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篇“ 暖冬现象“的相关文章
1971—2022年宁德市暖冬现象特征分析
2023年
利用宁德市9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71—2022年冬季气温数据,根据中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对宁德市暖冬进行定义和等级划分,通过气候倾向率、M-K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对近52a宁德市暖冬现象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1971—2022年宁德市冬季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每10a增温0.305℃,并存在突变现象,突变点接近1998年;宁德9个单站暖冬指数均呈显著性上升趋势,共出现7~12次单站弱暖冬和3~5次单站强暖冬,山区多于沿海,多发生在1998年之后;宁德区域暖冬指数呈上升趋势,显著性水平一般,共出现11次区域弱暖冬和4次区域强暖冬,其中区域弱暖冬多出现在1998年之后,区域强暖冬出现在2001年之后;经过小波分析可初步判定宁德区域暖冬现象在1998年之后大概以8a为第一主周期,2~3a为第二主周期.
阮翠冰陈小英黄文霖
关键词:冬季气温
1961—2020年辽宁省暖冬现象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利用1961—2020年辽宁省56个气象站冬季逐日气温数据,根据国家标准《暖冬等级》,以1990—2020年为气候值作为参考,综合采用气候倾向率、IDW、滑动t检验突变分析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辽宁省近60 a冬季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趋势,单站暖冬及区域暖冬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 a来辽宁省冬季平均气温以0.3℃/10 a的速率升高,辽宁中部和东部地区变暖趋势最为显著;20世纪90年代前的30 a属于偏冷时段,但增温效应强于后30 a,冬季平均气温在1987年前后出现了明显的由冷转暖的突变,1971年出现了相对较弱的冷暖转变;1988年后逐年单站暖冬事件的发生整体比1961—1987年出现单站暖冬事件明显增多。发生频次较高的地区分布在辽宁中部和东南部地区,为16—20次;近60 a来共有16次区域暖冬事件,21世纪后的20 a内共出现9次区域暖冬事件,占总数的60%;区域暖冬事件以准22 a和2—3 a为振荡周期。
李倩张婉莹林毅林益同周晓宇王大钧林蓉朱玲
关键词:冬季气温
近50a来黄土高原地区暖冬现象的气候特征被引量:9
2017年
利用黄土高原1965—2014年冬季气温观测数据,根据中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中单站、区域暖冬等级标准,综合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Mann-Kendall突变分析与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黄土高原近50 a冬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单站暖冬、区域暖冬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黄土高原冬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升幅为0.07~0.695℃·(10a)^(-1),尤其近30 a升温显著,进入相对暖期,中部地区升温最显著,西部、南部地区升温较低;黄土高原单站暖冬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升幅为0.07~0.70℃·(10a)^(-1),中部大部分地区暖冬指数增幅最大,南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增幅最小;各站点暖冬频率在40%~63%,强暖冬频率在13%~53%,单站暖冬频率呈中、西部高,东南边缘地区低的特点;区域暖冬指数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为11.8%·(10a)^(-1),共发生17次区域暖冬,6次区域强暖冬,区域暖冬事件以9 a为第一主周期,4 a为第二主周期;单站暖冬、区域暖冬均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尤其在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
李会霞史兴民
关键词:气温黄土高原
从扫描统计量角度观察我国连续暖冬现象被引量:2
2008年
从1986年以来我国连续出现全国性暖冬,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暖冬"不仅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等以及人类的生产与日常活动,还会对政治、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引入扫描统计量,对暖冬连续出现的概率进行计算,以分析其异常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按照过去对暖冬划分的旧标准还是2002年起使用的新标准,我国连续出现的暖冬现象都属于显著异常的,需要引起气候环境工作者和公众的重视和警觉。
孙浩瑛吴遵方兆本
关键词:暖冬温度
