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69篇“ 术后自控镇痛“的相关文章
手术病人术后自控镇痛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病人自控镇痛(PCA)对手术后急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并于麻醉恢复室转运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病人出麻醉室时是否携带PCA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24 h和48 h的视觉疼痛评分(VAS)及恶心、干呕、呕吐、头晕和头痛的发生率。结果:结果显示,携带PCA的病人于术后24 h(χ^(2)=1 099.1,P<0.001)和48 h(χ^(2)=2 146.5,P<0.001)均表现出更低的VAS评分,而两组病人的恶心(χ^(2)=1.600,P>0.05)、干呕(χ^(2)=2.011,P>0.05)、呕吐(χ^(2)=2.131,P>0.05)、头晕(χ^(2)=2.732,P>0.05)及头痛(χ^(2)=1.267,P>0.05)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A可以减轻手术后病人24 h和48 h的急性疼痛,并且没有增加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是加速康复外科及增加护理满意度的理想镇痛方式。
马丽芳陈晓霞陈英
关键词:病人自控镇痛术后疼痛麻醉
零阿片术后自控镇痛策略在胸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零阿片术后自控镇痛策略在胸科腔镜肺部病损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双盲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1年11月-2023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胸科腔镜下行肺部病损切除术的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右美托咪定(esKDex)组(n=30)、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sFDex)组(n=30)、曲马多+右美托咪定(TraDex)组(n=30)。比较3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生命体征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CS舒适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简易精神状态(MMSE)评分。结果术后48 h内,esKDex组PONV发生率低于sFDex组及TraD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3/30)vs.20.0%(6/30)vs.20.0%(6/30),P<0.001]。esKDex组及sFDex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TraDex组(术后2 h:P=0.001、0.001;术后4 h:P=0.027、0.024),术后24、48 h的VAS评分均高于TraDex组(术后24 h:P=0.008、0.029;术后48 h:P=0.005、0.005)。esKDex组和sFDex组术后24、48 h的BCS舒适评分均低于TraDex组(术后24 h:P=0.017、0.007;术后48 h:P=0.005、0.007)。3组术后48 h内的Ramsay镇静评分、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零阿片术后自控镇痛策略在满足胸科腔镜肺部病损切除术术后患者镇静镇痛前提下能降低PONV发生率。
李汶谦李晓霞
关键词:胸外科手术多模式镇痛
基于599例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的闭环智能化管理改进措施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我院术后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泵的使用现状,明确PCA泵使用过程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2023年6-12月于我院行手术且术后使用PCA泵的患者,记录其基本信息、临床诊断、手术类型、PCA泵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99例术后使用PCA泵的患者,66例患者(11.02%)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泵进行术后镇痛,其镇痛效果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泵(533例,88.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80%的PCA泵的配方为阿片类药物联合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镇痛泵中也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种NSAIDs联用,或阿片受体的纯激动剂与激动-拮抗剂联用;417例患者(69.62%)对镇痛泵均进行了有效按压,但仍有182例患者(30.38%)在使用PCA泵的过程中存在无效按压情况;仅39例患者(6.51%)将PCA泵中药液使用完全,其余患者的PCA泵中存在残余药液,残余率主要为1%~20%(288例,48.08%),但该部分残余药液的临床处置欠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绝大多数患者在使用PCA泵过程中,医生、护士或药师未规范进行疼痛评估及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论基于无线镇痛管理系统软件的镇痛泵闭环和智能化管理中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应及时改进,并持续监测和评估改进效果,不断完善镇痛泵的闭环智能化管理,保障其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曹璐张博睿陈方梁栋刘文娟张鹏白宁赵义康李茁
关键词:自控镇痛泵闭环管理智能化管理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究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广州市正骨医院收集2022年6月—2024年6月进行骨折手术的9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术后镇痛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46)与参照组(n=46)。均接受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参照组术后自控镇痛予以氟比洛芬酯,观察组术后自控镇痛予以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疼痛VAS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h、4h、8h及24h的HR、MAP及VAS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两组术前、术后12h、24h及48h的MMSE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参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率为8.70%、13.0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的术后联合镇痛方案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自控镇痛,效果显著,且利于平衡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不会对术后认知功能造成影响,亦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研究。
张思甜杨进辉罗文忠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术后镇痛地佐辛氟比洛芬酯
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对脊柱手术患者疼痛、应激激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对脊柱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疼痛物质及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00例行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以预防恶心呕吐,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压及心率、疼痛物质[P物质(SP)、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应激激素[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8、16h和24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min、2h和4h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和48h的SP、NE、5-HT和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和48h的CD3^(+)、CD4^(+)、NK cell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和48h的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手术后给予患者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机体应激及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吴瑞阳韩灵龙
