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3 篇“ 时间飞跃法 “的相关文章
磁共振时间 飞跃 法 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血管病变诊断中磁共振时间 飞跃 法 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以期提升诊断准确性,改善治疗预后。方法 :分析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基本资料,选择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所有患者实施磁共振时间 飞跃 法 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 MRA,TOF MR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后者为金标准,二者在血管病变检测中的结果差异,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测效能。结果:经DSA诊断,92例患者中存在血管狭窄70例,占比76.09%,经TOF MRA诊断,92例患者中存在血管狭窄65例,占比70.6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TOF MRA诊断真阳性63例,真阴性20例,准确率90.22%,敏感性90.00%,漏诊率10.00%,特异性90.91%,误诊率9.09%。结论:使用磁共振时间 飞跃 法 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检测能够精准确定脑梗死范围,清晰显示患者脑血管狭窄情况,帮助医师准确了解患者病情及严重程度,进而制定针对性有效干预方案,提升治疗有效性,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郭玲玲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血管病变 三维时间 飞跃 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和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在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3D-TOF-MRA和3D-FIESTA高分辨序列成像在原发性舌咽神经痛(primary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pGN)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MVD治疗25例pGN患者资料。术前均行3.0T MRI 3D-TOF-MRA和3D-FIESTA序列扫描,观察舌咽神经和相邻血管关系,可分为:无接触、接触、压迫,其中接触或压迫神经的血管被认为是责任血管。均采用MVD治疗,以术中观察到的责任血管作为“金标准”。结果25例患者MVD术中均可见症状侧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MRI成像分析结果与术中观察结果相一致23例,不一致2例(1例责任血管术前MRI认定为椎动脉,术中发现为椎动脉核小脑后下动脉;另1例术前MRI未发现责任血管,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分支血管)。MRI 3D-TOF-MRA和3D-FIESTA序列成像检查显示症状侧血管压迫准确率为92%(23/25),与术中观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κ=0.855,P<0.05)。结论MRI 3D-TOF-MRA和3D-FIESTA序列成像可清晰显示pGN患者舌咽神经和邻近血管关系,有助于判断责任血管,可作为MVD术前评估重要的辅助检查。 岳勇 张磊 宋海洋 金澎关键词:舌咽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3D-TOF-MRA 3D-FIESTA 三维时间 飞跃 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联合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三维时间 飞跃 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序列联合磁共振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对三叉神经痛(T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TN患者,所有患者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以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为诊断“金标准”,评估3D-TOF-MRA、3D-FIESTA以及二者联合检查责任血管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比分析TN责任血管情况。结果:在86例TN患者中,经MVD确诊TN责任血管80例,未见TN责任血管6例,经3D-TOF-MRA检测TN责任血管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59%和16.67%;经3D-FIESTA检测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和14.29%;经3D-ToF-MRA联合3D-FIESTA检测分别为97.50%和66.67%。3D-TOF-MRA联合3D-FIESTA检测准确率及灵敏度均高于3D-TOF-MRA和3D-FIESTA单项检测,漏诊率低于3D-TOF-MRA和3D-FIESTA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1,χ^(2)=7.778,χ^(2)=7.778;P<0.05);3D-TOF-MRA联合3D-FIESTA检测误诊率低于3D-TOF-MRA和3D-FIESTA单项检测,而特异度高于3D-TOF-MRA和3D-FIESTA单项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TOF-MRA、3D-FIESTA及两项联合诊断TN责任血管的AUC值分别为0.604、0.592和0.821。结论:3D-TOF-MRA联合3D-FIESTA在TN诊断中具有互补作用,既能明确责任血管的存在,又能明确其血管类型,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苏兰芳 何占平 陈红 孙丽春 万江花 刘旭东 张业雨 陈春美颅内时间 飞跃 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中应用价值的评价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颅内时间 飞跃 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MRA)技术在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HT)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60例脑梗死HT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以及3D TOF-MRA影像学检查。①比较CTA和3D TOF-MRA成像技术最终图像质量评分;②比较CTA和3D TOF-MRA对患者脑侧支循环情况的评估结果以及诊断效能;③比较CTA和3D TOF-MRA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以及诊断效能。