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27篇“ 机械辅助通气“的相关文章
野战急救机械辅助通气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战急救机械辅助通气装置,涉及急救设备,包括顶部带有敞口的主体,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复合气瓶,所述复合气瓶输出端与所述敞口内盘放的氧气插管一端连通;所述复合气瓶内设置有活塞杆件,所述活塞杆件包括一位于所述复合...
贺世喆郎红娟曹宝花王丹高丽王璟郭淑杰
针对性护理联合幽门后喂养在机械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研究分析针对性护理联合幽门后喂养在机械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机械辅助通气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联合幽门后喂养,就两组患者营养代谢指标、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胃肠道适应时间与肠内营养达标率、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胃肠道适应时间短于对照组,肠内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联合幽门后喂养应用于机械辅助通气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胃肠道适应时间,同时提高内营养达标率与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张玉香钱小苗黄金叶
关键词:机械通气针对性护理并发症营养状况护理满意度
观察机械辅助通气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使用机械辅助通气进行抢救的效果。方法选择104例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2例。常规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抢救结果、抢救满意度、心功能指标、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气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抢救总有效率为98.08%,高于常规组的82.69%,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抢救总满意度为96.15%,高于常规组的80.77%,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性并无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3.34±1.56)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38.04±2.01)mm小于常规组的(40.32±1.62)、(46.39±2.23)mm,左室射血分数(54.35±2.37)%大于常规组的(49.23±2.26)%,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治疗后呼吸频率(18.14±1.32)次/min、心率(71.21±8.43)次/min、动脉血氧分压(94.76±11.45)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8.23±2.12)mm Hg、pH值(7.97±0.46)均优于常规组的(20.24±2.56)次/min、(83.78±11.56)次/min、(88.12±11.05)mm Hg、(44.24±2.45)mm Hg、(7.56±0.58),差异性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为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使用机械辅助通气和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动脉血气相关指标,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孟梦饶珊珊曲春张璐璐朱朝娜
关键词:机械辅助通气急性左心衰竭抢救
探讨系统性呼吸管理在机械辅助通气下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价值
2024年
研究系统性呼吸管理在机械辅助通气下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所选110例呼吸衰竭患者,传统组传统护理管理,系统组系统性呼吸管理。结果 我们把两组的临床效果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系统组较传统组更好,差异显著(P<0.05)。我们把两组的症状时间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系统组较传统组更短,差异显著(P<0.05)。我们把管理前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管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系统组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我们把管理前后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管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系统组高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我们把管理前后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管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管理后,系统组低于传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系统性呼吸管理在机械辅助通气下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效果更好一点,而且治疗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得以明显缩短,肺功能和气血得以显著改善,炎症因子明显好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增芳张茜陈素丽
关键词:机械辅助通气呼吸衰竭护理价值
护理主导镇静镇痛对重症肺炎儿童机械辅助通气的影响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护理主导镇静镇痛对重症肺炎儿童机械辅助通气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收诊的60例儿童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h)、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d)、总镇静时间(h)、镇静药物用剂量(ml)数据信息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氧合指数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恢复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数据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家属对干预措施的满意度情况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儿童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为主导的镇静镇痛干预措施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不仅可以降低患者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以及总镇静时间,而且镇静药物使用剂量比较低,患者氧合指数改善,恢复情况良好,而且患者家属对于干预措施满意度比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蓝筱洋
关键词:护理镇静镇痛重症肺炎儿童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需机械辅助通气前后乳酸值与二氧化碳分压值相关性的研究
2023年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需机械辅助通气前后乳酸值与二氧化碳分压值(PaCO2)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3年6月NRDS(包括肺透明膜病)患儿182例为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比较机械通气治疗前、后乳酸值及二氧化碳分压值;根据PaCO2水平分为A组(PaCO2下降,过度通气)、B组(PaCO2升高,二氧化碳潴留)和C组(PaCO2正常),比较不同PaCO2水平下乳酸值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NRD患儿治疗后乳酸值与PaCO2水平完成相关性分析。结果 NRDS患儿机械辅助通气后PaCO2及乳酸水平降低;患儿治疗后PaCO2及乳酸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根据PaCO2水平进行分组,比较不同PaCO2水平下乳酸水平,结果表明:A组与B组乳酸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C组乳酸水平低于A组和B组(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表明,NRDS患儿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后乳酸值与PaCO2水平呈正相关性(r=0.513,P=0.021)。结论 NRDS患儿机械辅助通气前后常伴有PaCO2及乳酸水平降低,且二者存在强相关性,加强患者PaCO2及乳酸水平测定,能指导机械辅助通气治疗。
包少萍周赋才蒙海强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乳酸值二氧化碳分压
机械辅助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抢救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分析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机械辅助通气及护理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ICU接诊的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试验,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实施机械辅助通气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机械辅助通气及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情缓解率及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病情缓解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R、HR水平分别为(20.98±4.66)次/min、(94.35±10.02)次/min,低于对照组,SaO2水平(97.68±3.54)%,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83.33%对比,观察组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机械辅助通气及综合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病情缓解率、改善血气指标.