关键词: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脊柱手术
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对单次神经阻滞后暴发痛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单次神经阻滞后暴发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以单次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进行上肢骨折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PCIA组(Ket组)和舒芬太尼PCIA(Ctrl组)两组,每组40例。记录术后8 h、12 h、24 h、48 h的疼痛评分,初次疼痛时间和疼痛评分,按压镇痛泵30 min后疼痛评分,术后24 h、48 h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患者按压镇痛自控按钮次数。患者术后突然感到从“不痛”到“异常疼痛”[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ous rating scale,NRS)评分≥7],并且需按压镇痛自控按钮判定为发生暴发痛。结果Ctrl组17例(45.95%)发生暴发痛,Ket组12例(36.36%)发生暴发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et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少于Ctrl组,PCIA按压次数少于Ct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两组发生暴发痛的患者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和PCI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暴发痛的患者在暴发痛出现并按压PCIA按钮后30 min,Ket组有12例(100.00%),Ctrl组有3例(17.65%)患者NRS<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与单纯使用舒芬太尼PCIA比较,联合使用艾司氯胺酮不能降低上肢骨折手术单次神经阻滞后暴发痛的发生率。联合使用艾司氯胺酮可能有更快缓解暴发痛的作用。
陈佳慧方婕张晓光
关键词: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
艾司氯胺酮术后自控镇痛泵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含艾司氯胺酮(ESK)的术后自控镇痛泵对结直肠癌(CRC)根治术后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简阳市人民医院CRC根治术后老年患者资料,根据自控镇痛泵内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仅使用舒芬太尼(FEN)]和联合组(FEN联合ESK)。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心理状态[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早期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自控镇痛泵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评估安全性。结果研究共纳入86例患者,对照组45例,联合组41例。术前1 h,两组患者VAS评分、各维度心理状态评分和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T_(2))、术后12 h(T_(3))、术后24 h(T_(4))和术后72 h(T_(5)),联合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镇痛泵使用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使用镇痛泵72 h后,两组患者在躯体化评分、强迫症状评分、人际关系评分等心理状态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泵使用期间,两组患者MoCA评分均显示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T_(4)和T_(5)时,联合组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在消化道症状、心律失常、眩晕和嗜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K术后自控镇痛泵可有效缓解CRC根治术后老年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和早期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何含汪辉德邬瑞刚钟庆
关键词:自控镇痛泵结直肠癌心理状态早期认知功能
零阿片术后自控镇痛策略在胸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李汶谦
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研究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术后自控镇痛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分为S组、SK1组、SK2组和SK3组各30例。每组患者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用药方案一致,术后均采用自控静脉镇痛,分别给予舒芬太尼2μg/kg、艾司氯胺酮1 mg/kg复合舒芬太尼2μg/kg、艾司氯胺酮1 mg/kg复合舒芬太尼1.5μg/kg、艾司氯胺酮1 mg/kg复合舒芬太尼1μg/kg静脉泵入。比较术后2 h(T1)、4 h(T2)、12 h(T3)、24 h(T4)和48 h(T5)NR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前1天、术后2天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首次按压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在T3时点SK3组NRS评分高于S组,在T3、T4时点SK3组NRS评分高于SK1组和SK2组,SK1组NRS评分明显低于S组;在T2、T3时点,SK1组患者术后Ramsay评分较其他三组明显增高,在T4时,SK1组患者Ramsay评分明显高于SK3组;SK3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效按压次数均增加,首次按压时间均提前;SK组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RP水平较S组升高程度低;与S组和SK1组比较,SK2和SK3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SK2组满意度高于其他组。结论1 mg/kg的艾司氯胺酮复合1.5μg/kg的舒芬太尼不仅能给患者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满足良好的镇静,还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陈祖棋张科曾小莉邬龄田颖
关键词:舒芬太尼胸腔镜自控镇痛
外科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患者结局影响的大数据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基于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影响外科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术后镇痛及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外科术后使用智能化自控镇痛的患者6527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应用镇痛泵期间疼痛发生情况,VAS评分≤3分为轻度或无痛组,VAS评分≥4分为中度及以上疼痛组。通过信息平台调取真实世界大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评级)、民族、镇痛泵类型、输血、手术类别、职业均对患者术后疼痛造成影响(P<0.01或P<0.05)。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日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I、ASA评级、民族、镇痛泵类型、术中输血情况、手术类别、职业均是术后早期中、重度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疼痛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住院日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减少。
李晓芳赵生秀李月美王云
关键词:大数据

相关作者

齐亚新
作品数:18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自控镇痛 护理 剖宫产术后 妊娠 开腹手术
陈永花
作品数:22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不同给药方案 术后自控镇痛 关爱 术后镇痛 诊疗
张炳熙
作品数:167被引量:745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异丙酚 氯胺酮 麻醉 儿童 二异丙酚
刘洪珍
作品数:151被引量:712H指数:14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异丙酚 围术期 肝移植 清醒镇静 靶控输注
殷国平
作品数:73被引量:357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肝硬化患者 肝炎肝硬化 七氟醚 凝血功能 术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