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25篇“ 早幼粒细胞性“的相关文章
- 维甲酸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 2024年
- 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在进行维甲酸诱导联合化疗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内进行维甲酸诱导联合化疗治疗的6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低,且临床疗效及生存率均较高,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维甲酸诱导联合化疗治疗过程中,通过整体护理干预可预防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
- 孙雨娟
- 关键词:维甲酸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症护理
- 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整体护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整体护理干预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疗并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护理满意度和生存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40.00%)高于对照组(20.00%);观察组复发率(56.00%)低于对照组(76.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低于对照组(64.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3±5.0)分]高于对照组[(87.6±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3年和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整体护理干预不仅可降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不良反应,还可延长其生存率,提高临床缓解率及护理满意度。
- 郭小朋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生存率护理满意度
- 6种转录本人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重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2023年
- 目的 构建6种转录本人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human promyelocytic leukaemia,hPML)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分析其重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方法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hPM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RT-PCR法扩增获得6种转录本hPML基因片段(hPMLⅠ、Ⅱ、Ⅳ、Ⅴ、Ⅵ、Ⅶ),分别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获得6种转录本hPML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将6种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分别转染至Vero细胞,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法检测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 6种真核表达质粒中的目的基因片段均与GenBank中登录的hPML基因序列一致。6种重组蛋白均可与Myc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其中重组蛋白hPMLⅠ、Ⅱ、Ⅳ、Ⅴ和Ⅵ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内,重组蛋白hPMLⅦ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极少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构建的6种转录本hPML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均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正确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同时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或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本研究为重组蛋白hPML抗病毒等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蔺玉刚马春玲杨雪龚真莉岳亚辉王芳萍郜晓虹任善会孙跃峰陈豪泰焦海宏
- 关键词:转录本真核表达亚细胞定位
-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化疗联合治疗的可行性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化疗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试验组采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化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首次完全缓解时间、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回升时间、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时间及病死率。结果试验组首次完全缓解时间、Hb、PLT回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无复发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应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化疗联合治疗效果较显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 蔡琳琳张贺洋
- 关键词:复方黄黛片化疗临床治疗效果
-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合并Trousseau综合征1例
- 目的: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合并Trousseau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左下肢多发静脉血栓起病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8岁。因"发现左下肢肿胀3天"入院,入院后...
- 刘颖陈艳万叶明郭义敏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TROUSSEAU综合征血栓
- 文献传递
- 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首次完全缓解时间、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计数(PLT)开始回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化疗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治疗中,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可在临床推广。
- 康建民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复方黄黛片化疗
-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肺泡出血一例
- 2018年
-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已成为可治愈的疾病,但疾病早期严重的肺、脑等重要脏器出血常导致早期死亡,是影响治愈的主要原因。弥漫性肺泡出血(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是APL致命的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APL诱导治疗中并发DAH的病例。
- 潘一鸣李琤代喜平吴远彬李达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弥漫性肺泡出血HEMORRHAGE疾病早期脏器出血
-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2010方案单中心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应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2010方案对单中心APL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9月47例初治APL患儿,男30例,女17例;中位年龄7岁(1.2~14.0岁);低危组11例,中危组20例,高危组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对比低危组[白细胞(WBC)≤10×10^9/L,血小板(PIJT)〉40×10^9/L]、中危组(WBC≤10×10^9/L,P≤40×10^9/L)、高危组(WBC〉10×10^9/L)的临床疗效,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组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总体生存(os)率。结果3组患儿诱导期外周血WBC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096,P=0.00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为68.8%,高危组DIC发生的风险较低、中危组高(X2=8.217,P=0.016)。三氧化二砷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心电图异常、肝损害及过敏反应,经对症治疗可好转。高危组血液学缓解(HCR)率为93.7%,HCR时间为(39.3±2.7)d,分子生物学缓解(MCR)时间为(71.0±9.7)d;中危组HCR率为95.0%,HCR时间为(44.6±3.1)d,MCR时间为(80.0±8.2)d;低危组全部缓解,HCR时间为(32.4±2.3)d,MCR时间为(71.5±12.0)d。3组HCR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2,P=0.034),但H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14,P=0.736),3组MCR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18,P=0.729)。高危组5年OS率为(93.34-6.4)%,EFS率为(86.7±8.8)%,低危组和中危组5年OS率及EFS率均为100.0%。结论单中心应用儿童APL一2010方案危险分层治疗APL患儿,危险度越高,诱导期DIC发生率越高,但最终取得了很高的5年EFS率。远期随访未发现ATO相关的神经系统毒性及第二肿瘤。
- 徐基昕孔令军蒋卫芹张淑红安粉艳赵文理
-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儿童
-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2010方案单中心疗效分析
-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2010方案单中心APL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0月到2015年9月47例初治APL患儿,46例采用儿童APL-201...
- 徐基昕
- 关键词:儿童患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疗效
- 7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 73例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69例,贫血43例,淋巴结肿大39例,肝肿大39例,脾肿大30例,骨关节疼痛8例。56例(77%)患者出现皮肤瘀斑,69例(95%)患者出现各部位出血情况,其中尤其以皮肤黏膜出血最为常见,发生率为86%(63/73),51例(70%)患者出现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3例患者中,低危患者10例,中危患者40例,高危患者23例。73例患者中16例死亡,57例完全缓解,其中复发12例,持续性完全缓解45例。低、中危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82%(41/50),高于高危患者的70%(16/23),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73例患者接受治疗后1年无事件生存率为70%(51/73),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63%(46/73),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2%(38/73)。高危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39%(9/23),中危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8%(23/40),低危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60%(6/10)。结论出血是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最常见也是最显著的临床症状,临床上运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早期病死率。可根据患者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等临床预后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存活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姚晓非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预后分析
相关作者
- 陈竺

- 作品数:356被引量:1,920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维甲酸 染色体易位
- 王振义

- 作品数:314被引量:1,960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基因突变 维甲酸 缺陷症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陈赛娟

- 作品数:302被引量:1,192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染色体易位 维甲酸
- 贾培敏

- 作品数:63被引量:37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细胞凋亡 三氧化二砷 维甲酸 细胞分化 环腺苷酸
- 沈志祥

- 作品数:548被引量:2,915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预后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