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3篇“ 无症状感染“的相关文章
具有无症状感染与多感染途径的宿主-病原体反应扩散模型研究
2025年
基于空间异质性,无症状感染宿主和病原体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提出一类具有无症状感染宿主和多种感染途径的反应扩散宿主-病原体模型,并利用半群理论,讨论模型全局正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进一步,根据下一代算子的谱半径方法给出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_(0),并用其刻画了疾病的灭绝性和持久性.即,如果R_(0)<1,病稳态是全局渐近稳定的;而如果R_(0)>1,疾病是一致持续的且模型至少有一个地方病平衡态.此外,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证明空间匀质环境下模型病平衡态和地方病平衡态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最后通过数值模拟解释主要的理论结果并探讨扩散速率对感染宿主分布的影响.
李娇胡振祥聂麟飞
关键词:反应扩散模型无症状感染基本再生数全局渐近稳定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载量分析
2024年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差异,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市2021—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拭子标本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病毒载量分析。结果纳入121例病例,确诊病例占54.5%。确诊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1,不同性别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6,P=0.006);不同年龄组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3,P=0.008)。在病毒载量方面,确诊病例组与无症状感染者组差异统计学差异(Z=1.124,P=0.261)。年龄≥60岁的确诊病例组与无症状感染者组的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7,P=0.033),两组病毒载量中位数M(P25,P75)分别为12466.5(1861.3,168323.6)、3256.3(972.8,42043.3)copies/ml。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病毒载量差异统计学意义,但≥60岁年龄组确诊病例的病毒载量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感染者,提示老年病例中病毒载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孙敏马建陈大伟蔡蓉王玮明何芳杨鹏飞
关键词:确诊病例病毒载量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和轻型感染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和轻型感染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231例冠心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和轻型感染患者。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类型分为对照组(无症状感染者,115例)和观察组(轻型感染者,11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对患者进行1个月随访,比较2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心绞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大于,体重指数、D-二聚体、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慢性肺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短期内心绞痛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风险比:2.371,95%置信区间:1.373~4.094,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风险比:1.065,95%置信区间:1.026~1.106,P=0.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风险比:1.777,95%置信区间:1.297~2.435,P<0.00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类型(风险比:1.813,95%置信区间:0.986~3.101,P=0.031)、血红蛋白水平(风险比:0.980,95%置信区间:0.963~0.997,P=0.024)是短期内发生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轻型感染的冠心病患者较无症状感染者心绞痛事件发生风险高,心绞痛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血红蛋白水平独立相关。
樊楚路慧闫航语杨永红陶娟刘洁琳李丹董姝彤李学鹏黄觊
关键词:心绞痛
具有无症状感染的新冠病毒传播模型研究
2024年
为研究无症状感染者对新冠病毒的传播影响,建立了一个具有无症状感染的新冠病毒传播动力学模型.首先,利用下一代矩阵法求得基本再生数R_(0).其次,当R_(0)<1时,应用Hurwitz判据证明了病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并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的方法证明了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当R_(0)>1时,系统存在唯一的地方病平衡点且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并证明了系统的一致持续性.然后,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求得了最优控制解的表达形式.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并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说明无症状感染者对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程度不容忽视,应采取居家隔离措施来降低疾病的传播率.
原玉茹李淑萍
关键词:无症状感染稳定性最优控制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围手术期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分析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感染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围手术期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2023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感染新冠,将患者分为未感染组和无症状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分析新冠无症状感染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30例,平均年龄(58.0±11.1)岁。未感染组51例,无症状感染组15例。2例二尖瓣置换、20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双瓣置换、3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22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18例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无症状感染患者比未感染患者急诊手术比例更高(26.7%vs.0.0%,P<0.01)。无症状感染和未感染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冠无症状感染和未感染患者心脏瓣膜手术的围手术期结果基本一致。
王笑晨孙海磊张超宇周正春魏宇宣海洋程光存葛建军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心脏瓣膜手术围手术期
具有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病模型及其最优控制
近年来爆发的COVID-19大流行对全球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再一次掀起了全球对于流行病的关注.本文受早期的COVID-19大流行特性的启发,建立了一类具有无症状感染者和隔离控制的传染病模型,并结合最优控...
