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0篇“ 施药方式“的相关文章
40%噻唑锌悬浮剂不同施药方式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评价
2025年
通过小区试验,评估了40%噻唑锌悬浮剂、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3%噻霉酮微乳剂、5%噻霉酮悬浮剂等4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小区试验结果显示,40%噻唑锌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的防效在85%以上,优于其他3种剂处理。同时,采用大面积示范试验,探究了40%噻唑锌悬浮剂采用植保无人机喷施的防效。示范试验结果显示,飞行参数为高度3 m、速度7.5~8 m/s、行距6.5~7 m时,40%噻唑锌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的防效为83.29%~86.61%,飞防施药能够避免因常规农事操作引发的病害传播。该研究对40%噻唑锌悬浮剂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指导作用。
杨国兆李山东张绍国
关键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噻唑锌
不同施药方式与器械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24年
为明确不同施药方式施药器械对草地贪夜蛾防效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玉米地草地贪夜蛾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点喷法喷施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6 d后对玉米的保叶率为93.78%、虫口防效为88.09%;后9 d对玉米的保叶率为96.45%、虫口防效为95.24%,其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均明显优于散喷法。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施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6 d后对玉米的保叶率为89.18%、虫口防效为82.91%;后9 d对玉米的保叶率为89.35%、虫口防效为91.20%,其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速效性低于电动背负式喷雾器处理,后9 d两种施药器械虫口防效均超过90%。研究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施药可达到理想的防效,且作业效率高,成本大幅降低,推荐生产上应用于玉米地草地贪夜蛾的规模化防控。
陆志杰阮赞誉胡振海居梦婷林蔚红
关键词:施药方式施药器械田间防效
不同生物剂及施药方式对燕麦蚜虫的防治研究
2024年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燕麦蚜虫的生物剂及施药方式,开展不同生物剂及施药方式对燕麦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测定。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3%印楝素乳油对燕麦蚜虫的防效最好,后14d的防效为76.82%,高于化学剂5%吡虫啉乳油的防效(75.98%);后14d,绿僵菌土壤施药+白僵菌叶面喷施、白僵菌土壤施药+白僵菌叶面喷施对燕麦蚜虫的防效较好,分别为79.65%、76.12%,均高于其他施药方式。建议在蚜虫初发期选择0.3%印楝素乳油替代化学剂防治燕麦蚜虫,亦可选择在白僵菌、绿僵菌土壤施药的基础上叶面喷施白僵菌防治燕麦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王颖王静徐洋帆魏淑花张蓉班丽萍尹学伟
关键词:燕麦蚜虫生物药剂施药方式
两种剂不同施药方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
2024年
为探索不同剂及施药方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而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7%烯酰·唑嘧菌(德劲)和18.7%烯酰·吡唑酯(凯特)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较好防效,且在相同施药方式下防效无明显差别;不同施药方式对防效有一定影响,植保无人机飞防的4个处理后7 d、14 d、21 d防效分别为61.36%~73.93%、72.66%~83.12%和74.46%~85.58%,其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明显优于人工喷防,添加飞防助剂可适当提高防效,但无明显差异。
郑科美葛林钦张涛龙坤云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施药方式防效分析
不同杀虫剂和施药方式对日本壶链蚧的防治研究
2024年
以广玉兰、香樟、天竺桂为试验对象,比较了4种杀虫剂、3种施药方式对日本壶链蚧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于相对较小的乔木和灌木,采用孵化期喷雾+后期注射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于高大的乔木,使用注射施药方式的操作性更强;在防治剂选择上,综合考虑防治效果、施药量、施药难度和剂购买成本等因素,吡虫啉和噻虫·高氯氟2种剂兼顾了防治效果和经济适用性。该研究可为日本壶链蚧后期高效防治提供依据。
唐春艳张琪桂馨王智玲何志棚
关键词:杀虫剂施药方式
噻虫嗪不同施药方式对点蜂缘蝽成虫的防治效果
2024年
为明确噻虫嗪的最佳施药方式和持效期,并用来指导生产中对点蜂缘蝽成虫的防治,选择3种不同施药方式对大豆盆栽进行处理,在施药不同天数后罩网接虫,在接虫3 d、7 d后分别调查死亡虫数,并计算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处理对点蜂缘蝽无防治效果;使用灌根方式施药时,在相同天数接虫的前提下,不同剂浓度的防治效果为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与灌根方式相比,在施用相同浓度剂、相同接虫天数的前提下,茎叶喷雾方式的即时效最好。茎叶喷雾与灌根低浓度、中浓度的持效期均为5~10 d,灌根高浓度的持效期为10 d~15 d。虽然灌根高浓度的持效期比茎叶喷雾的更长,但二者的防治效果相差不多。茎叶喷雾的速效性远高于灌根方式,灌根方式的持效期略高于茎叶喷雾方式。综合考虑,在农业生产中建议采用茎叶喷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4.04 ga.i./hm2的方式防治点蜂缘蝽,剂的有效间隔期为10 d。