秦海楠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机械辅助通气护理
脐动脉置管术在机械辅助通气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脐动脉置管术在机械辅助通气新生儿病情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受机械辅助通气治疗的危重新生儿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51)。所有患儿均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外周动脉置管术,观察组患儿采用脐动脉置管术。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情况、导管留置时间、血压监测结果、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送管困难率和置入过深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堵管、脱管、脉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腹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辅助通气新生儿应用脐动脉置管术能够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有助于临床动态监测患儿血压情况,且堵管、托管和脉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值得临床应用。
张应绩
关键词:新生儿机械辅助通气血压监测导管留置
集束化护理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机械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年
探究对冠心病监护病房机械辅助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自2021年1月~2022年12月到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CCU就诊的80例冠心病监护病房机械辅助通气患者。以Excel表格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集束化组与基础组,每组均为40例。基础组行基础护理干预,集束化组加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集束化组相关临床指标中机械通气时长(8.45±2.97 vs 14.33±3.19)d、人工气道留置时间(11.25±3.56 vs 17.96±4.33)d及住院时间(18.71±3.88 vs 24.95±4.72)d均少于基础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集束化组并发症率为2.50%,基础组并发症率为15.00%,集束化组并发症少于基础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集束化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基础组护理满意率为90.00%,集束化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基础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对冠心病监护病房机械辅助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减少,护理满意程度均提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建议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邓亚萍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冠心病监护病房家属
乳酸及复合模型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延长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基于剂量反应和决策曲线,探讨乳酸(Lac)及复合模型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延长(PMV)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外科2019年1-12月收治的683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是否>24 h,将其分为PMV组(n=107)与非PMV组(n=576)。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其他临床指标,筛选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PMV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PMV发生风险的复合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决策曲线分析(DCA)等方法评估乳酸及复合模型对OPCABG术后PMV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心功能NYHA分级、既往心肌梗死史、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3支冠脉狭窄>50%、左主干狭窄>50%、桥血管数、术后即刻乳酸、术前肌酐、术后血红蛋白、术前总胆红素(TBil)、术前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PAP)、术前红细胞宽度(RDW)、术后6 h乳酸、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术后hs-CRP、术前肌钙蛋白T(TnT)、术前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RDW(OR=1.242,95%CI 1.001~1.539)、术后6 h乳酸(OR=1.370,95%CI 1.171~1.604)、PAP(OR=1.043,95%CI 1.002~1.087)及术前NT-proBNP(OR=2.065,95%CI 1.333~3.200)升高是OPCABG术后发生PMV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使用IABP为其保护因素(OR=0.146,95%CI 0.071~0.301,P<0.05)。乳酸和复合模型预测PMV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2(95%CI 0.518~0.646)、0.727(95%CI 0.674~0.781)。术后6 h乳酸与PMV发生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剂量反�
周世成韩宏光韩劲松徐礼胜季芳王仕祺
关键词:乳酸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机械通气

相关作者

王军红
作品数:10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心理干预 重症肌无力 危象患者 机械通气时间 T型管
巩美鱼
作品数:8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病机特点 过敏性鼻炎 郁热 机械辅助通气 中医证型
姜金花
作品数:22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保护装置 ICU重症患者 气管插管 ICU 压力传感器
郭昌星
作品数:71被引量:498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 ICU 侵袭性真菌感染 机械通气 心肺复苏后
魏芬芬
作品数:1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管理体会 心脏病术后 机械通气 机械辅助通气 小儿先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