范佳欣
关键词:最优控制病毒变异
基于存在无症状感染者的数学模型对新冠肺炎传播的研究
2024年
基于存在基础病史易感者的SEIR传染病模型建立了一类含有无症状感染人群的新冠肺炎传播模型,得到了其传播的基本再生数,确定了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并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和利用LaSalle不变性原理论证了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用数值模拟对所得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了有效验证。同时,讨论了由潜伏者向无症状感染者转化的比例系数与无症状感染者向感染者的转归率系数对疾病传播的影响,发现不考虑无症状感染者的数学模型会低估疾病传播的基本再生数和感染规模,数值模拟也显示了由潜伏者向无症状感染者转化的比例系数与无症状感染者向感染者的转归率系数对感染者人数峰值的影响等。
翟羿江
关键词:全局渐近稳定性
基于“中医治神”理论的调神扶正排毒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核酸转阴时间效应规律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开始使用调神扶正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服用调神扶正排毒汤,根据开始服用调神扶正排毒汤的时间分成≤3 d组(37例)、4~6 d组(47例)、7~9 d组(21例)。比较三组基础资料、核酸转阴时间,对患者年龄、开始服药时间与核酸转阴时间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3 d组男18例、女19例,平均年龄(26.85±15.87)岁;4~6 d组男15例、女32例,平均年龄(28.91±18.12)岁;7~9 d组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26.95±16.43)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 d组核酸转阴时间为(6.84±0.80)d,4~6 d组核酸转阴时间为(10.09±0.78)d,7~9 d组核酸转阴时间为(12.81±0.81)d,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患者开始服药时间与核酸转阴时间呈正相关(P<0.01,R2=0.88),开始服药时间越晚,核酸转阴时间越长。年龄与核酸转阴时间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患者越早开始服用调神扶正排毒汤,核酸转阴时间越短,研究结果提示调神扶正排毒汤可能对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有积极的作用。
张震钰聂玉婷袁岳鹏胡胜根
一类具有无症状感染的随机SEIR传染病模型的平稳分布
2024年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截止2023年3月7日,全球累计感染约7.5亿人,累计死亡约686万人,这说明了具有无症状感染的传染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因此,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的传播特点,研究了一类具有无症状感染的随机SEIR传染病模型的平稳分布。首先,通过构建合适的V函数证明了模型正解的存在唯一性。然后,利用Lyapunov方法建立了参数ℜ0s,并且证明了当ℜ0s>1时,模型的解在ℝ+4上存在唯一一个的平稳分布。最后,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发现ℜ0s受到白噪声的影响,并且ℜ0s小于等于确定型SEIR模型的基本再生数ℜ0。
冯莉
上海市某方舱医院2897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上海市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宝山泾灿路(罗泾京东)方舱医院收治的2897例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探究不同特征的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住院时间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时间≥14 d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2897例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1±4.6)d,不同年龄段、入舱前核酸阳性时间以及伴有咳嗽、咳痰、咽痛、发热、流涕、鼻塞、口干咽燥、头痛、乏力、肌痛、腹泻、恶寒、恶心呕吐、头晕症状感染者住院时间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增加、患有糖尿病史以及咽痛、发热、流涕、肌痛症状会增加住院天数,而入舱前核酸阳性时间长则会减少住院天数。住院时间≥14 d者,高龄、糖尿病史以及出现咽痛、发热、口干咽燥、肌痛、恶心呕吐症状的占比更高,入舱前核酸阳性时间相对更短,接种2针及以上疫苗占比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入舱前核酸阳性时间短、糖尿病史以及发热和口干咽燥症状可能是导致住院时间超过14 d的危险因素,接种2针及以上疫苗可能是保护因素。结论Omicron变异株轻型/无症状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约为9 d,高龄、疫苗接种2针及以上、患有糖尿病史、入舱前核酸阳性时间短以及咽痛、发热、流涕、口干咽燥、肌痛等正气虚衰、病邪入里、化热伤阴表现对于住院时间可能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尽早识别核酸转阴慢、住院时间长的高危患者,以期为缩短核酸转阴时间、指导重点人群精准防控提供
梁元钰吕晓东袁佺庞立健臧凝子王梅姜扬刘创张浩洋王佳然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住院时间

相关作者

冯宇
作品数:53被引量:438H指数:10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棘球蚴病 利什曼原虫 内脏利什曼病 包虫病 无症状感染
杨成明
作品数:449被引量:1,389H指数:17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高血压 胰岛素 肾交感神经 踝臂指数 射频消融术
李立明
作品数:570被引量:8,244H指数:4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公共卫生 慢性病 高血压 成年人
包意芳
作品数:45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华支睾吸虫 利什曼原虫 单克隆抗体 抗原 抗原蛋白
高春花
作品数:50被引量:15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免疫层析试条 利什曼原虫 囊型包虫病 内脏利什曼病 黑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