王自杰
关键词:噻虫嗪施药方式
不同施药方式对解淀粉芽孢杆菌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评价解淀粉芽孢杆菌不同施药方式下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以期获得更有效的剂应用技术。[方法]在大棚和露地2个应用场景下,采用5种不同施药方式评价了10亿孢子/mL解淀粉芽孢杆菌水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田间防效。[结果]2种应用场景下,采用播前沟施、种薯喷淋和块茎形成期灌根这3种施药方式,10亿孢子/mL解淀粉芽孢杆菌水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均显著高于采用播前土壤喷淋和块茎膨大期灌根处理的防效。播前沟施、种薯喷淋和块茎形成期灌根处理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水剂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因施药方式不同而异,播前沟施、种薯喷淋和块茎形成期灌根等3种施药方式下防效表现更优,可为更有效地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提供了合理的施用方案,为进一步农登记试验提供科学依据。
袁东华于稳欠刘依宁陈秀黄兰淇张颂函
关键词:马铃薯疮痂病解淀粉芽孢杆菌施药方式
三种施药方式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治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测试不同施药方式对田间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为剂的合理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参照《农田间效试验准则》相关标准进行田间试验,采用种子包衣、叶面喷雾、心叶点施等措施,测定3种施药方式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和40%溴氰虫酰胺·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在出苗后14 d对草地贪夜幼虫最高防治效果为83.88%和83.84%;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为88.92%和84.70%;虱螨脲、氟铃脲和杀铃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52%、84.26%和81.44%;虫螨腈、四唑虫酰胺、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治效果均在88%以上。建议种子处理剂+叶面喷雾或种子处理剂+心叶点施的综合防控措施,选取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轮换使用,延缓害虫抗耐性的产生。
黎柳锋王凤英廖仁昭韦桥现
关键词:种子处理剂叶面喷雾
不同施药方式防治枣瘿蚊的效果及效益分析
2024年
枣瘿蚊是新疆枣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为筛选高效、低毒的防治剂,并探索不同施药方式对防效的影响,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枣园开展了施药试验,调查不同处理对枣瘿蚊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在供试的5种剂中,25%螺虫·吡丙醚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20%吡虫啉可溶液剂的防治效果较优,相应处理区枣瘿蚊最高防效均在90%以上;比较不同施药模式的效果及成本,植保无人机施药模式优于传统施药模式。
李辉辉朱晓锋赵莉秦坤焕徐兵强宋博陈浩宇
关键词:枣瘿蚊杀虫剂
2种施药方式对防治苹果黑星病剂减量的效果
2024年
为探索防治苹果黑星病化学剂减量控害的施药方式,以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为防治剂,采用延长喷间隔期和推迟首次喷期2种施药方式进行田间试验。2020—202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延长喷间隔期15、20、25 d,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效分别为70.73%~83.51%、73.02%~89.10%、67.35%~91.48%;推迟首次喷期,80%花谢后进行第1次喷施、80%花谢后15 d进行第1次喷施和80%花谢后30 d进行第1次喷施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效分别为71.89%~82.06%、66.08%~88.87%、62.84%~89.55%。因此,在确保对苹果黑星病取得明显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可将喷间隔期延长至20 d或将首次喷期推迟至80%花谢后15 d进行,2种施药方式可分别减少喷4次和2次,化学剂减量控害效果显著。
李金峰魏江文史广亮李青梅韩菊红姜延军柳建伟
关键词:苹果黑星病

相关作者

姜运涛
作品数:9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施药方式 天敌 植物提取物 不同剂型 棉田蚜虫
赵培保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研究主题:保护地蔬菜 施药方式 熏烟法 粉尘剂 烟雾法
马德英
作品数:195被引量:921H指数:16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烟粉虱 白星花金龟 番茄 潜叶蛾 棉花
任爱芝
作品数:104被引量:155H指数:6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
研究主题:植物油乳油 拟康氏木霉 洋香瓜 麦二叉蚜 保护地蔬菜
李俊虎
作品数:12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褐斑病 褐斑病 杀菌剂 胺鲜酯 高产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