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55篇“ 暴力事件“的相关文章
不应纵容美国政治暴力事件增加
2024年
美国政治暴力上升的一个潜在原因是激进言论的增加,有些人将这些口头攻击视为了发动暴力行动的号角。美国是否进入了一个新的政治暴力时代?如果是,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继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遭遇第二次明显的暗杀企图后。
Jonathan Levin程玺(译)
关键词:暴力事件纵容暗杀
政府信息优势下处置街头暴力事件的信号博弈模型
2024年
一些国家和地区爆发的街头暴力事件具有信息不对称、矛盾对抗性、事态发展阶段性和双方零和博弈等特征,各国(地区)政府在掌握充分情报信息下如何调动资源实现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是一个重要任务。本文考虑政府具有信息优势背景下,构建两阶段信号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如何运用公共安全预算的信号促使暴乱分子尽快投降的均衡结果。研究表明:当暴乱分子预期投降成本小于遭受政府打击的损失时,最优策略是在第一阶段选择投降。当暴乱分子预期遭受的打击损失较小时,会采取负隅顽抗到底的策略。当政府用于公共安全预算充裕时,需要在第一阶段发送投入打击资源大于投降成本的最优临界信号,迫使暴乱分子遭受打击后在第一阶段投降。否则,预算较小的政府需要在第一阶段投入所有资源进行打击。
刘德海金豫逯彩云刘其琛
关键词:信号博弈信息优势
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全景安全监控城市暴力事件检测方法
本发明属于智慧城市安全监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全景安全监控城市暴力事件检测的方法,先基于ERP和CMP投影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二者存在的优势,通过将二者的优势进行整合,从而充分发挥全景视频监控的优势,音视特征的...
刘寒松王永王国强刘瑞李越
回顾性研究风险评估及针对性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暴力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回顾性研究风险评估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暴力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在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住院治疗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护理、风险评估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暴力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外走风险评分(1.21±0.34)分、中文版布罗赛特攻击行为量表(BVC)评分(1.00±0.25)分及自杀风险评分(9.56±1.35)分比对照组低(P <0.05)。观察组的暴力事件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17.14%(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HAMA评分(34.88±3.05)分、HAMD评分(27.78±3.63)分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 风险评估可有效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率。
刘茜李晓莲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风险评估心理状态暴力事件
“法治话语”与“性别话语”: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家暴议题的风险建构与框架互动——以10起家庭暴力事件为例
2024年
家暴议题的媒体框架影响着人们的风险认知,形塑着公共舆论。了解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在家暴议题中框架的异同,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共舆论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在近年来10起有影响力的家暴事件中,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在家暴风险定义、风险归因、道德判断及风险治理4个方面共享了8个框架,主流媒体独有的框架有6个,自媒体有5个。这些区别体现了主流媒体以“法治”为核心话语,通过申明法律规定,肯定已有成效,以维护法律制度的权威;而自媒体以“性别”为核心话语,通过强调性别冲突放大风险,以期引发更多关注。核心话语的区别进一步折射出不同话语主体以各自的方式定位并解决家暴问题的差异。
曹洵金铭
关键词:家庭暴力媒体框架
基于BERTopic模型的网络暴力事件衍生舆情探测被引量:7
2024年
[研究目的]在海量用户生成内容中及时探测和剖析网络暴力事件的衍生舆情能够为舆情事件链的演化分析、同类舆情的研判介入、衍生事件的监测预警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使用BERTopic模型对短文本内容主题建模并采用聚类的方式展示主题的潜在层次结构。根据词向量余弦相似度设计主题衍生度的计量算法,同时融合词共现网络在文档-词语层面信息捕捉的优势以及桑基图直观演示舆情演化过程的特点,衡量主题间的影响力与衍生关系。[研究结论]在开源数据集下多组主题模型的对照实验中,BERTopic模型在短文本建模以及下游任务的平均得分提高2.13%。在网络暴力热点事件的应用实例中,多维细粒度分析与交互式可视化方法可达到直观展示暴力事件的主题聚类、词义关联与演化态势的效果,实现网络暴力事件衍生舆情的探测与分析。
胡凯茜李欣王龙腾
关键词:网络舆情网络暴力舆情监测主题建模
青年对网络暴力事件的讨论主题、情感倾向与预防机制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聆听网络暴力事件中的“行动者声音”有助于预防和应对网络暴力。社交媒体中青年群体对不同网络暴力事件的话题讨论与情感倾向是呈现青年行动者行为的重要观察窗口。通过对2019~2023年12起网络暴力事件进行类型划分,运用LDA主题识别法与Snow NLP情感分析法,描述青年群体对不同类型网络暴力事件的话题讨论,分析青年群体对信任危机、食品安全、娱乐舆论、侮辱诽谤四类网络暴力事件的情感倾向,为正确引导青年群体网络行为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讨论主题方面,这四类网络暴力事件主题的讨论重点各不相同,但对事实真相的关注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情感倾向方面,青年群体的情感表达呈现群体极化的特征,但整体以积极情绪为主。为此,需要明确平台关于话题热点的推送责任,积极引导舆论并及时披露事件真相,防范疏导消极情绪扩散,防止“极化”现象与“沉默”群体交叠,健全社会多元主体协同预防机制,引导和治理网络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郭春甫郭春甫
关键词: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事件的生成机制研究 ——基于4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创造多样社交形态的同时,给予极端非理性行为存在空间。作为其代表的网络暴力不断影响公众身心健康,扰乱网络秩序,甚至造成对现实社会的强大冲击,其危害程度不言而喻。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络环境,对破解网络暴力问题...
叶靖怡
关键词:网络暴力网络舆情
网络暴力事件中的伤害话语及其生成:基于一小学生母亲遭遇网暴事件的分析
2024年
以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为研究方法,并将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针对武汉市弘桥小学一学生母亲遭遇网络暴力事作为考察对象,探究网络暴力事件中伤害话语及其生成过程、特征和动因。研究发现,网暴事件中伤害话语的文本特征表现为跨平台非共时互动的语言与非语言实践,其情境特征表现为谣言泛滥和群体意见极化扭曲了网暴事件中的事实基础和意义内涵。网暴活动作为一种反社会行动,却暗含着社会认同等亲社会因素作为施暴者的内在驱动。
阮云天
关键词:网络暴力批判性话语分析
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处理启示
2023年
面对小学“校园暴力事件”的特殊性,学校要求教师学习运用心理咨询的原则,结合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形成此类事件的处理规范与环节,旨在达成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和谐,进行行之有效的德育熏陶。小学“校园暴力事件”或问题行为的处理,往往会考虑准确定性、选用恰当的方法、处理结果多方无异议等因素。处理不好会造成教育惩戒,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学校交往事件”转化为“校园暴力事件”案例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教育惩戒与心理咨询结合的方法,为德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曹娟陈理宣
关键词:德育实践校园暴力事件教育惩戒负面效应

相关作者

孟新珍
作品数:71被引量:341H指数:11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研究主题:心理应激 新兵 士兵 军人 心理健康
张凤佩
作品数:23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暴力事件 预警机制 满意度 抢救物品 医院感染
党会森
作品数:8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防范工程系
研究主题:AGENT 群体性暴力事件 仿真 应急疏散 基于AGENT
古伟玲
作品数:29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暴力事件 预警机制 急诊科护士 医护配合
吴晨燕
作品数:17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警察学院警察战术系
研究主题:警察 群体性暴力事件 战场环境 公安院校 警务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