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8篇“ 显微解剖学“的相关文章
- 颅眶区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 2024年
- 目的 通过显微解剖研究颅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及动脉等解剖结构,为该区域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8具(16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额颞眶颧入路行弧形切口逐层显露颅眶区解剖,观察颅眶交界区解剖结构、测量眶上裂相关数据;观察眼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走行、眼动脉的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并测量经眶上裂进入眼眶的神经直径.结果 颅眶交界区位于前床突下方,视神经管沟通颅内与眼眶,眶上裂连接眼眶和中颅窝,8具尸头标本的眶上裂外侧缘、内侧缘、上缘长度分别为(18.4±6.2)mm、(7.7±1.6)mm、(16.4±5.6)mm,左、右侧眶上裂宽度分别为(3.64± 0.86)mm、(3.69±0.88)mm.眶壁由额骨、颧骨、筛骨、泪骨、蝶骨、腭骨和上颌骨7块骨性结构构成;眼眶处存在顶壁、底壁、内侧壁和外侧壁,除内侧壁外,其他各壁的骨性结构呈对称排列.眼眶肌肉由上睑提肌、上斜肌、下斜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外直肌7条肌肉构成.眼眶内神经主要由视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的3个分支(额神经、泪腺神经、鼻睫神经)、外展神经、动眼神经(上、下支)共7根神经构成;除视神经由视神经管进入眼眶外,其他6根神经的7个分支均由眶上裂进入眼眶,依上述次序直径分别为(0.86±0.42)mm、(1.51±0.53)mm、(0.71±0.36)mm、(0.82±0.47)mm、(1.23±0.41)mm、(1.29±0.48)mm、(1.82±0.48)mm.眼动脉在视神经下方同视神经一起由视神经管入眶,8具标本中共观察到16支眼动脉,其中1具为双干眼动脉,其上、下干的距离为11.2mm;其余7具均为单干眼动脉,并根据其在眼动脉眶内走行中的眼动脉角和眼动脉弯将眼动脉眶内段依次分为3段.颅眶区的骨性结构、肌肉、神经走行、眼动脉位置关系基本固定.结论 颅眶区域解剖复杂,空间狭小,熟悉该区域显微解剖及其位置关系,有利于临床医生在外科手术中对重要解�
- 程进超王其福王伟功李陈荣军李廷政宣浩江晓春
- 关键词:眼眶视神经眼动脉眶上裂显微解剖
-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到脑干侧方的显微解剖结构,为脑干侧方、环池、岩斜区域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8例(16侧)发育正常成人尸头标本上进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解剖学研究,尸头偏向一侧以颧弓根部为最高点,耳廓上方行马蹄形切口,以颧弓中点为切口前端,后缘达横窦中外侧三分之一处,皮瓣翻向颞部。去除骨瓣后,在显微镜下剔除蛛网膜及软脑膜,观察手术入路的暴露范围,明确途径中相关神经及血管的位置关系,对重要结构进行拍照及测量相关参数。结果颧弓根部上缘可准确定位中颅窝底,10例成年人颅骨标本的星点至乳突尖部、星点至外耳道上脊、顶乳突缝前角至外耳道上脊、顶乳突缝前角至星点的平均距离分别为47.23 mm、45.27 mm、26.16 mm、23.08 mm。颞下入路在切开小脑幕后可充分暴露上至后床突下至岩骨脊、弓状隆起的区域,可以处理中斜坡、环池、中脑和桥脑腹侧面或外侧面的病变,并可通过颧骨切除扩大幕上的显露区域,岩骨磨除技术扩大幕下的显露范围,其中滑车神经全长、距小脑幕缘的距离、在小脑幕夹层中走形长度、穿入幕下处距离岩骨脊的距离分别为(16.95±4.74)mm、(1.27±0.73)mm、(5.72±1.37)mm、(4.51±0.39)mm。通过后床突或弓状隆起作为定位安全打开小脑幕,动眼神经可作为解剖标志定位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结论通过显微解剖学研究,可明确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的暴露范围、术中的难点,有利于临床医师精准安全地规划手术方式,降低手术并发症。
- 程进超王其福李陈荣军李廷政李敏白瑞军
- 关键词:颞下入路小脑幕中颅窝滑车神经显微解剖
- 不同枕下入路中椎动脉V3段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 2024年
