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104篇“ 术后效果“的相关文章
疼痛护理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效果的影响及分析
2025年
探究疼痛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手术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以56名前列腺增生病患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手术前后疼痛状况和护理效果进行探究,于此同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28人。术后,观察组得到了全面的疼痛护理,而对照组只接受了常规护理。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IPSS评分、ESCA评分、GSES评分、手术后的康复成效以及SF-36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表1展示了在术后1天和术后7天时,观察组 IP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如表2所示,经过专科治疗的患者,其 ESCA及 GSES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表3可知,治疗组在手术时间,输液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再移步表4,使用SF-36评分对比又可见,观察组在躯体、生理、情感、社会以及一般健康各方面的评分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由此一系列比较,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康复中,专业的疼痛照护是不可或缺的。降低 IPSS评分、改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术后康复,也可降低并发症,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术后护理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李林聪夏孟平
关键词:疼痛护理前列腺增生术后康复生活质量评分
递进式康复护理模式结合依从性指导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术后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递进式康复护理模式结合依从性指导护理对老年股骨骨折术后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安顺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行老年股骨骨折手术的80例患者,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模式结合依从性指导护理,观察组实施递进式康复护理模式结合依从性指导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关节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依从性。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的关节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有了明显提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依从性更高(P<0.05)。结论:将递进式康复护理模式与依从性指导护理相结合,可显著提高老年股骨骨折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并提高他们的护理依从性。
娄小菊陈思思李颖罗梦思赵迎亚
关键词:老年股骨骨折术后效果生活质量
基于脑功能网络的帕金森患者DBS术后效果预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脑功能网络的帕金森患者DBS术后效果预测系统及方法,属于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建立两种新型动态脑功能网络,将基于图论的全脑功能网络与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融合,能够更好捕捉帕金森患者的脑内功能连接信息...
李雪松郑慧娴商瑞红马羽
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在PRF矫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术后效果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通过联合高频超声测量皮肤真皮层厚度、CDFI和SMI评估皮肤血流灌注等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评估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注射矫正鼻唇沟皱纹的术后效果。方法:36例鼻唇沟严重程度评定量表(WSRS)评分在3分或4分的受试者,应用PRF注射治疗,以高频超声采集其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皮肤真皮层厚度、血流量,并将鼻唇沟注射前的超声数据作为参考基线,动态评估鼻唇沟治疗前后的真皮层厚度、血流量的效果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WSRS评分治疗后1月和3月显著降低(2.53±0.56、2.61±0.55 vs 3.42±0.50,P均<0.01);全球审美改善量表GAIS评分治疗后1月和3月明显改善,治疗后6月则倾向无效;鼻唇沟皮肤真皮层厚度治疗后1月和3月显著增加(1.90±0.06、1.89±0.06 vs 1.59±0.08,P均<0.01)。临床评估的WSRS评分和超声定量测量皮肤厚度变化之间显著负相关关系(Rs=-0.729,P<0.01)。CDFI评估发现治疗后1-3月皮肤血流Adler分级显著增加(χ^(2)=59.204,P<0.01);SMI评估发现治疗后1-3月所有受试者皮肤血流信号增多丰富。结论: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凭借其对鼻唇沟皮肤的可视化,通过厚度、回声、血流评估PRF治疗后及远期效果,为鼻唇沟的年轻化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评估方法。
蒋文燕谭敏丽冯艳李国泉张国南胡志文
关键词: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活血醒脑汤用于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后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活血醒脑汤对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醒脑汤治疗。结果:观察组预后不良、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RS评分、VICA-Vm、MCAVm、Lindegaard指数、ET-1值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及NO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醒脑汤用于脑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后可以改善皮功能和脑动脉血流速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
王丽芳
关键词:脑动脉瘤
影响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效果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2025年
目的探究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后效果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7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将患儿分为恢复良好组及恢复不良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社会学特征和疾病相关特征,选择Logistic回归分析有差异项目,分析腹股沟疝患儿接受LIHR术后恢复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7例行LIHR术患儿,23例患儿恢复较差,占26.44%,纳入恢复不良组,64例患儿恢复良好,占73.56%,纳入恢复良好组;两组患儿在哭闹情况、术前年龄别体重Z值(WAZ)、疝嵌顿、改良的耶鲁术前焦虑状态量表(m-YPAS)评分及TIMP-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儿哭闹多、术前WAZ值≤-2、发生疝嵌顿、m-YPAS评分>40分及TIMP-2水平偏低均是患儿术后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的危险因素构建ROC曲线,结果显示哭闹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12,敏感度为0.783,特异度为0.641;术前WAZ值≤-2的AUC值为0.698,敏感度为0.739,特异度为0.656;疝嵌顿的AUC值为0.678,敏感度为0.652,特异度为0.703;m-YPAS评分>40的AUC值为0.692,敏感度为0.696,特异度为0.688;TIMP-2水平偏低的AUC值为0.694,敏感度为0.531,特异度为0.870,均能预测术后恢复不良的发生。结论哭闹多、术前WAZ值≤-2、嵌顿疝、m-YPAS评分>40分及术前TIMP-2水平较低均是影响腹股沟疝患儿LIHR术后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予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儿预后。
