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44篇“ 木荷“的相关文章
- 一种木荷优良家系的组培育苗方法
- 本发明属于木荷组培苗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荷优良家系的组培育苗方法。采用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驯化以及炼苗的方法组合,其中继代培养中是用了两种培养基交替培养,一种用于促进出芽,另一种用于使得苗更粗壮、叶片更...
- 谢佩吾何波祥张谦汪迎利连辉明梁任重蓝燕群梁东成尧俊蔡燕灵侯晨李兵钟泳林
- 木荷:山林中的“防火卫士”与“多面手”
- 2025年
- 在茂密的亚热带森林中,有一种常绿乔木默默守护着山林的安全,它就是被誉为“防火树”的木荷。这种看似普通的植物,实则拥有令人惊叹的防火能力、优质的木材特性以及悠久的药用历史,堪称植物界的“多面手”。
- 黄宇
- 关键词:木荷常绿乔木亚热带森林防火能力
- 木荷亲和性相关基因及其标记和应用
- 木荷亲和性相关基因及其标记和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木荷亲和性相关基因、木荷亲和性相关基因的标记以及木荷亲和性相关基因的应用。通过利用木荷亲和性基因进行授粉对象的基因型鉴定,可以提早获得授粉受精容易,结种量高...
- 张蕊滕国新杨汉波范金根周志春
- 木荷化学成分及其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
- 2025年
- 研究木荷根茎的抗真菌活性成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木荷根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纸片药敏实验法及目测比浊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测试。最终从该木荷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了8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berneuxia saponin A(1)、sasanquasaponin III(2)、maetenoside B(3)、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primulagenin A(4)、ternstroemiaside A(5)、desacyl-boninsaponin A(6)、sanchakasaponin F(7)、yuchasaponin A(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木荷中分离得到。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2、3、7、8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其中,化合物7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尤为显著,对白色念珠菌敏感菌株及耐药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均为0.016 mg/mL,对敏感菌株及耐药菌株的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132和0.016 mg/mL。
- 胡辰吴春周光雄
- 关键词:木荷化学成分三萜皂苷
- 4种木荷人工林分土壤化学性质差异分析
- 2025年
- 以湖南省4种木荷人工林分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分类型的林木生长性状、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氮、磷、钾含量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林分A(木荷纯林)和林分D(木荷∶枫香=5∶1)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高于林分B(木荷∶火炬松=3∶1)和林分C(木荷∶马尾松=2∶1),但4种林分类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4种林分类型土壤均为强酸性;有机质含量出现“表聚现象”,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土层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同一土层中,4种林分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同一类型林分中,4种林分全氮含量、水解性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土层均有显著差异;全磷含量除了林分D的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3种林分的不同土层间没有显著差异;全钾含量除了林分C的不同土层间有显著差异外,其余3种林分的不同土层间没有显著差异。
- 戴良选沈生涛刘振华
- 关键词:林分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木荷
- 散生木荷对4年生闽楠生长的影响
- 2025年
- 以南平市建阳区国有林场保留木荷散生木的造林山场为研究对象,分析散生木荷对4年生闽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散生木荷对以其为中心的2倍树冠面积圆形样地内闽楠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散生木荷对闽楠的树高、树冠长度和当年树高生长量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其地径和侧枝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冠幅、圆满度、树冠率、尖削度、枝下高、枝间距有抑制作用,但不显著;散生木荷造成闽楠生长分化,长势不均匀。
- 欧文胜
- 关键词:散生木木荷闽楠生长量
- 不同林龄木荷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粒径分布特征
- 2025年
- 为研究不同林龄阶段木荷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粒径分布特征,以福建省顺昌国有林场5个林龄(10、15、27、55、64 a)木荷人工林0—20、20—40、40—60 cm土层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木荷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分布特征及其林龄效应。结果表明:①不同林龄木荷人工林土壤团聚体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大团聚体比例皆达90%以上,其中>2 mm的团聚体结构占比最大,微团聚体(<0.25 mm)比例不足10%,说明不同林龄木荷人工林的土壤团聚体都具有强团聚性的特点。②与干筛法相比,湿筛法得到的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中>2 mm团聚体的占比明显减少,0.25~2 mm占比增加;在0—40 cm土层中,64 a木荷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占比和水稳性特征值显著高于其它林龄,表明木荷人工林在过熟林阶段的土壤透气性、透水性最好。③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随林龄、土层深度及林龄×土层深度交互作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中林龄的影响最明显;而在水稳定性团聚体中,林龄、土层、林龄×土层交互作用均对土壤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WD)产生显著影响(P<0.05)。
