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5篇“ 晶状体悬韧带“的相关文章
- 不同检测仪器术前评估晶状体悬韧带功能的应用进展
- 2025年
- 晶状体悬韧带对维持晶状体正常位置和形态发挥重要作用。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断裂可导致前房深度变化、眼压升高、房角关闭、晶状体半脱位。晶状体悬韧带功能异常在闭角型青光眼、高度近视等人群中高发且隐匿,给白内障手术带来很大挑战,并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目前临床上可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扫频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扫描仪(swept-source 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AS-OCT)CASIA2和基于Scheimpflug照相机原理的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等仪器检测评估晶状体悬韧带的功能。UBM可直接探测断裂的晶状体悬韧带、直接评估悬韧带断裂的位置,但检查需要患者配合眼球运动。CASIA2非接触性测量眼前房深度、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晶状体厚度、晶状体倾斜和偏心度等参数间接评估晶状体悬韧带功能,但无法测量后房及睫状体等组织形态。Pentacam与CASIA2类似,但检测指标不如后者齐全,且测量易受睫状体形态等因素影响。本文对比了三种检测仪器评估晶状体悬韧带功能的优缺点,指导临床医生在白内障术前及早发现晶状体悬韧带功能异常,从而加深对眼部病变的认识。
- 陶宇菲潘晓华晋爱霞樊宁
- 关键词:晶状体悬韧带超声生物显微镜PENTACAM
- 一种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和晶状体悬韧带评估系统
-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和晶状体悬韧带评估系统。本发明通过对眼球图像进行优化和基于图像特征检测算法进行边缘提取,不仅提高了眼球图像质量,还使后续眼球组织的形变幅度和位移量的获取更准确。此...
- 林浩添 李龙辉 张小虎 刘海波 刘纸宾 肖钧
- 一种得到晶状体悬韧带密度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得到晶状体悬韧带密度的方法和相关设备,涉及眼科检测技术领域,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待扫描的晶状体悬韧带区域;接收在晶状体悬韧带区域中按预设路径获取到的晶状体悬韧带图像;按预设标准筛选所述晶状体悬韧带...
- 陈立明李轶擎黄晶晶 曾思美
- 仿生静电纺丝支架结合定向分化策略诱导的iPSC用于晶状体悬韧带修复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静电纺丝支架结合定向分化策略诱导的iPSC用于晶状体悬韧带修复的应用,所述iPSC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悬韧带生物学特征和三维结构的SF/PLCL仿生生物膜片;B、将iP...
- 陈天慧蒋逸文杜鹃朱同贺蒋永祥徐晨刘燕宋凌浩陈泽旭孙杨贾婉楠
- 晶状体悬韧带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晶状体悬韧带是连接着睫状体和晶状体的带状纤维组织,凭借纤维组织间共同张力,将晶状体悬挂于视轴解剖位置。晶状体悬韧带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外纤维系统,在生理状态下是透明的,难以观测。临床医生经常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间接观察悬韧带异常,如虹膜震颤和周边浅前房,当悬韧带出现部分或全部断裂时,通常会伴随晶状体不全脱位或全脱位。然而,一些临床症状可能是隐匿性或轻微的,在临床上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接受眼科手术的患者,术前仔细评估晶状体悬韧带情况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晶状体悬韧带解剖结构、功能及悬韧带异常的机制及治疗综述如下。
- 刘若武张晗
- 关键词:晶状体悬韧带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 不同屈光度人群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度的研究
-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屈光状态人群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度的差异。 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6月-2023年1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成年近视患者67人(共130例眼),分为4组,包括正视组24例眼、低度近视组(-0.5D~-3.0D...
- 刘若武
- 关键词:近视晶状体悬韧带前房深度眼轴长度
- 马凡氏综合征晶状体悬韧带密度与分布的对比研究
- 目的:为研究晶状体悬韧带的密度和位置分布在马凡氏综合征( Marfan''s syndrome MFS)患者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差异。 方法:选择16只(16眼)3月龄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2.5kg),空气处死后取出右眼...
- 蒋君
- 关键词:马凡氏综合征晶状体脱位病因学悬韧带密度分布
- 白内障合并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短期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白内障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手术治疗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四医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6月手术治疗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白内障患者37例(39眼),根据晶状体悬韧带异常范围将其分为3组:A组11例(11眼)悬韧带松驰或断裂范围<60°,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22例(23眼)悬韧带断裂范围60°~150°,行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4例(5眼)悬韧带断裂范围>150°,行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个月,检测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A、B、C组术后各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A)=17.00、F_(B)=28.58、F_(C)=9.73,均P<0.05),但各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共有10例(10眼)眼压>21 mmHg,经1~3种降眼压药物治疗1~2周眼压均控制到正常范围。