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4 篇“ 昏迷评分 “的相关文章
标准化培训流程对护士评定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可靠性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评价标准化培训流程对护士进行GCS评分 可靠性的影响。方法基于目前GCS评估方法,采用文字讲解、测验和临床实践培训一体化的标准化培训流程,进行针对护士的评分 规范培训。前瞻性、连续纳入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的危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选取20名低年资(工作2年以内)护士,在进行标准化GCS评分 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对100例神经重症患者进行GCS评分 。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比较接受标准化培训流程前后,护士对GCS评分 评价的一致性。此外,以做培训的神经重症专科医师的GCS评分 为金标准,评估培训前后护士评估量表的效度。结果标准化培训流程使低年资护士间评估GCS评分 的信度,即GCS总分评价的组内相关系数从0.862升至0.956,语言反应评价的组内相关系数从0.874升至0.953,运动反应评价的组内相关系数从0.689升至0.922,睁眼反应评价的组内相关系数从0.486升至0.665。以神经重症专科医师评定的GCS评分 为金标准,低年资护士评定GCS总分的效标效度从0.856升至0.942。结论标准化培训流程可提高低年资护士评估GCS的信度和效度。 王艳新 袁媛 徐明 晁明珠 聂曦明关键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一致性 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联合血清学指标在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GCS)联合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反酸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在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对患者随访28 d,观察80例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62例)和死亡组(18例),使用GCS评分 评估患者入院时的昏迷 程度,其中中度组50例,重度组30例。比较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血清sTREM-1、UCH-L1水平,分析GCS联合sTREM-1、UCH-L1预测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 重度组患者血清sTREM-1、UCH-L1水平高于中度组,GCS评分 低于中度组(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sTREM-1、UCH-L1水平高于存活组,GCS评分 低于存活组(P<0.05);GCS联合sTREM-1、UCH-L1预测死亡的AUC高于单项检测(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REM-1、UCH-L1水平与GCS评分 呈负相关(r=0.802、r=0.783,P<0.05)。结论 血清sTREM-1、UCH-L1水平升高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关,GCS联合血清sTREM-1、UCH-L1水平对评估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价值较高。 朱肖利关键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病情程度 预后评估 院前指数法联合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在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究院前指数法(PHI)联合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GCS)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入住柳州市人民医院的院前急性酒精中毒合并TBI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PHI评分 表及GCS对每位患者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后期采用PHI联合GCS进一步分级,并与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 分级进行比较,以探究其评估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0例院前急性酒精中毒合并TBI入院治疗患者,其中188例患者治愈出院,占94.0%;3例患者死亡,占1.5%;9例患者致残,占4.5%。PHI联合GCS评分 为(5.53±3.80)分,ISS评分 为(13.74±6.27)分。使用PHI联合GCS和ISS评分 对院前急性酒精中毒合并TBI患者伤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等评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HI联合GCS和ISS评分 法均能够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TBI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结论PHI联合GCS评分 能够较好地评估急性酒精中毒合并TBI患者的病情,提供及时、精准的诊疗方案,从而提高治愈率。 杨伟燕 黄善华 刘路培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 创伤性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依达拉奉联合生物波早期综合康复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 患者昏迷 评分 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生物波早期综合康复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 患者昏迷 评分 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生物波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昏迷 量表(GCS)评分 、神经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泛素竣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及椎动脉血流速度水平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14、21 d后,两组GCS评分 均升高,且观察组GCS评分 分别为(8.22±0.87)、(10.83±0.88)分,高于对照组[(7.21±1.02)、(9.77±0.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两组GFAP、NSE、UCH-L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BDN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GFAP、NSE、UCH-L1水平分别为(7.98±1.45)pg/mL、(17.05±3.23)μg/L、(0.83±0.21)ng/mL,均低于对照组[(14.45±2.12)pg/mL、(21.58±4.11)μg/L、(1.12±0.27)ng/mL],BDNF为(18.77±2.25)pg/mL,高于对照组[(15.89±2.1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两组双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高于对照组(2.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瞳孔对光反射时间为(5.23±0.87)d,短于对照组[(6.58±1.44)d],4周内清醒率和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分别为64.29%、(3.31±0.74)分,均高于对照组[42.11%、(2.88±0.62)分],3个月病死率2.38%,与对照组(10.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生物波早期综合康复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昏迷 患者受损神经的修复,改� 齐金芳 陈冬艳 代琰 王利勇 王帅 董攀 李倩 孙明君 宋宏颖 满慧静 刘国君 王苓关键词:依达拉奉 综合康复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Glasgow Coma Scale,GCS)微课设计要点及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微课师资团队,基于ADDIE模型的5个阶段,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评价(evaluation),在前期问卷调查及质性访谈结果的基础上,进行GCS微课设计,并应用于医院急诊科、急诊重症监护室轮转实习的60名全日制本科护生的临床教学中。比较培训前后护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满意度、参与度情况。结果培训后护生理论成绩(86.25±4.84)分高于培训前(54.00±9.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后技能考核正确率为88.33%,高于培训前正确率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微课作品、基于ADDIE模型的教学设计、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分别为100%、96.6%、96.9%,学习参与度为100%。结论GCS微课有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护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综合能力,丰富临床护理教学资源。 蒋云 黄霜霞 崔妙玲 钟娟 屈敬婷 刘柳冬 闭文亮关键词:护理教育研究 ADDIE模型 护理技术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颅脑损伤致昏迷 开展呼唤式护理对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致昏迷 开展呼唤式护理对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致昏迷 病患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双盲随机法分2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呼唤式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病患家属的满意评分 、唤醒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高于对照组,病患家属的满意评分 高于对照组,唤醒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致昏迷 病患实施呼唤式护理效果确切,可加速唤醒,提高病患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和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高超关键词:呼唤式护理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联合视神经鞘直径预测脑心综合征死亡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联合视神经鞘直径预测脑心综合征死亡风险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重型颅脑外伤(sTBI)继发脑心综合征(CCS)患者83例,依据是否死亡CCS分为存活组(n=37)和死亡组(n=46)。