- 目的通过对椎动脉V3段的显微解剖探讨其在不同枕下入路中的定位标志及保护策略。方法应用10具(20侧)由10%多聚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逐层解剖枕项部肌肉,定位枕下三角,清除椎动脉周围静脉丛,显露椎动脉V3段并进行观测。分别从枕下后正中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和极外侧经颈静脉突入路重点观察椎动脉V3段的毗邻结构,测量各入路重要骨性标志与椎动脉V3段间的距离。结果椎动脉V3段被枕下三角的肌肉和椎动脉周围静脉丛包裹,其椎动脉沟段的长度为(19.7±2.7)mm,外径为(5.4±1.3)mm。枕下后正中入路中,寰椎后结节至V3段内侧缘的直线距离为(19.1±4.1)mm。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中,枕鳞水平部至V3段上缘的垂直距离为(8.7±2.6)mm,与髁窝至V3段上缘距离[(8.7±2.5)mm]相近。极外侧经颈静脉突入路中,颈静脉孔后缘至V3段外侧缘的直线距离为(10.4±1.7)mm。结论熟悉椎动脉V3段的显微解剖及其在不同枕下入路中与周围定位标志间的距离,可为术中识别椎动脉V3段提供参考,降低椎动脉的损伤风险,提高枕下区手术的安全性。
- 陶晓刚孙剑瑞王树凯陈若琨
- 关键词:椎动脉尸体解剖显微操作入路
- 经外侧裂-岛叶切除岛叶胶质瘤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 2024年
- 目的 通过尸头标本模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医师进行岛叶胶质瘤手术提供参考,从而在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能最大程度保护脑组织功能。方法 在10例尸头标本上进行外侧裂、岛叶、大脑中动脉区域的解剖研究,拍照并观察各重要结构的关系及测量相关参数。结果 岛中央沟与大脑表面的中央沟相齐平,将岛叶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前半部分为3~5个岛短回,后半部分由2个岛长回构成。岛叶前半部分被额下回三角部、盖部和中央前回覆盖;岛叶后半部分的上方被中央后回、缘上回覆盖,下方被赫氏勒回覆盖。岛叶被上纵束环绕,上纵束联系额颞顶枕叶,钩束在岛叶下方连接额叶和颞叶。经侧裂暴露到达上界沟区域、前岛点,额眶部至少需要牵拉2.0 cm,牵拉时要避免对Broca区的损伤。暴露岛叶下界沟则需要牵拉颞叶2.5 cm,牵拉压迫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颞横回。结论 经外侧颞-岛叶入路可充分暴露岛叶,适合切除纯岛叶胶质瘤。对于其他类型岛叶胶质瘤,前岛点和前界沟位置容易暴露,后岛点及下界沟暴露更为困难。
- 程进超王其福李陈荣军李廷政倪红斌
- 关键词:岛叶外侧裂胶质瘤显微解剖
- 颈内静脉减压治疗脑鸣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 2024年
-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研究颈内静脉减压手术入路中所涉及的重要解剖学结构,明确寰椎横突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定位关系,为行颈内静脉减压手术治疗脑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成人尸头标本3例(共6侧),在手术显微镜下以寰椎横突为参照中心对周围结构进行逐层解剖及显微观察,明确周围解剖结构的形态及相互关系。结果充分显露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以寰椎横突作为标志,可定位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颈部上部的副神经。显露外侧颅底及乳突,可见寰椎横突与周围的肌肉、骨骼、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关系相对固定。结论寰椎横突可作为颈内静脉减压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熟悉并掌握寰椎横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识别并保护周围的重要组织结构。
- 毛贝贝朱广通肖智勇黄辉关峰胡志强吉训明
- 关键词:尸体解剖副神经颈静脉
- 弓状束及上纵束的显微解剖学与功能磁共振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弓状束及上纵束的显微解剖结构及功能磁共振结构,并分析其功能。方法:2022年2—12月于皖南医学院神经系统疾病转化医学中心对10%甲醛固定的10例成人尸头标本(20侧大脑半球)进行实验研究。使用Klingler纤维束剥离方法,在6~40倍显微镜下进行白质纤维束剥离,研究弓状束及上纵束的显微解剖结构,并探究两者与脑深层纤维束的关系;同期对6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颅脑功能磁共振检查,收集弥散加权成像(DTI)相关数据并进行后处理,将显微解剖及DTI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果:上纵束Ⅰ位于扣带回的大脑内侧面,扣带沟的上方,上纵束Ⅱ、Ⅲ及弓状束位于大脑外侧面。剥离岛叶灰质皮层、最外囊后,显露外囊和屏状核,后将弓状束和上纵束Ⅱ、Ⅲ剥离,显露放射冠、矢状层纤维束等脑深部纤维束,剥离时发现弓状束、上纵束Ⅱ与脑深部纤维束之间连接紧密。在大脑半球侧裂以上区域,灰质皮层与深部的U形束在冠状位方向无长联络纤维束联系。DTI研究也证实了以上结果。结论:弓状束与上纵束是位于大脑浅层的主要长联络纤维束,与灰质皮层及U形束有密切联系;同时两者与脑深部纤维束连接紧密。在大脑半球侧裂以上区域,放射冠外侧只有弓状束和上纵束Ⅱ、Ⅲ是前后方向的浅层长联络纤维束,可能参与侧裂以上区域冠状位方向上的顶部与底部灰质皮层间的脑功能信息传递。