结果:①两名医师最终对CTA、3D TOF-MRA影像学图像质量评分中,3D TOF-MRA技术的血管可视化评分以及血管饱和伪影评分均显著优于CTA(均P<0.05);②以DSA为参考标准,对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中,3D TOF-MRA对一级侧支循环评估的准确度(88.33%)要高于CTA(85.00%),两种检测方法 对二级侧支循环以及三级侧支循环评估的准确度无统计学差异,且CTA、3D TOF-MRA与DSA检查的一致性均良好(Kappa_(CTA)=0.613,Kappa_(3D TOF-MRA)=0.412,P=0.000);③以DSA为参考标准,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中,CTA、3D TOF-MRA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以及闭塞的准确度均无统计学差异,且CTA、3D TOF-MRA与DSA检查的一致性均良好(Kappa_(CTA)=0.687,Kappa_(3D TOF-MRA)=0.588,P=0.000)。结论:采用3D TOF-MRA成像技术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进行检查,能够得到更加优质的图像,而且对患者部分脑侧支循环以及血管狭窄情况评估效果良好,可作为诊疗脑梗死HT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王梦祥 黑欢欢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出血性转化 MR二维时间 飞跃 法 、三维梯度毁损回波序列及时间 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MR二维时间 飞跃 法 (2D-TOF)、三维梯度毁损回波序列(3D-SPGR)及时间 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TRICKS)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38例疑诊脑静脉血栓患者,对其行MR 2D-TOF、3D-SPGR、TRIK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观察3种MR序列显示颅内静脉窦的能力,评估其诊断CVST的效能。结果38例中,9例MRI及DSA均诊断CVST、29例MRI及DSA均提示无CVST。3D-SPGR及TRICK序列图像均可显示上矢状窦、下矢状窦、双侧横窦、双侧乙状窦、直窦及窦汇,且二者对上矢状窦、双侧横窦及左侧乙状窦的显示率均明显高于2D-TOF(P均<0.05)。2D-TOF诊断CVST的效能低于DSA(P=0.025),而3D-SPGR及TRICKS诊断CVST的效能与DSA无明显差异(P=0.34、0.26);2D-TOF、3D-SPRG和TRICKS诊断CVST与DSA的一致性分别为中等、极高和高(Kappa=0.570、0.917、0.788),其诊断CVS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910及0.841。结论3D-SPGR诊断CVST的效能可媲美DSA而优于2D-TOF和TRICKS。 苏鑫 李育 蔡赛男 冯凡滋 刘沁如 刘凡 刘军三维时间 飞跃 法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临床诊断中,应用三维时间 飞跃 法 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方法 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35例出现脑缺血相关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入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3D-TOF-MRA检查,将DSA检查作为诊断标准,分析3D-TOF-MRA检查ICAS的诊断效果。结果:以DSA检查诊断结果为标准,统计分析3D-TOF-MRA检查诊断效果,研究发现,3D-TOF-MRA检查对于血管粥样硬化血管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效果均较为突出,对于血管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血管闭塞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94.20%、94.74%、84.62%、92.31%和100.00%,与DSA检查诊断结果相近,两种检查诊断方式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3D-TOF-MRA检查诊断方法 应用于ICAS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加之其无创、可靠性高,能够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确保及时准确地诊断疾病,为对治疗方案进行完善和优化。 王星智 张卫 沈达勇 叶新春 杜诚 李则衡 崔桂云关键词:ICAS 3D-TOF-MRA 缺血性脑卒中 3.0 T时间 飞跃 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用于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意义与价值分析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分析3.0 T时间 飞跃 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指导三叉神经痛(TN)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MVD)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就诊行MVD治疗的60例T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在术前行3D-TOF-MRA检查,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和走向,判定术前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并明确是否存在血管神经压迫(NVC)。结果60例TN患者中,术后52例(86.67%)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8例(13.33%)疼痛症状明显缓解;3D-TOF-MRA检查与MVD在责任血管的判定结果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诊断TN的阳性率为98.33%(59/60),3D-TOF-MRA检查诊断TN的阳性率为91.67%(55/6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经Kappa检验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86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表明3D-TOF-MRA诊断TN的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 0.526~0.934);3D-TOF-MRA检查诊断NVC发生率为63.33%(38/60),MVD手术所见NVC发生率为61.67%(37/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OF-MRA检查可较为准确地获知TN患者责任血管位置、走向、形态及压迫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对TN的临床诊断及MVD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何建斌 姜巧生 李青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三维时间 飞跃 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及宝石能谱CT血管成像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021年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系颅内动脉壁病理性局限性扩大,造成动脉壁囊性膨出和载瘤动脉腔连接,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未破裂出血动脉瘤约占90%,大多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部分有神经压迫及发作性头痛,仅在入院检查或门诊体检时偶然发现。