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5篇“ 村落形态“的相关文章
- 基于物质-文化互动视角的传统村落形态识别及优化策略研究:以湖南省郴州市庙下村为例被引量:1
- 2025年
-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聚落形态识别及规律分析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表征与非表征理论和康泽恩形态学理论,从物质-文化互动视角构建涵盖历史形态、结构形态和功能文化形态的传统村落形态识别体系。以湖南省郴州市庙下村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参与式评估、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对村落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历史形态演化维度来看,受不同时期历史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庙下村聚落物质形态呈现出限制性扩张、集聚式增长、外延式发展和沿路式扩张4个阶段。(2)从结构形态的特征维度来看,村落内部形成由点、线、面交织的完整有序结构。其中,点要素在东北宗祠附近及中心处集聚,线要素呈交叉纵横的棋盘式布局特征,面要素的功能板块在村落中呈现界限清晰的规则有序布局。(3)不同点、线、面承载的文化空间有所差异。从文化形态维度来看,以乡村聚落内的1 086处现存建筑为评价单元,选取用地类型、建筑年代、建筑质量、建筑风貌、建筑层数和屋顶形式6个评价指标,采用2.5D空间形态表达方式探究文化价值的差异性,庙下村文化价值特征的各方面在空间上均呈现出显著集聚、相似与连续的特征。(4)基于物质-文化形态特征,将庙下村分为传统文化区、现代化生活区和传统生活区等6种功能类型,根据不同区域存在问题以及治理主体差异,进一步从管理策略上归并为保护区、整治区和更迭区,以村民、政府和企业主体构成的行动者网络为逻辑出发点,针对不同区域的开发保护提出建议,为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视角。
- 刘海玲范文君刘黎明
- 关键词:传统村落景观形态
- 清化二大道商贸影响下的沿线村落形态影响因素研究
- 2025年
- 清化二大道作为明清时期晋东南地区的重要贸易线路,以及太行陉支线之一,在中国南北方商业贸易来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技术,探讨清化二大道与沿线村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沿线村落形态的形成基于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随着漫长的地理人文演变,形成了当地不同的商业聚集中心,并影响了明清时期清化二大道的形成与走向,同时清化二大道也对沿线村落形态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 杜曦石谦飞姚佳昌
- 关键词:GIS
- 在地成形——基于形态参数的晋东南山地传统村落形态地形影响机制解析
- 2024年
- 基于形态参数的概念,采用地形形态参数和村落形态参数对晋东南山地型传统村落的地形地貌和空间肌理进行量化表征,进而总结出平均坡度、坡度标准差、坡度极差和坡向向阳4个地形要素对传统村落规模、疏密度、形状、主干道复杂度和交叉口复杂度5个形态要素的影响机制。形态参数的介入为解读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提供了抓手,还为“村落生长规律”转译为“村落生成规则”提供条件,辅助模拟自生成,并为村落规划与保护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应用策略。
- 庞博宇曹海婴宣晓东张玮豪
- 关键词:地形参数
- 基于风格迁移的传统村落形态生成设计探索
- 机器学习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项用于识别输入因素并做出有效处理的工具。目前,神经风格迁移已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转化等多个领域,也作为一种生成式设计的工具对规划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以神经风格迁移的方法作为切入点,将桃坪老寨的...
- 宋娅婷王长柳邓德洁蔡雨欣单家慧
- 关键词:传统村落
- 明清时期晋北地区传统村落形态基因识别及谱系研究被引量:3
- 2024年
- 为探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需要从多角度认识其差异性与关联性。研究以明清时期晋北地区的传统村落为例,通过提取影响村落空间形态形成与发展的基因,采取信息编码的方式归纳并构建谱系。结果显示:1)晋北地区传统村落的街巷与建筑密度面对地势呈现负相关性,而对于村落边界则呈现正相关性。2)布局特征与建筑特征基因对晋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起主导作用,同时影响着当地人文风貌的发展。3)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可拓展对传统村落研究的方式与视角,发现当代在传统村落建设中的问题,为当地地域文化发展、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与更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李浩石谦飞
- 关键词:传统村落
- 多元文化交错下府江流域传统村落形态类型学研究
- 2024年
- 以位于广西东部,上接漓江,下入西江,毗邻湘、粤两省的府江流域为研究范围,因其复杂的地理环境与族群变迁下,流域内呈现多元交错格局,故提出多元文化交错下传统村落与民居的研究方法。基于民居类型、民居组团类型与村落风貌类型的分析,建构出府江流域传统村落形态类型,并将类型置于地理区划中,结合区域史分析类型分布规律的形成因素。
- 卜晔婷赖盼
- 关键词:多元文化传统村落
- 湘南丘陵地区传统村落形态与建筑特征调查研究——以小桃源村为例
- 2024年
- 湘南地区特定的气候条件、自然地形特征以及复杂多样的社会历史文化孕育出湘南丘陵地区传统村落的独特气质。永州市宁远县的小桃源村为湘南丘陵地区保存完整、特征明显的传统村落之一,从地理环境、历史沿革、选址布局、建筑特征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湘南丘陵地区传统村落讲求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传统设计哲学。
- 阳金辰李玉杰卢娟吴玉冬
- 关键词:传统村落
- 传统村落形态在住居空间设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2024年
- 本研究以黎槎村为例,探讨了传统村落形态与保护发展在住居空间设计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界定传统村落形态的定义与特征,识别了其在住居空间设计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阐明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对于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为住居空间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资源。进而,探讨了传统村落在住居空间设计教学中的实际运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深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空间形态的理解和把握。总结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对当代设计的启示,指出传统村落的价值在当代设计中的重要性,为当代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本研究对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促进住居空间设计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陈泽宁
- 空间基因视角下湘西苗族传统村落形态解析研究
-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精神需求尤其是“地域认同感”不断被人们提起。传统村落是承载地域文化认同,反映地域空间特色的典型村落,其保护传承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赞成。近年来,传统村落在地域文化保护与开发...
- 魏嘉
- 关键词:传统村落湘西苗族
- 聚居形式对侗族村落形态的影响与作用研究
- 2023年
- 由于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影响,侗族村落的形态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聚居形式,聚居形式对侗族村落的影响在学术研究中也备受关注。研究从聚居形式的形成、侗族村落的形成出发,讨论了聚居形式对侗族村落形态的影响。研究发现,聚居形式的形成与侗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活动、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政治和行政因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此背景下形成的村落也就具备了地处崇山密林、血缘宗族维系以及历史文化传承等特点。这些特点塑造了侗族村落错落有致、紧密相连的特点,为侗族村落提供了社区功能和共享资源的机会,起到了增强村落的防御优势、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作用。
- 刘少琨
- 关键词:侗族村落聚居村落形态
相关作者
- 王海涛

- 作品数:14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村落形态 村落 城市化背景 旅游城市化 旅游
- 彭松

- 作品数:8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 研究主题:村落形态 西递 化学链 建筑 结点
- 肖大威

- 作品数:222被引量:1,29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 研究主题:传统村落 历史文化村镇 传统民居 建筑创作 风景园林
- 车震宇

- 作品数:125被引量:585H指数:12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旅游开发 传统村落 旅游小城镇 村落 旅游
- 马新

- 作品数:76被引量:36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两汉 汉代 村落 乡村社会 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