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6篇“ 日照百分率“的相关文章
- 近30 a新疆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率时空分布特点被引量:3
- 2022年
- 利用新疆34个观测站点的多年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逐时资料,采用一元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Pearson相关检验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新疆不同地区年、季的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分布整体呈“东多西少”的分布形态,高值区在新疆东疆地区。新疆东疆地区日照时数四季分布均匀,在光照充足的同时气候条件也非常稳定,从太阳辐射量的角度考虑是理想的太阳能电站建站地区。近30 a来新疆日照时数总体上呈弱的减少趋势,近10 a来日照时数减少明显,而南疆日照时数气候趋势为增加。Pearson检验证明新疆东疆气候暖湿化的变化与日照时数为负相关;周期分析表明,新疆日照时数有20 a和10-12 a的周期变化。
- 李晔林闽曼吾拉·卡德尔林佳
- 关键词: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气候趋势
- 基于FY-2G总云量的日照百分率估算及检验被引量:2
- 2018年
- 首先以考虑地形遮蔽的分布式可照时间理论模型结合气象台站观测的日照时间计算了日照百分率,然后对我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FY-2G)的总云量遥感影像产品重采样后,根据日照百分率和云量的负相关性,分别建立了基于遥感总云量和观测站云量(总云量、低云量)的日尺度日照百分率估算模型,并以气象站点分布稀疏的新疆区域为例,对两种估算模型使用IDW和Kriging插值方法的模拟效果进行了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 实际地形下新疆区域可照时间的空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全区四季平均可照时间分别为:春季1165 h,夏季1286 h,秋季964 h,冬季823 h。2) 基于遥感云量的条带状重采样方案考虑了日照轨迹和云的区域移动变化,重采样后的云量值与日照百分率的相关性有所提升,相关系数为0.756。3) 建立的单站分季节遥感集成日照百分率模型相关系数冬夏差异明显,夏季最高,春秋次之,且分布形态较为一致,冬季最低,低值主要集中在北疆沿天山一带。4) 从模拟的效果来看,遥感集成日照百分率模型(平均绝对误差为14.8%)要明显优于基于观测站云量模型模拟的结果,由于遥感集成日照百分率充分发挥了卫星在空间上连续观测的优势,空间分布更为连续,通过检验后的该方法可以在站点稀少的西部地区进行业务应用。
- 陈鹏翔彭冬梅张旭
- 关键词:遥感重采样
- 近60年来南北疆日照百分率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利用均匀分布在新疆的12个国家标准气象站1955-2012年日照百分率数据,通过气候趋势分析、气候突变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近60年来南北疆日照百分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北疆日照百分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日照时间为南疆多于北疆.近60年来,南北疆各站点日照百分率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绝大部分站点呈下降趋势.从各年代来看,北疆日照百分率总体经历了"上升—上升—下降—下降—下降"的变化过程,而南疆日照百分率总体经历了"上升—上升—下降—下降—上升"的变化过程.突变特征方面,南北疆发生了0.05及以上显著水平的突变现象,从各站点突变点来看,突变年份和空间分布无明显规律性,突变年份同步性和一致性较差.南北疆绝大部分站点日照百分率与风速、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最低气温关系不明显.Morlet小波分析结果显示,北疆的日照百分率存在5年和25年比较明显的周期,而南疆存在5年和10年的周期变化规律.
- 何毅杨太保王琳栋王凯陈雨
- 关键词:影响因素突变特征日照百分率
- 基于改进HASM方法的中国日照百分率的模拟被引量:3
- 2014年
- 日照百分率作为研究日照时数及太阳辐射等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模拟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而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HASM)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用于生态建模的高精度曲面模拟方法。首先对现有的HASM进行改进,给出建立在完整理论基础之上、精度更高的曲面建模方法,并记为HASM.MOD;以高斯合成曲面为数值试验对象,验证HASM与HASM.MOD的模拟精度;最后,根据全国1951-2010年752个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日照百分率数据,运用HASM.MOD研究近60年月平均日照百分率的分布状况,同时比较了HASM.MOD、HASM、Kriging和IDW法的插值精度。数值试验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HASM.MOD的模拟精度最高。用该方法所提供的日照百分率数据可作为基础地理数据供相关研究应用。
- 赵娜岳天祥赵明伟
- 关键词:日照百分率插值
- 基于云量影像的日照百分率遥感集成模型被引量:5
- 2013年
- 通过遥感影像云量数据和地面站点日照百分率观测数据建立遥感集成日照百分率模型,模拟遥感集成日照百分率的空间分布。基本思路是以空间尺度上的富余弥补时间尺度上的稀缺。云的移动是连续的,所以一幅云量遥感影像中,某一格网点周围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云量都有可能对该点日照情况产生影响,因此对遥感总云量数据在日照轨迹内及云移动所经路径内重采样,能够更接近可照时段内云量的真实情况。然后按云量和日照百分率的负相关性,建立了日尺度的日照百分率遥感集成综合模型,实现对遥感集成日照百分率的模拟,完成日照百分率的遥感集成空间分布模拟图。结果表明:(1)重采样后的总云量克服了云量观测在时间上的局限性;(2)遥感集成日照百分率克服了气象站点空间上的局限性;(3)遥感集成日照百分率模型模拟精度相对插值法有显著的提高。
- 施国萍邱新法曾燕仇月萍
- 关键词:MODIS总云量
- FY-2C云分类资料估算日照百分率被引量:6
- 2013年