分析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病、头颅CT影像学表现、电解质、血糖、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颅内压(ICP)、视神经鞘直径(ONSD)、心脏彩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GCS)评分 等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入院时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和剂量、住院期间每日液体平衡量、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总量和每日平均剂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CCS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CS死亡各独立危险因素对CCS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中,CCS死亡组患者占总数的55.4%;死亡组患者的ONSD、ICP变化率、右心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NSE等指标均高于存活组患者的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患者的GCS评分 明显低于存活组患者的GCS评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NSD(OR=23.890,95%CI:5.526~103.286,P<0.001)、GCS评分 (OR=17.066,95%CI:1.476~197.370,P=0.023)、ICP变化率(OR=0.060,95%CI:0.007~0.477,P=0.008)为CC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NSD联合GCS在评估CCS死亡效能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0.897)高于单独使用ONSD、ICP变化率和1/GCS的相应AUC(分别为0.876、0.785、0.8),且具有无创、可动态监测、检查费用较低等优势。结论CCS的病死率较高;ONSD、GCS评分 、ICP变化率与CCS患者死亡独立相关;ONSD联合GCS是临床预测CCS死亡的理想指标。 汪新财 林兴盛 卢竟 周宇航 黄龙关键词:脑心综合征 重型颅脑外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心脏彩超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甲状腺激素、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评价重症脑炎患儿脑功能预后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格拉斯哥昏迷 (GCS)评分 评价重症脑炎患儿脑功能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72例重症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在患儿出院时根据大脑及整体表现分类量表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28)和预后不良组(n=44)。选取同期体检的32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观察3组aEEG评分 、FT3、FT4、TSH及GCS评分 ,各个指标与重症脑炎患儿脑功能预后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及联合检测情况。结果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aEEG评分 高于健康组,且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FT3、FT3/FT4及GCS评分 均低于健康组,且预后不良组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EG评分 与脑炎患儿脑功能预后呈负相关(r=-0.547,P<0.001),FT3、FT3/FT4及GCS评分 与脑炎患儿脑功能预后呈正相关(r=0.341、0.462、0.387,P<0.001)。最佳界限以aEEG评分 (8.17分),FT3(4.23 pmonl/L)、FT3/FT4(0.28)、GCS评分 (9.66分)可获得最大ROC曲线下面积(AUC)。联合检测AUC均大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检测敏感度为73.6%、特异度为96.4%。结论 aEEG联合甲状腺激素中FT3、FT3/FT4及GCS评分 对重症脑炎患儿脑功能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能更全面评估重症脑炎患儿脑功能预后,有利于临床及时制定干预方案。 高荣荣 贺扬 陈欢 袁志忠关键词:振幅整合脑电图 甲状腺素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重症脑炎 感知刺激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 患者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和功能障碍评分 的价值 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研究感知刺激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 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GCS)和功能障碍评分 (DF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 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序号单双分组,双数为参照组32例,奇数为研究组32例。其中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感知刺激护理。观察2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其神经功能、脑电图评分 (EEG)、苏醒情况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GCS、EEG评分 高于参照组[(7.02±0.68)分,(6.58±0.64)分;(7.55±0.34)分,(7.12±0.87)分](P<0.05);研究组DFS评分 低于参照组[(8.65±0.51)分,(9.02±0.66)分](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低于参照组[(16.25±1.12)d,(17.26±1.74)d](P<0.05);研究组苏醒率高于参照组[87.50%,65.63%](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比例较参照组低[15.63%,40.63%](P<0.05)。结论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 患者提供感知刺激护理能改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功能障碍评分 和对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韩浴阳 张余 李湘关键词:神经功能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颅脑CT表现与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法评分 及临床预后的关系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颅脑CT表现与格拉斯哥昏迷 评分 法(GCS)评分 、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颅脑CT表现,根据CT表现将患者分为累及脑中线组(n=44)与未累及脑中线组(n=56),比较两组GCS评分 及临床预后。结果100例DAI患者颅脑CT表现:脑组织有不同程度肿胀,灰质与白质界限模糊不清;其中出现双侧侧脑室变小及对称性受压68例,脑室消失9例,单侧侧脑室受压变小2例,三脑室横径变小8例,环池、鞍上池受压变小47例,闭塞消失23例;脑组织出现散在的蜘蛛网状模糊影、小斑片状出血、点状出血89例,出血部位:胼胝体14例,基底节区12例,脑干9例,小脑5例,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处49例;脑中线轻度移位(累及脑中线)44例,移位距离0.4~1.5 cm,脑中线未见明显移位(未累及脑中线)56例。累及脑中线组死亡及植物人占比明显高于未累及脑中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及脑中线组GCS评分 为(5.69±2.67)分,明显低于未累及脑中线组的(10.14±3.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I累及脑中线患者预后更差,GCS评分 更低,CT技术可有效诊断DAI,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可指导临床医师制订治疗方案。 李铁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相关作者
刘建民 作品数:38 被引量:124 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昏迷评分 GLASGOW 黄芪注射液 脑卒中 郑健 作品数:173 被引量:906 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脑缺血 海马 血管性痴呆 事件相关电位 神经病学 周竹娟 作品数:60 被引量:153 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脑缺血 临床教学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病学 临床思维 傅西安 作品数:56 被引量:236 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研究主题:亚低温 创伤性脑损伤 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 创伤性 雷鹏 作品数:221 被引量:571 H指数:12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显微手术切除 颅脑损伤后 颅脑创伤 手术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