- 李陈狄广福李强谭明泽洪家康段凯强梅磊磊何永胜江晓春
- 关键词:显微解剖功能磁共振脑功能
- 外囊以上层面白质纤维束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 2023年
-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研究明确外囊以上层面白质纤维束的解剖结构。方法选取8例成人尸头(16侧大脑半球),采用Klingler纤维束固定及剥离方法,在6~40倍显微镜下进行白质纤维束的剥离,观察外囊以上层面白质纤维束的解剖结构及各白质纤维束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大脑的外囊以上层面存在多种白质纤维束,剥离大脑表面灰质后为最浅层、分布最广的"U"型纤维束,其与外囊之间的纤维束主要包括上纵束、弓状束、中纵束、下纵束,以及最外囊、屏状核纤维束;这些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及相互关系基本固定。结论通过显微解剖研究可明确外囊以上层面白质纤维束的走行方向以及各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临床医生规划安全、精准的手术方式,并可为脑功能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 李陈狄广福王其福程进超荣军江晓春
- 关键词:神经解剖学外囊屏状核白质纤维束
- 松果体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的血管及神经等相关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特点;并在成人湿性头颅标本上,分别从枕下小脑幕上、正中幕下小脑上及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至松果体区,通过显微解剖深入探究松果体区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路径提供解剖学依据...
- 范锡然
- 关键词:显微解剖学颅脑手术手术入路
- 纵裂—胼胝体入路至第三脑室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 目的:在成人尸头上模拟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至第三脑室,对纵裂-胼胝体-穹窿间入路中的相关结构进行详细的显微解剖,掌握该入路下相关重要解剖形态、大小、位置及特点。根据颞浅动脉在头顶区的分布特点对传统经纵裂-胼胝体入路...
- 孙永康
- 关键词:侧脑室第三脑室手术入路显微解剖
- 经迷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 目的:在成人尸头上模拟经迷路入路至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 region,CPA),对手术涉及的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显微解剖和测量,掌握此入路上相关结构的特点。为临床上处理该部位的病变提供解剖...
- 周伟
- 关键词:颈静脉球面神经半规管乙状窦内听道
相关作者
- 于春江

- 作品数:285被引量:1,745H指数:2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垂体腺瘤 听神经瘤 显微解剖
- 韩卉

- 作品数:220被引量:79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显微解剖 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 桥静脉 断层解剖
- 兰青

- 作品数:526被引量:1,936H指数:2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胶质瘤 锁孔入路 颅内动脉瘤 人脑胶质瘤 锁孔
- 王忠诚

- 作品数:491被引量:6,607H指数:38
- 供职机构:北京市神经外科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神经外科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 脑干
- 宋建星

- 作品数:229被引量:933H指数:1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阴股沟皮瓣 内眦赘皮 眼袋 成纤维细胞 一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