检定。将Adv-BMP-2转染后的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注入裸鼠右侧大腿四头肌内,观察新骨生成情况。将重组腺病毒Adv-BMP-2转染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大鼠大节段骨缺损的修复,并对植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跟踪观察。结果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腺病毒Adv-BMP-2转染的细胞可分泌表达BMP-2蛋白。转染后的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速度与重组腺病毒Adv-BMP-2的转染量呈剂量相关。Adv-BMP-2转染的干细胞碱性磷酸酶上升,并在体外形成钙结节,同时,成骨相关蛋白Osteopontin、Osteocalcin、Bone sialoprotein及Collagenα1(I)的mRNA水平也上升。用Adv-BMP-2转染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在裸鼠的大腿肌肉内形成发育成熟的新骨,转染的自体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修复大鼠大节段股骨缺损。在免疫抑制剂FK506的支持下,Adv-BMP-2转染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也能修复大鼠的大节段骨缺损。没有FK506支持下的Adv-BMP-2转染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重组腺病毒Adv-β-gal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则不能在体内形成新骨。植入骨缺损部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直接参与骨缺损的修复,且有向全身其他组织器官迁移的趋势,但生存期较短。结论用腺病毒介导的BMP-2基因转染入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诱导干细胞向骨细胞分化,生成新骨并修复骨缺损。
- 楼觉人弘之土田桥本淳一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基因治疗新骨生成
- 辛伐他汀在新骨生成中的研究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王占义胡东旭
- 关键词:辛伐他汀新骨生成
- 碳2位修饰的19-去甲-维生素D类似物在制备诱导新骨生成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发现1α,25-二羟基维生素D<Sub>3</Sub>的2位碳修饰的衍生物物可以特异性地促进成骨细胞形成新骨。2位碳修饰的维生素D类似物促进新骨形成的能力表明此类化合物可用于需要新骨合成的场合。因此,此类化合物可以...
- 赫克托·F.·德鲁卡J.·韦斯利·派克尼茹帕玛·K.·舍弗德
- 文献传递
- 不同剂量rhBMP-2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新骨生成的影响及其OPG表达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rhBMP-2在不同时间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新骨生成的影响及牵引区新骨中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表达。方法在48只成年大耳白兔的一侧下颌骨前部行骨切开术,分别将空白胶原、rhBMP-21.5 mg和rhBMP-2 3 mg胶原复合物植入下颌骨切开处,用牵引器延长一侧下颌骨4 mm,稳定期第1、3、7、14天,分别处死各组动物,取牵引区新生骨痂行OPG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下颌牵引延长后牵引间隙均有新骨形成,免疫组化染色OPG主要定位于成骨细胞的胞浆中。在同一时间内,应用rhBMP-2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rhBMP-23 mg剂量组较rhBMP-2 1.5 mg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物实验表明,rhBMP-2能促进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新骨的生成并具有浓度依赖性。
- 付颖王稚英
- 关键词:牵引成骨RHBMP-2骨保护素
相关作者
- 王大章

- 作品数:344被引量:1,304H指数:1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牵张成骨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颞颌关节 下颌骨
- 胡静

- 作品数:311被引量:1,09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牵张成骨 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 下颌 正颌外科
- 李继华

- 作品数:141被引量:33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牵张成骨 下颌骨 下颌 颞下颌关节 下颌牵张成骨
- 祝颂松

- 作品数:248被引量:313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颞下颌关节 牵张成骨 颞下颌关节盘 颞下颌关节强直 下颌骨
- 王志国

- 作品数:20被引量:82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牵张成骨 下颌牵张成骨 下颌骨牵张 新骨生成 信号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