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8篇“ 权利平等“的相关文章
- 女性体育权利平等的内在诉求、现实困境与实现保障
- 2023年
- 实现我国男女体育权利平等不仅能够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同时能够为和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奠定基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梳理体育权利的基本内涵,探究构建男女体育权利平等的内在诉求,总结现存体育权利不平等困境,提出构建我国男女体育权利平等的实现保障。研究认为:机会平等、实践平等、差异性平等三者为实现男女体育权利平的内在诉求。现存困境:1)女性体育参政议政人数相对弱势;2)教师对性别的刻板印象仍然存在;3)社会长期父权性别秩序深入人心。实现保障:1)出台专门的女性体育权利保障政策;2)运用体育媒体塑造与传播女性形象;3)强化女性在体育领域中的主体意识;4)营造女性参与的社会体育文化氛围。
- 王小凡毕维文张欣
- 关键词:权利体育权利男女平等内在诉求
- 马克思价值平等对权利平等的批判与超越
- 2023年
- 价值平等起源于社会关系异化或实体化的教权和君主专制时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反对教权,尤其是反对君主专制的过程中,提出确立权利平等的法权社会。权利平等取代了等级社会,遵循“无害原则”,但是它把社会关系工具化,个人权利原子化。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否定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阐释了权利平等的历史合理性,批判了实体化的社会关系,揭露了权利平等的前提、过程与结果的悖论。通过辩证否定和历史唯物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以价值平等形成了社会与个人互为目的、一般与个别相统一的关系。价值平等是“总和”的社会关系,在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实现“所有的善同时并行”和“所有的价值互为前提”。
- 罗克全崔立莉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权利平等
- 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对两性经济权利平等的法律保障被引量:1
- 2023年
- 我国学者对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司法技术和立法技术上,对于“家务劳动如何导致性别不平等”缺乏深入理解,进而对家务劳动补偿制度促进性别平等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在我国的家庭中,女性仍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家务劳动的不平等分配有三方面成因:针对育婴期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女性受教育水平低和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家务劳动不平等分配与就业歧视之间存在有双向因果关系,构成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在“家庭-职场”这一广泛范围中塑造了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家务劳动补偿制度从经济后果上、观念上和制度上促进家务劳动的平等分配,并通过打破“怪圈”促进更大意义上的性别平等。
- 江容眉
- 关键词:家务劳动就业歧视家务劳动补偿制度性别平等
- 实现女性体育权利平等的三维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实现我国女性体育权利平等不仅能够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而且能够为构建和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奠定基础。本文根据体育权利的内在前提,构建女性体育权利平等的三维逻辑体系,通过梳理我国体育权利不平等的现象及原因,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实现策略。研究认为:精神、制度、物质3个层面是实现女性体育权利平等的内在逻辑,其中精神平等是内在目标,制度平等是指导思想,物质平等是现实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策略:1)精神层面:营造良好的女性体育参与氛围;2)制度层面:加强女性体育权利的立法、执法与司法;3)物质层面:打造切实满足女性体育需求的体育场地与消费环境。
- 全海英尹博文
- 关键词:女性体育权利性别平等
- 关于民事诉讼中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思考被引量:1
- 2022年
-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仅依法享有行使诉讼权利,也需要依法履行诉讼义务。但是在实际的民事诉讼中很难做到权利平等,出于固化思想以及法律限制,被告的平等权利常常处于被忽视的情况,出现“告知不及时、答辩准备时间短、法庭答辩机会偏少”等问题,导致被告在诉讼中处于劣势地位。当前法律不断完备,法院也要立足于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进而保障诉讼双方的利益。
- 王娅梅
- 关键词:民事诉讼诉讼
- 生命权利平等的三种论证方式研究
- 平等的内涵是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发生演变,不同时期对平等对象的述求是有所区别的,立足于当下时代背景究竟应该以何种目光看待不平等的现状,面对不平等的现实应当如何解决构成了我们对平等问题的真实态度。 对生命权利平等问题的思考正...
- 刘勇
- 关键词:生命权利平等观契约论优先性
- 权利平等:地位、追求、调节功能
- 2020年
- 平等的实质和核心是权利平等。平等的权利是人类始终都在追求的价值目标。公民权利平等的原则体现在制度上,就是公民权利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狭义)、法律制度上的平等。这些制度是调适调节不平等的社会关系、阶级阶层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基本途径。民权和参与权利平等使每一个人都能够作自己的主,实现人的主体价值;经济权利平等激励人们创业、发明创造、敬业,促进劳资合作共利;政治权利平等形成对应阶级间的权利/权力和力量的平衡,促进工会与雇主集体谈判;社会权利平等缩小了社会不平等的程度,提高了社会底层民众的抗风险能力;受教育权利平等形成人力资本,为每一个阶级阶层的人提供参与社会竞争和改变自己地位的平等机会。
- 李元书
- 关键词:权利平等阶级阶层关系社会关系公民权利
- 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到发展平等——基于我国倾斜性招生政策的分析被引量:23
- 202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的价值基石。在高考招生政策中,伴随着70多年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政府推行过具有鲜明特征的倾斜性招生政策,实现了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到发展平等的政策转变逻辑。特别是自2012年先后实施的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以及地方专项计划,构建了重点大学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招生的公平性政策体系,标志着新时代党和国家着力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与原有倾斜性招生政策相比,专项计划实现了三大转变,从照顾性政策向普惠性发展政策转变;从加分为主的分数型政策向拥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高等学校集中录取与培养的政策转变;从个体录取机制向大规模集体式的专项录取模式转变。未来要进一步精准人群定位,扩大招生高等学校,严保政策执行和关心学生成长,促使政策更好地惠及受助群体。
- 李立国吴秋翔
- 关键词:教育公平高考招生政策
-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权利平等观
-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晚年写作的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纲领性文件,它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等各方面的思考逐渐成熟的体现。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分配理论,而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的转...
- 石润梅
- 关键词:权利平等市民社会资本批判共产主义
- 文献传递
- 发展权利平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价值基础被引量:1
- 2018年
- 发展权是人权运动发展的最高形态,其鲜明标志是对实质平等的强烈渴望与追求。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务之急是确立发展权利平等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价值基础,使其成为政策、法律、制度等的价值取向。遵循这一价值基础,必须确认农业转移人口平等的发展权利能力,全面赋予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市民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并建立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政策支持体系。
- 汪琼枝
- 关键词:国家义务
相关作者
- 郎毅怀

- 作品数:28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权利平等 论社会主义 国有企业 社会主义 共同体
- 俞德鹏

- 作品数:41被引量:229H指数:8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户籍制度 城市化进程 非农业人口 政治 城乡差别
- 钱雪亚

- 作品数:76被引量:1,193H指数:20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人力资本 劳动力市场 人力资本水平 城乡分割 人力资本存量
- 厉以宁

- 作品数:618被引量:2,477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民营企业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民营经济
- 王立行

- 作品数:19被引量:14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东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和谐社会 权利平等 人民权利 价值观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