王玲玲张之臣韩玲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营养不良
艾司氯胺酮不同给药方式用于腰方肌阻滞对结肠癌术后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不同给药方式对结肠癌术后腰方肌阻滞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全麻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神经阻滞组、静脉注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3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术后疼痛程度、自控镇痛泵(PCA)使用情况(术后首次PCA使用时间、48 h内PCA总次数、羟考酮辅助镇痛例数)、氧化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神经阻滞组和静脉注射组术后PCA首次使用时间延长,48 h内PCA总次数及羟考酮辅助镇痛例数减少,且神经阻滞组优于静脉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阻滞组和静脉注射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数字疼痛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神经阻滞组低于静脉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阻滞组和静脉注射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舒适度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神经阻滞组高于静脉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阻滞组和静脉注射组术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阻滞组与静脉注射组术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阻滞组和静脉注射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神经周围注射艾司氯胺酮对结肠癌术后腰方肌阻滞效果优于静脉注射,能更有效延长镇痛时间,降低术后疼痛评分,提高患者舒适度且不增加应激反应和不良反应。
陈冬冬闫书山李海锟白法瑞李怀磊
关键词:给药方式应激镇痛
壳聚糖抗菌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LEEP术后效果观察及对TNF-α和hs-CRP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壳聚糖抗菌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术后效果观察及对TNF-α和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LEEP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n=56例)及观察组(n=56例),常规组术后接受常规的预防感染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壳聚糖抗菌膜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在术后临床疗效、血清TNF-α及hs-CRP水平、创面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3.93%(P<0.05);治疗前,2组的TNF-α及hs-CRP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阴道排液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6%,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7.86%(P<0.05)。结论:壳聚糖抗菌膜能够有效提高CIN患者LEEP术后临床效果,降低其炎症水平,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陈雅婷林梅莺甘秋红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电环切除术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肩关节镜的术后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评估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上干阻滞(superior trunk block,STB)在全身麻醉肩关节镜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和膈肌麻痹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右侧肩袖损伤患者5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L组(0.25%罗哌卡因,19例)、M组(0.375%罗哌卡因,18例)和H组(0.5%罗哌卡因,2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时长、膈肌麻痹情况、患侧握力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麻醉拔管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时长显著短于M组和H组(P<0.001)。术后12h,L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高于M组和H组(P<0.01)。术后30min,L组和M组患者静息状态和用力呼吸的膈肌活动度均显著优于H组(P<0.05),L组和M组患者的部分膈肌麻痹发生率显著低于H组(P<0.05)。术后30min,H组患者的握力显著低于L组和M组(P<0.05)。结论10ml 0.375%罗哌卡因既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又可降低部分膈肌麻痹和肌力减退的概率,是安全舒适的给药方案。
张晔朱曼华漆勇
关键词:罗哌卡因肩关节镜手术膈肌麻痹
胸腔镜下传统和改良间断吻合治疗Ⅲb型食管闭锁的术后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传统和改良间断吻合治疗Ⅲb型食管闭锁的术后食管狭窄发生比例,评价两种吻合方法的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38例Ⅲb型食管闭锁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术中间断吻合方法将患儿分为传统组(20例)和改良组(18例)。传统组患儿出生体重为(2614±530)g,出生胎龄为(37.25±2.15)周;改良组患儿出生体重为(2583±522)g,出生胎龄为(37.78±1.77)周。记录所有患儿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儿食管远近端距离、术中吻合时间、术后食管漏发生比例、术后食管狭窄发生比例及食管狭窄平均扩张次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儿食管远近端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0.30)cm比(1.65±0.44)cm,P=0.858]。改良组食管吻合时间为(58.33±14.25)min,短于传统组的(74.50±20.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改良组术后3例患儿发生食管狭窄,传统组术后8例发生食管狭窄,两组食管狭窄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8比8/20,P=0.025)。改良组与传统组术后均有7例发生食管漏,两组食管漏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8比7/20,P=0.804)。改良组3例食管狭窄共行内镜下球囊扩张8次,平均每例扩张2.7次;传统组8例食管狭窄共行食管扩张25次,平均每例扩张3.1次,两组平均扩张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结论胸腔镜下改良间断食管吻合方法的缝针分布均匀,与传统间断吻合方法相比,术中吻合的时间减少,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概率降低,可以尝试应用于更多Ⅲb型食管闭锁患儿的治疗。
李雅南徐加龙李殿国王若义陈维秀孙小刚
关键词:食管闭锁胸腔镜检查食管狭窄新生儿

相关作者

石冰
作品数:517被引量:1,729H指数:2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腭裂 唇腭裂 唇裂 单侧唇裂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张道行
作品数:179被引量:526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耳蜗植入 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植入术 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龚树生
作品数:535被引量:1,935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耳蜗 耳鸣 人工耳蜗植入 人工耳蜗 喉肿瘤
田华
作品数:143被引量:1,092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全膝关节置换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成形术 截骨 膝关节置换
栾杰
作品数:150被引量:78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乳房 乳房再造 隆乳术 隆乳术后 血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