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3 篇“ 旅游意象 “的相关文章
城市旅游 意象 发展研究 2024年 自凯文·林奇提出“城市意象 ”(the image of the city)以来,这一概念在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概念也被引入到了旅游 学,延伸出了城市旅游 意象 研究。本文从城市意象 切入,梳理了从城市意象 到城市旅游 意象 研究的发展,并分析城市旅游 意象 研究对城市发展的意义;然后,总结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并对其全面性建构方式进行反思。文章旨在厘清城市意象 在旅游 学中的延伸意义,论证城市旅游 意象 的作用与研究方向,最终助力城市旅游 业乃至其他产业的综合发展。 徐红蕾 宋星洁关键词:意象 形象感知 城市意象 主题公园化古镇夜间旅游 意象 感知研究 2024年 夜的魅力塑造了旅游 地的独特景观,旅游 意象 是探讨夜间旅游 地景观在旅游 者心目中印象的核心要素。文章选取乌镇西栅景区游客网络评论为数据源,运用高频词与语义网络的方法解析乌镇西栅夜间旅游 意象 感知的要素与结构,采用主题分析方法探讨主题公园化古镇意象 感知的核心主题及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旅游 景观、旅游 设施及服务、时空间感以及情感等是构成乌镇夜间旅游 意象 感知的主要要素;乌镇西栅夜间旅游 意象 呈现以核心圈层的“乌镇西栅夜景”整体意象 为主题,以次核心圈层的“江南水乡”地方意象 为特质,外围圈层其他关联意象 为补充的生动夜间旅游 生活图景;目的地属性和旅游 体验是游客感知的乌镇西栅夜间旅游 意象 核心主题,旅游 吸引物、旅游 氛围、地方特产与美食、游玩体验、情感体验等是影响意象 感知主题的关键因子。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主题公园化古镇夜间旅游 意象 营造思路。 田逢军 付诗悦 汪忠列 吴儒练 焦珊珊 万思思关键词:夜间旅游 游客感知 旅游意象 邯郸城市旅游 意象 感知要素的解构与应用研究 2024年 自21世纪以来,国内旅游 需求日益旺盛,这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涌入城市的旅游 者也从自己的角度审视着城市,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着城市,并形成了对城市的旅游 意象 。文章以中国文化古城邯郸市市中心为研究对象,采用绘制认知图的方法来分析旅游 者对邯郸城市空间意象 的感知。笔者于2023年7月、8月多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基于获得的有效问卷1 017份和有效认知图谱880份,对邯郸城市空间意象 感知进行差异性评价和综合分析,以期为城市旅游 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袁宏宇关键词:城市意象 认知地图 山岳型景区旅游 意象 感知共识地图分析——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1 2024年 详细描述并解构旅游 意象 对于山岳型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安徽黄山为案例地,运用隐喻抽取技术,以受访者提供的照片为出发点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提取构念,聚集共识,绘制黄山旅游 意象 感知共识地图。研究发现:黄山旅游 意象 感知共识地图共包括43个共识构念,其中起始构念19个,连接构念15个,终结构念9个;黄山旅游 意象 主要由雄奇瑰丽的山岳景观、山水之间的文化气息、苦乐交织的攀登旅程以及提供便利的观光设施构成;对旅游 者吸引力最大的区域集中分布在10个标志性游览区(点)周围,其他引发意象 感知的景观分布在攀登路线以及缆车线路上。 张又玲 张智玮 李永乐 肖蕾关键词:旅游意象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对旅游 意象 建构的作用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 被引量:3 2024年 景观基因和旅游 意象 是传统村落旅游 目的地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明晰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对于理解传统村落旅游 者的行为特征和推动传统村落旅游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张谷英村为案例地,基于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识别提取和“认知-情感-整体”框架的旅游 意象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张谷英村景观基因和旅游 意象 建构的作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对旅游 意象 建构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同尺度的村落景观基因在旅游 意象 建构中存在差异,其中,“丰”字形建筑结构的建筑基因对认知意象 起到重要作用,“孝友家风”文化基因和以天井为中心的“回”字形院落布局基因次之,“龙”形山脉布局的环境基因作用最低。(2)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认知意象 在景观基因和整体意象 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认知意象 和情感意象 在景观基因和整体意象 中起到链式完全中介作用。(3)通过多群组分析,发现研究假设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游玩次数和不同常住地子群体中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丰富了传统村落景观意象 研究的内容和视角,有利于推进传统村落旅游 可持续发展和文化景观保护与传承的实践。 