但是IA一旦破裂出血,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1,2],IA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主要病因。因此,针对IA未破裂出血时的隐匿性以及破裂出血时的严重性特点,早期准确诊断该类疾病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对比不同影像检查方法 的应用价值。 张亮 侯跃宏 刘婷婷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发作性头痛 影像检查方法 血管成像 门诊体检 动脉自旋标记联合时间 飞跃 法 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分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和时间 飞跃 法 磁共振血管造影(TOF MRA)联合检测颅内动静脉分流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2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及放射及核医学科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ASL、TOF MRA的39例已知或疑似脑血管畸形的患者资料,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5~64(33±18)岁。根据患者影像检查的出血表现,分为急性脑出血(n=13)与非急性脑出血亚组(n=26);并根据患者临床治疗史,分为治疗(n=11)与未治疗亚组(n=28)。然后分别由2名放射科医生以随机顺序盲法 阅片,判断是否存在动静脉分流。以DSA为参考标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计算ASL或TOF MRA检测总体、急性脑出血亚组及治疗后亚组中动静脉分流的准确性。κ系数确定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39例患者中,DSA诊断动静脉畸形患者29例,未发现动静脉分流者10例。ASL与TOF MRA阅片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非常好(κ=0.83~1.00)。在29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对动静脉分流的检出率ASL为93.1%(27/29),TOF MRA为86.2%(25/29),而ASL与TOF MRA联合达到了100%。ASL、TOF MRA及联合两者诊断总体动静脉分流的AUC分别为0.966(95%CI:0.909~1.00)、0.914(95%CI:0.825~1.00)、0.983(95%CI:0.943~1.00),在急性脑出血亚组中诊断动静脉分流的AUC分别为1(95%CI:1.00~1.00)、0.833(95%CI:0.611~1.00)、1(95%CI:1.00~1.00)。结论ASL与TOF MRA联合是一种无创的检测动静脉分流方法 。 武春雪 董孟琪 单艺 张默 卢洁关键词:动脉 动静脉分流 稀疏欠采样和迭代重建的3.0T时间 飞跃 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用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断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为金标准,探讨使用稀疏欠采样和迭代重建的3.0T时间 飞跃 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of-flight with sparse undersampling an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u-MRA)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我院65例疑似动脉瘤患者,进行TOFu-MRA、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TOFu-MR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计算2名医生间检查的一致性。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的重建图像上比较两方法 在测量动脉瘤形态学参数间的一致性,包括动脉瘤颈宽度(Dneck)、动脉瘤高度(H)和动脉瘤宽度(Dwidth)。结果 DSA检测出46例确诊患者,共计55个动脉瘤。两名医生利用TOFu-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基于患者(95.7%,95.7%)、(94.7%,94.7%)、(97.8%,97.8%)及(90.0%,90.0%);基于动脉瘤(96.4%,94.5%)、(94.7%,94.7%)、(98.1%,98.1%)及(90.0%,85.7%),且两者间的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93、0.97。Bland-Altman分析发现,在Dneck、H及Dwidth的测量中,超过95%以上的点位于一致限范围内,两种检查方式对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测量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TOFu-MRA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并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参数的测量方面与影像金标准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可用作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案。 徐旭 张金戈 彭婉琳 刘科伶 胡斯娴 曾令明 夏春潮 李真林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相关作者
李明华 作品数:313 被引量:1,903 H指数:2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磁共振成像 覆膜支架 颈内动脉 李永东 作品数:33 被引量:181 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覆膜支架治疗 覆膜支架 脑动脉瘤 三维时间飞跃法 倪玲 作品数:36 被引量:194 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金陵 顽固性便秘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痴呆 肝性脑病 周长圣 作品数:155 被引量:1,212 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术 双能量 张玲 作品数:79 被引量:182 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混凝土 混凝土内部缺陷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