术后3个月,3组患者眼压均正常且无药物辅助。中央前房深度A组、B组术后3个月分别为(3.92±0.32)mm、(3.46±0.28)mm,较术前(2.91±0.42)mm、(2.77±0.38)mm明显加深(t_(A)=-9.06、t_(B)=-7.89,均P<0.05);C组术前为(2.85±0.85)mm,术后3个月为(3.20±0.09)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较术前减少(t_(A)=13.55、t_(B)=35.59、t_(C)=13.95,均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患者,需根据晶状体悬韧带异常范围选择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获得良好的视力。
- 剡晓川谷军峰赵长霖
- 关键词:白内障晶状体悬韧带
- 晶状体悬韧带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之已知与未知被引量:3
- 2023年
-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包括松弛和断裂)可引起晶状体虹膜隔前移、前房变浅、房角关闭和眼压升高,即闭角型青光眼(angle closure glaucoma,ACG)的发生。特发性悬韧带异常多发生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可能是PACG的发病机制之一,但仍需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此类患者双眼前房深度不等,虹膜/晶状体震颤等体征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能够诊断的悬韧带异常比例较低,通常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前未能被诊断而在术中被发现,故被称为隐匿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目前根据术中表现如充分散瞳可见晶状体赤道部,连续环形撕囊破囊时可见前囊放射状皱褶,超声乳化时囊袋赤道部移位或卷曲,灌注抽吸时囊袋异常飘动,囊袋口不规则等可明确诊断。根据悬韧带异常的程度、范围,选择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或不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或人工晶体缝合固定术。PACG患者术前和术中应关注是否存在悬韧带异常,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保证手术安全和疗效。
- 张慧张烨张烁(综述)乔春艳(审校)
- 关键词:晶状体不全脱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诊断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 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生物学测量参数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术前及术中发现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的闭角型青光眼(SACG-ASL)的眼前节生物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南宁爱尔眼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SACG-ASL36例(38只眼)作为观察组;另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69例(69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手术前常规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IOL Master 700检查,测量眼压、眼轴、晶状体矢高、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并计算双眼前房深度差异,分析比较两组眼前节生物测量参数的特征。结果观察组眼压25.35(14.83,46.08)mmHg低于对照组38.0(25.65,51.85)mmHg(1 mmHg=0.133 kPa)(Z=-2.37,P=0.018),前房深度(1.65±0.35)mm小于对照组(1.85±0.23)mm(t=-3.61,P<0.001),晶状体矢高(1.16±0.44)mm高于对照组(0.80±0.22)mm(t=5.68,P<0.001),晶状体厚度5.16(4.83,5.61)mm大于对照组4.89(4.72,5.24)mm(Z=-3.36,P=0.001),双眼前房深度差异0.30(0.06,0.69)mm大于对照组0.10(0.05,0.22)mm(Z=-2.31,P=0.021)。个体两眼间的比较,SACG-ASL组患眼前房深度比对侧眼明显变浅(t=2.98,P=0.004),晶状体矢高比对侧眼明显增高(t=-2.26,P=0.027)。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晶状体矢高(OR=164.12,P<0.001)及双眼前房深度差异(OR=2.37,P=0.032)与SACG-ASL有显著正相关性。晶状体矢高值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是0.805,在1.06 mm是晶状体悬韧带异常和正常的最佳分界点。双眼前房深度差异的曲线下面积是0.665,在0.29 mm处是最佳分界点。结论术前晶状体矢高大于1.06 mm,双眼前房深度差异大于0.29 mm,应考虑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可能。
- 梁雪梅王瑛李凌李莉
- 关键词:晶状体悬韧带
相关作者
- 樊宁

- 作品数:127被引量:256H指数:8
- 供职机构:深圳市眼科医院
- 研究主题:青光眼 视网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家系 视神经
- 李志坚

- 作品数:67被引量:240H指数:9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白内障 眼科疾病 后发性白内障 致病基因 细胞
- 林浩添

- 作品数:216被引量:28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研究主题:人工智能 眼科 先天性白内障 白内障 眼底图像
- 黄永志

- 作品数:43被引量:79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眼前节分析系统 超声生物显微镜 人工晶状体 超声诊断 超声特征
- 范玮

- 作品数:24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手术 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