刘瑞瑞 刘沛林 申秀英 周文龙关键词:传统村落 旅游意象 线性文化遗产旅游 意象 偏差测度与评价——基于投射意象 与感知意象 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024年 旅游 意象 测度与评价是推进线性文化遗产旅游 利用的基础。文章以大运河(北京段)为例,基于官方宣传及游客评论的网络文本数据,综合运用扎根理论和文本成分距离分析法,构建旅游 意象 概念模型,并量化评价沿线不同河段(旧城段及通州段)官方投射意象 与游客感知意象 异同。研究结果认为,大运河(北京段)旅游 意象 由线性、景观、文化、服务和社交5个维度以及维度下属的16个范畴构建而成。同一河段的“投射-感知”意象 、不同河段间的投射意象 或感知意象 在不同范畴和维度下都存在差距,且附属维度错位现象明显。为构建良好的旅游 意象 ,旧城段要重点改善线性、文化和服务意象 ,通州段则需要关注线性和服务意象 。研究结论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中华文化标识建设具有参考意义,也为线性文化遗产精准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张书颖 崔家胜 王灵恩 王灵恩 刘家明关键词:线性文化遗产 大运河 基于数字叙事的城市旅游 意象 分析及优化——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2024年 文章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数字叙事文本进行分析处理,建立高频词表,并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三个维度进行投射意象 和感知意象 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投射意象 和感知意象 在自然旅游 资源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在旅游 目的地的展现上,两种意象 显示出不同的逻辑;投射意象 体现出官方在宣传旅游 保障措施方面的不足;游客的负面情绪集中体现在旅游 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湛江市可加大对人文类旅游 资源的挖掘和宣传力度,对两种意象 进行纠偏,形成旅游 热度的长尾效应,同时加强旅游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 服务水平,以此来提高投射意象 和感知意象 的精准度和匹配度,从而提升湛江市整体旅游 形象和旅游 竞争力。 刘晓丽关键词:旅游意象 近代居住型历史街区旅游 意象 对比研究 2024年 以青岛劈柴院、上海田子坊和广州永庆坊为例,对比游客对三个近代居住型历史街区的旅游 意象 。在爬取三个典型街区的网络评论文本的基础上,采用ROST CM6工具对街区的个性意象 、结构意象 和情感意象 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个街区的个性意象 和结构意象 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但是劈柴院的正面情感意象 低于田子坊和永庆坊,且消极情感意象 的主题共性大于个性。根据三个典型街区的旅游 意象 特征,总结出三个街区的旅游 意象 规律,为其他同类型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陈海婷 蒋正良 石峰 高敏关键词:网络文本 旅游意象 基于景观基因投射的传统村落旅游 意象 及其游客感知——以张谷英村为例 被引量:3 2024年 旅游 意象 是旅游 目的地研究和地方实践的重要内容,对旅游 发展和景观符号表达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张谷英村为例,结合景观基因理论、旅游 意象 理论与UGC文本数据来探讨张谷英村景区投射意象 与游客感知意象 的差异。研究发现:1)景观基因与旅游 意象 在内涵结构中存在密切关联,景观基因是传统村落投射意象 的主要表征内容,感知意象 是主体对地域景观的主观表达。准确识别景观基因、使景观基因显性化是建构传统村落投射意象 的基础。2)在建筑意象 和空间意象 维度中,游客认知意象 高于景区投射意象 ;在文化意象 和环境意象 维度中,景区投射意象 高于游客认知意象 。游客对张谷英村显性、外在的景观特征感知较为强烈,对于隐形、内在的文化景观特征感知较低。3)游客对张谷英村的旅游 资源、旅游 环境满意度较高,评价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情感的具体反映在景区门票和商业化方面。研究结论为决策者开发与宣传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促进传统村落旅游 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刘瑞瑞 刘沛林关键词:传统村落 旅游意象 UGC 基于深度学习的上海市旅游 意象 时空特征及优化研究 杨婉婷
相关作者
宗圆圆 作品数:31 被引量:108 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意象 旅游者 公益旅游 意象研究 VEP 庄志民 作品数:43 被引量:779 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学系 研究主题:旅游 旅游产品 旅游意象 旅游文化 产品设计 陈丽萍 作品数:16 被引量:21 H指数:3 供职机构: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业 旅游意象 高职院校 旅游业人才 自由贸易港 田逢军 作品数:41 被引量:588 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城市游憩空间 城市 城市游憩 旅游 城市滨水区 闵祥晓 作品数:18 被引量:51 H指数:4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研究主题:地方依恋 旅游区 旅游者 旅游意象 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