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篇“ 有效角果数“的相关文章
甘蓝型油菜单株有效角果和产量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为了摸清油菜单株有效角果和产量二者间的关系,以2017—2018年试验据为准,统计了国家油菜区域试验16个组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单株有效角果与产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区(ABCD组)、长江中游区(ABCD组)、长江下游区(ABCD组)、黄淮区(AB组)、云贵高原组和早熟组共计16个组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油菜单株有效角果与产量的相关系分别为0.61492、0.21171、0.21644、0.31077、-0.03927、0.39674、0.09432、0.55107、-0.34739、-0.04048、0.29050、-0.39288、-0.42432、0.04677、0.61813和0.73837,即长江中游区A组和长江下游区AD组的油菜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呈低度线性负相关;长江下游区B组和黄淮区A组呈显著性负相关;长江上游区BCD组、长江中游区BC组、长江下游区C组和黄淮区B组呈低度线性相关;长江上游区A组、长江中游区D组和云贵高原组呈显著性相关;早熟组呈高度线性相关。
姜占平沈军朱德焰蓝黎明李齐干鄢达松程辉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主花序有效角果QTL定位和候选基因筛选被引量:2
2019年
以DH-7-9 (角果多)×DH-G-42(角果少)杂交后代连续自交的重组自交系(RIL)的190个家系为材料,在西宁和武汉2个环境下进行主花序有效角果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该RIL群体的主花序有效角果表现出连续变异并且符合正态分布。利用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结合2个年份2个环境下主花序有效角果性状表型据,采用Win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简称CIM)进行QTL定位和效应估计。结果在2个环境下共检测到6个与主花序有效角果、性状相关的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7.9%~24.39%。其中qESN-W-C5的贡献率达到24.39%,LOD值为12.97,位于C5染色体上,因此视其为该主花序有效角果性状的主效QTLs。将拟南芥中已发表的角果相关的3个基因与主效QTL置信区间对应的油菜基因组上104个基因进行同源比较分析,结果主效QTL区域内1个候选基因BnaC05g32840D与拟南芥角果基因AT3G19820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推测其为油菜主花序有效角果候选基因。
耿鑫鑫曾焕黄伊雪徐飞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QTL定位候选基因
油菜新种质12R1402主花序有效角果的遗传被引量:2
2016年
为促进耐密植油菜育种,提高主花序有效角果,分析主花序多角油菜新品系12R1402的遗传规律,用主花序有效角果差异较大的12R1402和常规油菜品种沪油17杂交,构建4世代遗传体系(P1、P2、F1和F2),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组合主花序有效角果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组合12R1402×沪油17主花序有效角果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E-1模型),其中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为40.86,显性效应值为-32.62,第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40.58,显性效应值为-0.75,2对主基因都以加性效应为主,都表现为主花序多角部分显性,2对主基因间存在明显的基因互作效应;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29.40;多基因的显性效应值为68.36。12R1402×沪油17组合F2群体中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0.38%和2.14%,主花序多角性状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宜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组合12R1402×沪油17遗传变异占表型变异的62.52%,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的37.48%,环境因素对主花序多角性状影响较大。
朱宗河程勇马世杰何晨郑文寅周可金马元山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主基因+多基因
“棒状”主花序油菜主花序有效角果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分子鉴定
培育耐密植的油菜品种是发展油菜机械化的主攻方向之一,而提高主花序有效角果是其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棒状”主花序油菜是一个由主花序结荚异常多的突变品种经连续多代自交选育出的油菜新品系,用其与主花序有效角果差异较大的常规油...
马世杰
关键词:油菜分子鉴定
甘蓝型油菜主花序有效角果QTL定位被引量:13
2013年
为分析甘蓝型油菜主花序有效角果的遗传标记,以ZY036×51070杂交构建的双单倍体(DH)为材料,采用2010-2012年在武汉、阳逻、青海和襄阳三年四点五个试验的检测据,运用Win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进行主花序有效角果QTL定位分析。研究共检测到10个与主花序有效角果相关的QTL,表型变异是9.33%~31.60%,LOD(极大似然函比的常用对)值是2.51~5.37,加性效应是2.71~8.09。而且在染色体A1、A5、C1和C9上的4个QTL都可以在2个不同的试验中重复检测到。试验还得到QTL区间的16个连锁标记,其中有8个距离QTL的最大峰值不足1cM。
孙美玉华玮刘静王新发刘贵华王汉中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有效角果数QTL
N、P、K施用量对“杂选1号”油菜单株有效角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03年
采用“3414”平衡施用试验方案对“杂选1号”进行施肥试验,并对“杂选1号”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建立了“杂选1号”在不同地力条件下株有效角果与N、P、K施用量的学模型,并获得了取得较好角果量的优化施肥技术方案。在上等和中等地力条件下N、P、K施用量对“杂选1号”株有效角果影响大小为N>P>K,在下等地力条件下N、P、K施用量对“杂选1号”株有效角果影响大小为N>K>P,尤其以施用N肥增加株有效角果的效果最为明显。
高雪苟红英
关键词:NP施用量单株有效角果数
一株微杆菌R1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微杆菌R1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R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4851。该菌株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显著...
陈桃刘秀秀 陈星甫谢甲涛付艳苹姜道宏
一株假单胞菌R10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R10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假单胞菌R10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4850。该菌株对根肿病,特别是油...
陈桃刘秀秀 陈星甫谢甲涛付艳苹姜道宏
一种提高油菜产量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油菜产量的种植方法。将油菜种子播种到种植地上,在油菜蕾臺期初期喷施促花剂,促花剂的组分为钼酸铵和硼酸;在油菜开花期初期喷施保果剂,促果剂的组分为褪黑素;在油菜结籽期初期喷施促...
程辉 李杰 刘祥臣 王军威 金开美 柳菁 宋晓华 甄才红 李齐干 余明慧 胡建涛 童俊丽 张顺 沈军 朱德焰
一种紫色油菜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色油菜的培育方法,涉及紫色油菜培育技术领域;过程包括:将甘蓝型油菜作为母本、紫花油菜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代种子;取F1代种子的胚珠进行培养获得植株,并以植株作为母本、甘蓝型油菜作为父本进行回交,获...
陈志爱韩配配倪正斌孙红芹万林生

相关作者

秦信蓉
作品数:82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研究主题:甘蓝型油菜 性状 选育 染色体 油菜
孙红芹
作品数:116被引量:197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选育 油菜 甘蓝型油菜 杂交油菜 栽培技术
柴友荣
作品数:149被引量:516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甘蓝型油菜 基因家族 分子育种 甘蓝 基因
喻时周
作品数:54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研究主题:甘蓝型油菜 性状 染色体 甘蓝型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张星星
作品数:12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研究主题:油菜 甘蓝型油菜 甘蓝型 甘蓝型油菜品种 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