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4 篇“ 早产儿父母 “的相关文章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 父母 心理感知脆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 父母 心理感知脆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153名BPD早产儿 的父母 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父母 感知脆弱程度量表(CV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53名BPD早产儿 的父母 CVS总分为(7.14±0.68)分,心理感知脆弱处于一般水平,其中孩子实际病况、父母 对失去孩子的恐惧2个维度得分分别为(3.76±0.47)、(3.38±0.2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父母 年龄、与患儿关系、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焦虑、患儿是否为独生子女、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分级为BPD早产儿 父母 心理感知脆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BPD早产儿 父母 心理感知脆弱有待改善,医护人员应关注BPD早产儿 父母 心理感知脆弱水平,针对影响因素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降低BPD早产儿 父母 心理感知脆弱水平,促进患儿康复。 陈莹 梁锦晶 汪娆关键词:焦虑 NICU早产儿 父母 出院准备度研究进展 2024年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 父母 出院准备度的相关概念、出院准备度评价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对早产儿 父母 出院准备度的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早产儿 出院后的生长发育提供借鉴。 齐珍珍 李华关键词:早产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父母 NICU早产儿 父母 居家照护体验与需求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整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 父母 居家照护体验与需求的质性研究,为更好地开展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Embase、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索关于NICU早产儿 出院后父母 真实体验与需求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2月18日。本研究使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meta整合。结果 共纳入11篇研究,质量等级均为B级。提炼出52个研究结果,将相似结果归纳组合形成7个新的类别,并整合为3个结果:(1)早产儿 出院后父母 积极与消极感并存。(2)早产儿 父母 居家照护过程中感知到的挑战与困难。(3)早产儿 父母 希望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结论 出院后早产儿 父母 居家照护水平有待提升,医院及社区需加强联系与合作,针对早产儿 出院制定详细且有针对性的宣教措施,并考虑不同地区的卫生保健环境,实施有针对性的理论及技能培训,以确保早产儿 出院后能得到积极有效照护。 熊仪 张六一 胡琦琦 张丹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早产儿 循证护理 叙事护理对NICU的早产儿 父母 情绪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早产儿 父母 情绪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4例NICU的早产儿 父母 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叙事护理干预,于早产儿 入住NICU当天(干预前)及出院当天(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早产儿 父母 的情绪状态及应对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叙事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 父母 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 父母 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NICU早产儿 父母 在常规护理指导的同时给予叙事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早产儿 父母 的情绪状态,促使早产儿 父母 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叶芳杰关键词:NICU 早产儿 情绪状态 家庭参与护理联合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干预对早产儿 父母 育儿胜任感的影响研究 2024年 探究早产儿 父母 育儿胜任感中,应用家庭参与护理联合格林模式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共计120例,均选取我院收入早产儿 病例的父母 ,纳入时间:2023年7月份-2024年3月份,依据探视情况,每天都前来探视患儿者,纳入研究组(n=60,家庭参与护理+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干预);非每日探视或连续3日以上未探视患儿者,纳入对照组(n=60,常规护理模式),分析其在育儿胜任感、心理、满意度以及再入院情况的差异。结果 护理前,两组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评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父母 紧张焦虑评分量表(PSS:NICU)评分比较均基本相似(P>0.05);但护理后,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程度、再入院率方面,研究组护理后较对照组而言更优(P<0.05)。结论 早产儿 父母 育儿胜任感中,应用家庭参与护理联合格林模式健康教育的价值符合研究预期,能够较为理想地改善早产儿 父母 的育儿胜任感,减轻焦虑情绪,进而使其满意度也获得同步提升,降低患儿再次入院率。 伍秋红关键词:早产儿 抗逆力与育儿胜任感在早产儿 父母 家庭功能、出院准备度间的中介效应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早产儿 父母 家庭功能、抗逆力、育儿胜任感及出院准备度的现状;分析早产儿 父母 家庭功能、抗逆力、育儿胜任感及出院准备度的相关性;探讨早产儿 父母 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探索早产儿 父母 家庭功能、抗逆力、育儿胜任感及... 