暖冬现象引发的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的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森林面积缩小、荒漠化面积扩大、海平面上升,各种灾难、疾病增多等各种严重后果。本文从近几年常见的暖现象出发,综述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观点和研究结果,分析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各种因素。
路军强周媛
关键词:温室效应太阳辐射全球变暖
甘肃省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暖冬现象的响应被引量:62
2007年
运用甘肃省天水、西峰两地1951—2005年的气温资料及天水、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3年冬小麦物候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甘肃冬小麦种植区50多年的冬季气温变暖趋势及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冬季气温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最近20多年,冬小麦越冬死亡率下降到2%以下,越冬天数减少了7~8d,整个生育期缩短8~10d,返青-开花期天数延长7d,这有利于冬小麦生产及气候资源的利用.同时,冬季气温升高及降水减少也使冬小麦产量稳定性变差,麦田病、虫危害发生率增加,给冬小麦的安全生产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蒲金涌姚玉璧马鹏里邓振镛王位泰张谋草
关键词:冬小麦生长发育暖冬
“五十年后,北极夏季不再有冰”——海外媒体暖冬现象图片报道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北极熊》是获得第4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2006年2月评出)自然类单幅二等奖的作品,由Gettv图片社的摄影师保罗·赫尔曼森拍摄。国内许多媒体曾经使用过。这幅作品让人感到震撼的不仅仅是刚刚饱餐一顿的北极熊及其留下的猎物那鲜红的血(尽管作者在拍摄的时候刻意对其进行了突出,比如,将其放在黄金分割线交叉点附近,用洁白的雪衬托鲜红的血),更加震撼人心的是北极熊周围那让人恐怖的一片汪洋,它使得北极熊看上去是那样孤独,使得人们对北极熊生存状态产生担忧,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人们对溶化北极冰雪的暖冬的认识与思考。摄影就是这样“无情”地记录历史,留给后人无尽的解读空间。(见图一)
郭建良董少华
关键词:海外媒体图片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自然类
今年贵州暖冬现象明显
2007年
据贵州省气象局最新统计表明,从2006年12月-2007年2月,贵州全省平均气温为717℃,较常年同期气候平均值(6.4℃)偏高1.3℃(其中2月份平均温度偏高5.2℃),仅次于1986—1987、1978—1979、1998—1999年,为历史同期第4个高值,属于暖冬现象
曾居仁
关键词:暖冬现象平均气温气候
浅谈暖冬条件下池塘养殖管理措施
2021年
最近几年冬季气温逐年上升,全球气温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暖冬也已成为常态,大家对于气温都有切身体会,普遍感觉不冷。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平均气温为11.04℃,比常年同期的10.35℃偏高1.02℃,这种暖冬现象对池塘水产养殖生产可谓是喜忧参半,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对于广大水产较高时,各类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存活时间相应延长,病图和奇基数保持高位,因而病害有可能会偏重。
李玉军
关键词:全球气温变暖池塘养殖存活时间冬季气温暖冬现象
浅谈暖冬条件下池塘养殖管理的应对措施
2020年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有逐年加剧的态势,暖冬也已成为常态,大家对于去冬今春的气温都有切身体会,普遍感觉不冷。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平均气温为10.34℃,比常年同期的9.55℃偏高0.79℃。这种暖冬现象对池塘水产养殖生产可谓是喜忧参半,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因此,对于广大水产养殖户来讲也要与时俱进,改变原先冬季时较为空闲松散的管理模式,妥善加以应对。
范勇杨正锋刘中峰
关键词:全球气温变暖池塘养殖暖冬现象

相关作者

王庆福
作品数:13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德州市蔬菜办公室
研究主题:长季节栽培 长季节 连作条件 日光温室番茄 出口型
顾光银
作品数:72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台市蚕桑技术指导管理中心
研究主题:蚕桑 桑园 蚕茧产量 家蚕 蚕业
逮昀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PBO 风味玫瑰 美国杏李 无病毒苗木 中国林科院
王蓉
作品数:23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海表温度 冬季风 暖冬 台风 大气稳定度
李会霞
作品数:2被引量:42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PM2.5 PM 气象原因 气象成因 时空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