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04篇“ 旅游环境“的相关文章
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2025年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高强度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对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大多基于政策制定者或经营管理者角度展开,缺乏消费者视角的观察与反馈,导致评价结果出现向好偏差。此外,对民族地区地方性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考虑相对较少。以旅游资源富集但生态环境脆弱且经济相对落后的黄河上游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构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开展基于消费者观察视角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综合旅游环境处于亚承载状态,具有较大的生态旅游开发空间。自然资源既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也是最大的掣肘因素,迫切需要加大绿色转型发展、资金投入与高素质管理人才引进力度。此外,当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旅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接待能力以及基础设施条件需要提升。本研究是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多视角信息挖掘、重组与评价的探索尝试,可为当地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杨雪梅摆利军秦宏毅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游客感知
青岛市海水浴场旅游环境承载力量化研究
2025年
为保护滨海旅游与生态环境,选取青岛市7处海水浴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现场调研、遥感影像、问卷调查与数字模拟等多种数据源,借助ArcGIS10.8空间校正及网络分析工具进行数据补充,对各海水浴场的空间范围及内部空间进行界定与划分,构建了青岛市海水浴场旅游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实测得到各海水浴场在开放期间的日承载量。结果表明:浴场面积与其旅游环境承载力成正比,资源环境承载力为海水浴场旅游环境承载力中的重要影响层,本研究可为海水浴场日游客容量及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核定提供参考。
刘珍陈菲宋江寒朱泽明李林桐
关键词:海水浴场旅游环境承载力GIS分析
基于AHP法的甘肃省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
2025年
准确识别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乡村旅游的合理开发。基于甘肃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构建衡量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研究发现乡村适游时间比、乡村空气质量指数和乡村交通便捷度是影响甘肃省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因此在未来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甘肃省应根据影响因素权重,注重乡村旅游规划,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拓展乡村适游时间,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乡村旅游便捷度。
韩润娥赵峰
关键词: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层次分析法
文化遗产景区旅游环境优化研究
本书从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均衡问题出发,从遗产本体、遗产游客及遗产政策等三个视角,探讨通过优化文化遗产景区环境,以缓解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矛盾的方法,遗产本体视角的环境优化研究包括遗产景区整体环境优化研究、遗产景区缓冲区空间...
陈享尔作
龙虎山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2024年
自然风景区要发展生态旅游,应该遵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游客规模和环境容量相适应。龙虎山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对其进行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对于促进龙虎山风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龙虎山风景区龙虎山园区展开实地调研,建立了龙虎山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并从旅游资源(空间)容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旅游生态容量、旅游心理容量、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5方面对龙虎山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依据加权评价得出现状条件下龙虎山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年容量为874万人次,其中受观光车数量限制的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即为风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短板”。根据龙虎山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短板,提出了加强资源开发、强化社区参与、加强游客分流、实行弹性门票等发展建议。
唐嘉泽刘富军丁蒙阳
关键词:龙虎山生态旅游旅游环境容量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构建路径分析
2024年
针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我国倡导各区域建立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产业,在促进旅游服务行业发展的同时,修复社会生态环境,切实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协同发展。在国家公园建设运营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环境容量进行合理的测算,科学构建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从而保障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系统在开放期间不会受到破坏。基于此,文章以某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探究该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构建路径,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李樨车显荣王西洋黄健婷
关键词: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
智慧旅游环境下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2024年
现阶段,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旅游行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智慧旅游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给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智慧化”理念的推动下,各旅游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在极大程度上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智慧旅游尚处于发展初期,乡村在发展智慧旅游的过程中尚面临诸多困境,还需对此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文章分析乡村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探讨智慧旅游环境下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希望促进旅游业智能化发展。
丁玉娟
关键词:智慧旅游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内蒙古旅游环境系统韧性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2024年
旅游环境系统为旅游业提供支撑,其韧性水平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分析旅游环境系统韧性内涵的基础上,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背景,将内蒙古旅游环境系统分解为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文化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并构建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设定各指标权重,借助Vensim软件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内蒙古旅游环境系统韧性的运行过程,仿真4种不同的政策情境,进行战略决策预测,揭示内在发展机制和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旅游环境系统韧性受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经济建设较为滞后,社会发展相对稳固;“两山”双向转换通道尚存不足;在4种政策情境下,内蒙古旅游环境系统韧性均有所增加,相对于经济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更有利于促进旅游环境系统韧性的提升。从长远来看,注重协调发展的“方案四”更能有效提高内蒙古旅游环境系统韧性。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内蒙古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模式参考与实践路径。
陈文节李艺璇顾丹丹
关键词:韧性熵值法系统动力学
中国旅游环境承载力时空演化与障碍度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伴随世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环境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热点问题,科学评估旅游环境承载力(TECC)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旅游、经济、生态、社会四个系统界定了TECC的指标体系,并通过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国TECC的时空演化特征与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1年中国TECC呈上升趋势,四个系统协同演进,但各系统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2)2011-2021年中国TECC总体差异有所上升,区域间差异缩小而区域内部总差异在扩大,差异主要来自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3)2011-2021年中国TECC障碍度总体上经济系统>旅游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高障碍指标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相关企业、就业人数、医疗水平和城市交通五方面。
奥勇吴京盛汪雅张亦恒李雪娇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
智慧旅游环境下甘南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探究
2024年
在政府倡导和推动下,甘南凭借良好的自然优势,开发建设了以民风民俗为主、自然风景为辅的具有中国乡村特色的旅游产业,不仅促进了甘南乡村产业模式创新,还推进了甘南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文章就智慧旅游环境下甘南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如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服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乡村资源分散及平台建设落后等,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以提升甘南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毛爱华
关键词:智慧旅游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相关作者

翁钢民
作品数:155被引量:2,016H指数:24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产业 旅游环境 旅游 旅游业
杨秀平
作品数:87被引量:697H指数:16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环境 可持续发展 旅游 预警
刘佳
作品数:330被引量:1,974H指数:23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旅游产业 旅游 旅游环境承载力 影响因素 滨海旅游
张敏
作品数:101被引量:311H指数:9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 旅游 环境容量 生态环境
赵永峰
作品数:37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集宁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环境 生态环境 新疆绿洲 绿洲 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