- 日照百分率是地球辐射研究、太阳能资源评估等工作中使用的一个重要指标量。为探讨FY-2C静止气象卫星资料估算日照百分率的可能性,以江西省为例,采用了FY-2C静止气象卫星2007年整年白天逐小时云检测资料和同期江西省87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日照时数资料,建立了北京时间8:00—17:00逐时多元线性回归和权重系数两种估算模型,估算得到了覆盖江西省范围的5 km空间分辨率的逐时日照百分率格点资料。另外,用反距离加权(IDW)和克里金法(Kriging)模型对全省8:00—17:00逐时的日照百分率进行5 km分辨率空间插值,以进行多种方法对比分析。将各模型的估算结果与未参与模型构建的17站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基于FY-2C云检测资料的两种估算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相对误差均比IDW和Kriging的小50%以上,且其均方根误差(RMSIE)均明显小于后两者,误差离散性亦更小。基于FY-2C云检测资料的日照百分率的两个估算模型中多元回归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3.40%,平均相对误差为8.62%,略小于权重系数模型的3.47%和8.75%,两者的均方根误差(RMSIE)则相差无几,误差空间分布也较为一致;各时次两种模型的估算值多大于实测值,仅17:00的估算结果小于实测值,8:00和17:00的MAE、RMSIE、相对误差均明显大于其他时次。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基于FY-2C云检测资料的两种日照百分率估算模型均明显优于传统的IDW和Kriging方法;就2007年资料而言,多元回归模型优于权重系数模型。
- 王怀清李三妹
- 关键词:FY-2C云检测日照百分率
- 河南省日照百分率(1961—2008年)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
- 2013年
- 日照百分率时空格局是衡量区域太阳能资源分布及其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河南省现有17个国家基准或基本气象站1961—2008年间的逐月日照百分率数据,运用SPSS 13.0,从时空格局和趋势分析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日照百分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01—2008年均日照百分率比1961—1970年降低了9.72%;月份对比上,1月和12月的日照百分率递减趋势较为明显,且大部分台站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仅有4月的日照百分率变化呈现递增状态;季节对比上,日照百分率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夏季和冬季,大部分站点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地势较高的栾川、卢氏、西峡和孟津等西部4站点日照百分率下降趋势不显著.
- 许传阳郝成元
- 关键词:日照百分率
- 藏东三江流域日照百分率气候变化特征
- 2011年
- 利用藏东三江流域7个气象站1970—2005年日照百分率资料,分析了昌都地区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藏东三江流域年日照百分率地理分布呈东部、西部多而中部少的特征;各地年日照百分率变化趋势并非一致,昌都、丁青站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类乌齐、洛隆、左贡、芒康、八宿站均呈上升趋势;从日照百分率季节变化看,昌都站夏季、秋季日照百分率呈下降趋势,春季、冬季呈缓慢上升趋势。左贡站各季节的日照百分率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多现象,其中,春季、秋季日照百分率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每年分别增加0.20%、0.16%。
- 李白萍吴菊新潘贵元多吉桑珠陆奎勇
- 关键词:日照百分率气候变化气候倾向率
- 陕西省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时空分布演变特征被引量:11
- 2008年
- 根据陕西省96站1971—2005年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资料,应用EOF和REOF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年日照时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年日照时数可分为全省一致、陕南地区为中心、延安地区为中心、榆林地区为中心等多种分布型。日照百分率与日照时数的分布十分相似,且各种分布型都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近40 a来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秦岭山区及以南地区、陕北长城沿线及渭北高原地区呈缓慢减少趋势,延安地区及关中西北部呈缓慢持续增加趋势。
- 吴林荣江志红鲁渊平杜继稳乔丽刘海军
- 关键词: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
- 黄河流域近40年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88
- 2006年
- 利用黄河流域及其周边146个气象站1960—2000年逐月日照百分率资料,研究分析了黄河流域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就整个流域平均而言,日照百分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黄河流域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20世纪90年代较60年代下降了2.49%;日照百分率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夏季和冬季,春季和秋季下降不明显。对日照百分率气候变化的空间分析表明,除极少数台站的日照百分率呈略有上升趋势外(主要出现在流域上游),黄河流域日照百分率的下降表现得非常明显,遍布整个流域的中、下游。
- 买苗曾燕邱新法高苹王萧宇
- 关键词:黄河流域日照百分率气候变化气候趋势
相关作者
- 邱新法

- 作品数:243被引量:2,380H指数:22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起伏地形 分布式模拟 分布式模型 DEM 基于GIS
- 申双和

- 作品数:440被引量:4,780H指数:35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水稻 冬小麦 高温热害 土壤水分 气候变化
- 曹雯

- 作品数:43被引量:479H指数:14
-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
- 研究主题:参考作物蒸散 生长季 潜在蒸散 蒸散 淮河流域
- 缪启龙

- 作品数:260被引量:3,567H指数:31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起伏地形 长江三角洲 气温 气温变化
- 曾燕

- 作品数:81被引量:1,807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 研究主题:黄河流域 起伏地形 气候变化 DEM 分布式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