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07篇“ 杯芳烃衍生物“的相关文章
一种两性芳烃衍生物、包含其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性芳烃衍生物、包含其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应用。所述两性芳烃衍生物具有下式I所示的结构。本发明还提供包含所述两性芳烃衍生物的复合催化剂。与现有的乙烯羰基化制备丙酸甲酯所用的催化体系相比,本申请的复合催化剂...
张捷杨学林赵会娟闫晶红王耀红陈西波
高折射率芳烃衍生物光刻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高折射率芳烃衍生物光刻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光刻胶包括:溶剂;主体成分,为含有重氮萘醌基团和硫醚结构的芳烃衍生物分子。本公开的光刻胶具有高分辨率、高折射率以及高耐腐蚀的特性,适用于浸没式光刻技术中。
罗先刚陆映炯彭献苏凯欣杨东旭赵泽宇王长涛
一种两性芳烃衍生物、包含其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性芳烃衍生物、包含其的复合催化剂及其应用。所述两性芳烃衍生物具有下式I所示的结构。本发明还提供包含所述两性芳烃衍生物的复合催化剂。与现有的乙烯羰基化制备丙酸甲酯所用的催化体系相比,本申请的复合催化剂...
张捷杨学林赵会娟闫晶红王耀红陈西波
两亲性芳烃衍生物用作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
新型色谱固定相的制备是气相色谱热门研究领域之一,本论文以[4]、[6]、[8]芳烃为母体,对其下缘进行修饰,分别制备了4种不同长度碳链基团,共10个两亲性气相色谱固定相材料,通过TGA热重分析来研究固定相的热稳定性...
李伟
关键词:杯芳烃气相色谱固定相
功能化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萃取性能研究
2021年
合成了一种芳烃衍生物C4O,并以此为萃取剂,研究了其对镍、钴等金属离子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萃取剂C4O对镍、钴表现出较强选择性,在水相pH=6、C4O浓度10 mmol/L、乙酸乙酯作稀释剂、相比(O/A)1∶1、室温下振荡接触60 min、振荡速度240 r/min条件下,镍离子萃取率可达93.9%,镍、钴离子分离系数可达388.38。
杜佳炜曹佐英李云辉石浩文张立涵张贵清
关键词:杯芳烃衍生物溶剂萃取
芳烃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分析领域的应用
芳烃是一类含有状孔腔的大环化合物,具有独特的三维结构,且孔腔大小可调,其理化性质和热稳定性均良好。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分析方法在分析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核心部分就是色谱柱的固定相。由于芳烃自身的熔点...
帅筱敏
关键词:杯芳烃衍生物固定相毛细管气相色谱
文献传递
芳烃衍生物作为增粘树脂在轮胎中的应用
2021年
每个充气轮胎都有一个由帘布层和胎圈组成的胎体.帘布层是一层从胎圈延伸到胎圈以增强轮胎的橡胶涂覆织物,胎圈是橡胶包覆金属丝形成箍,由其将轮胎固定在轮毂上.从工业和学术角度来看,对于高安全性产品如轮胎而言,降低轮胎爆胎风险,增强橡胶胶料和增强材料间的界面粘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橡胶基质与聚合物帘线间的粘合性能,不仅是将材料固定在一起,还要使轮胎承受载荷,并将应力从橡胶胶料转移到增强纤维上.
李海东(编译)
关键词:橡胶胶料帘布层增粘树脂粘合性能界面粘合
芳烃衍生物固定相、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及其制备与应用
本发明属于色谱分析领域,具体涉及芳烃衍生物固定相、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以对叔丁基苯酚为原料,首先通过环化反应形成中间体Ⅰ,再由中间体Ⅰ醚化反应得到中间体Ⅱ,最后由中间体Ⅱ硝化制得芳烃衍生物(C4A‑...
蔡志强帅筱敏付佳赵辰康王庆林丁海关侯英莉谷雨彤李梦瑶
文献传递
芳烃衍生物在调控菠萝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芳烃衍生物在调控菠萝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属于生物酶技术领域。芳烃衍生物在调控菠萝蛋白酶和/或多酚氧化酶活性中的应用。4‑磺酸基[4]芳烃、4‑磺酸基[6]芳烃或4‑磺酸基[8]芳烃在抑制...
郭霞陈露柳冬梅颜朝国徐蓉
文献传递
芳烃衍生物固定相、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及其制备与应用
本发明属于色谱分析领域,具体涉及芳烃衍生物固定相、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以对叔丁基苯酚为原料,首先通过环化反应形成中间体Ⅰ,再由中间体Ⅰ醚化反应得到中间体Ⅱ,最后由中间体Ⅱ硝化制得芳烃衍生物(C4A‑...
蔡志强帅筱敏付佳赵辰康王庆林丁海关侯英莉谷雨彤李梦瑶

相关作者

施宪法
作品数:90被引量:313H指数:1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杯芳烃 杯芳烃衍生物 萃取 配位化学 硫杂杯芳烃
王丽
作品数:74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杯芳烃 杯芳烃衍生物 铝合金 杯[4]芳烃 苯硼酸
刘育
作品数:593被引量:679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环糊精 分子识别 超分子 超分子组装体 冠醚
何锡文
作品数:349被引量:2,788H指数:30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识别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 蛋白质
陆国元
作品数:86被引量:18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相互作用 分子识别 衍生物 氮杂冠醚 双冠醚