董慧敏关键词:早产儿父母 家庭功能 抗逆力 中介效应 基于质量改进模型优化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照护在提升早产儿 父母 激活效果研究 背景:早产 及相关疾病负担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早产儿 尤其是高危儿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早产 、亲子隔离、潜在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发生风险和照护者育儿知识缺乏等因素不利于早产儿 的预后和长期健康发展。父母 是早... 邹柳妮关键词:早产儿 基于达标互动理论的护理对重症早产儿 父母 照护能力、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达标互动理论的护理对重症早产儿 父母 照护能力、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赤峰市医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60例重症早产儿 及其父母 作为研究对象,早产儿 与父母 一对一匹配,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早产儿 及其父母 。对照组早产儿 接受常规护理,并对早产儿 父母 实施相应护理指导,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对早产儿 父母 实施基于达标互动理论的护理,两组均干预至早产儿 出院。比较两组早产儿 父母 的照护能力、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 父母 的照护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 父母 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 父母 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早产儿 父母 实施基于达标互动理论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其照护能力,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于萍关键词:早产儿父母 疾病不确定感 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早产儿 父母 照顾负担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2024年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早产儿 父母 照顾负担和生活质量间的作用。方法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早产儿 及其父母 20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表对调查对象社会学特征进行调查,分别采用父母 应对方式量表(CHIP)、社会支持量表(SSRS)、照顾负担量表(ZBI)、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FAMQOL)对早产儿 父母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照顾负担、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调查。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上述变量间的相关性;探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早产儿 父母 照顾负担和生活质量间的作用。结果剔除无效问卷12例,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为94.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照顾负担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Bootstrap法结果显示,3条路径总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445,总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2.66%,其中路径1(照顾负担→应对方式→生活质量)、路径2(照顾负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路径3(照顾负担→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相对中介占比14.79%、6.98%、30.89%。结论早产儿 父母 生活质量与照顾负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有关,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早产儿 父母 照顾负担和生活质量间具有中介作用。 许海娟 张迪 杜志云 高媛媛 姚文秀关键词: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早产儿 父母 家庭功能对家庭护理准备的交互作用研究2024年 目的分析早产儿 父亲和母亲家庭功能对家庭护理准备的交互作用,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升家庭护理准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医院早产儿 父母 218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家庭护理准备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主客体互倚模型(APIM)探讨早产儿 父母 家庭功能和家庭护理准备的交互作用。结果早产儿 母亲家庭护理准备高于父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间家庭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体效应显示:患儿父亲和母亲家庭功能均对自身家庭护理准备有正向预测价值(β_(父亲)=0.214,β_(母亲)=0.311,P<0.05)。客体效应显示:父亲和母亲家庭功能对对方家庭护理准备均有正向预测价值(β_(父亲-母亲)=0.162,β_(母亲-父亲)=0.197,P<0.05)。成对模式显示:父亲母家庭功能对家庭护理准备影响为对偶模式,母亲为混合模式。结论早产儿 父母 家庭功能对家庭护理准备存在交互作用,临床干预时应该将两者看成一个整体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更好地提高患儿父母 家庭护理准备。 江灿慧 陈樱芳 叶严丽关键词:早产儿 家庭功能
相关作者
谢芳芳 作品数:5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早产儿父母 NICU 新生儿疼痛 音乐护理 护理方案 唐利华 作品数:25 被引量:110 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儿科 儿科护士 护理 延续性护理 哮喘患儿 韦琴 作品数:108 被引量:754 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早产儿 护理 患儿 儿科 儿童 梁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51 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早产儿 新生儿 感官 振幅整合脑电图 出院 梁洁 作品数:28 被引量:211 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早产儿 新生儿 护理 出院 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