- 陈凡王利艳曹睿倪薛俊宙崔永红熊雨忠李明
- 关键词:木荷人工林
- 木荷无性系种子园生长与种实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 2025年
- 【目的】研究木荷无性系种子园内生长性状和种实性状的遗传变异,选育优良无性系。【方法】在江西省林业局科技示范园林丰基地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60株木荷(12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5个重复)随机分配至种植区。对12个木荷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冠幅等10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邓肯多重比较、变异系数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选育出优良无性系。【结果】12个无性系在结实量、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叶长、叶宽等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生长性状和种实性状整体呈中等程度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9.92%,其中发芽势的变异系数最大(60.83%),树高变异系数最小(14.7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树高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长与叶宽、发芽率与结实量、发芽率与发芽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sy39、lc21、jo57和sy50综合表现较好,下一步可重点开展子代测定,基于后代表现来准确评估各个无性系的遗传品质及其遗传增益。【结论】无性系sy39表现特别优异,可将其作为优良亲本之一,为种子园的升级换代提供育种繁殖材料。
- 彭溢濠陈梦义何万存刘娟朱鸿洋肖文宇施茂寅
- 关键词:木荷生长性状种实性状无性系
- 不同林龄木荷叶片-细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及稳态性特征
- 2025年
- 为了解不同林龄木荷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特征及稳定机制,本研究以福建省尤溪县8、13、27、36和54年生5个年龄木荷人工纯林为对象,探讨其叶片-细根-土壤碳(C)、氮(N)、磷(P)及化学计量变化特征,分析木荷叶片和细根两构件与土壤的耦合关系和稳态性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林龄增加,木荷叶片和细根C、N、P含量总体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叶片和细根的N、P含量最小值均出现在13年生,N含量分别为10.38和3.45 g·kg^(-1),P含量为0.44和0.21 g·kg^(-1)。两构件C∶N、C∶P随林龄增加呈先增后减变化,均在13年生达到最大值。随着林龄的增加,林地土壤C、N和P含量均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特征,且均以13年生为最低,分别为34.27、1.82和0.11 g·kg^(-1);土壤C∶N、C∶P和N∶P最大值均出现在13年生,分别为19.2、315.8和17.0。木荷叶片和细根的N、P含量及其计量比与土壤P含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土壤C、N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叶片与细根C、N及N∶P的稳态性模型回归结果均不显著,具有绝对稳态,且叶片N、P及其计量比的稳态性均小于细根,但叶片和细根P及C∶P对土壤P含量变化较为敏感。综上,13年为木荷的速生期;在木荷生长过程中,土壤P含量显著影响木荷叶片与细根N、P含量,叶片对土壤中P含量变化更敏感,建议适时添加P肥以改善土壤质量,并重点关注叶片N、P含量的变化状况。
- 姚舒舒钟全林蔡世锋苏孙卿梁锋娜徐朝斌程栋梁陈远望唐磊
- 关键词:木荷
- 不同经营方式对密集里白层木荷林林分生长及结构特征的影响
- 2025年
- 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天童林场的密集里白冠层木荷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目标树经营、综合抚育经营和粗放经营3种经营方式,每种经营方式设置3个20 m×20 m典型样地开展跟踪调查,分析不同经营方式对群落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6年的经营实践,目标树经营林分中木荷的优势度低于综合抚育和粗放经营,而栲树的优势度明显高于综合抚育和粗放经营,成为顶级优势树种,并已产生细叶香桂珍贵树种;综合抚育下,栲树、米槠优势度下降,被木荷、柯、檫木替代;粗放经营中栲树优势度略有下降,但木荷和柯优势度增大;3种经营方式中,林分胸高断面积表现为目标树经营(38.03 m^(2)·hm^(-2))>综合抚育经营(36.06 m^(2)·hm^(-2))>粗放经营(29.31 m^(2)·hm^(-2));3种经营方式木荷林样地间的林分密度、平均胸径和树高差异不显著。随着人工抚育措施加强,目标树经营蓄积量(326.5±20.8 m^(3)·hm^(-2))>综合抚育(300.8±18.4 m^(3)·hm^(-2))>粗放经营(223.5±23.1 m^(3)·hm^(-2)),前两者与粗放经营差异显著(P<0.05)。同时,随着人工抚育措施加强,林下植物(灌木)种类幼树数量有所减少,但目标树经营的乔木物种幼树的数量比其他两种经营方式的幼树增多。
- 赵绮钱世祥杨学王良衍
相关作者
- 周志春

- 作品数:334被引量:2,634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研究主题:马尾松 木荷 种源 家系 南方红豆杉
- 范辉华

- 作品数:130被引量:833H指数:16
- 供职机构: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木荷 闽楠 生长性状 无患子 紫薇
- 张蕊

- 作品数:65被引量:528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研究主题:木荷 南方红豆杉 马尾松 氮沉降 红豆树
- 吴承祯

- 作品数:788被引量:6,983H指数:42
- 供职机构:武夷学院
- 研究主题:内生真菌 杉木 雷公藤 木麻黄 千年桐
- 金国庆

- 作品数:148被引量:1,575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研究主题:马尾松 种源 木荷 柏木 马褂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